03.04 一組百年前的道士上色老照片:個個都仙風道骨,圖一是華山比武


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就是道教,它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國的文化生活,是我國曆史長河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士信奉道教教義並修習道術的教徒的通稱。《太霄琅書經》謂:"人行大道,號為道士。"道士之稱始於漢,當時時指稱的範圍較廣,除"正一盟威道"、"太平道"教派的信徒之外,方士、術士及一些道家也可以稱為道士。照片中兩名道士正在華山上切磋武藝。

道教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興起於漢代,隨後開始不斷地發展,直到今天。雖然道教與佛教均需要修行,但它的修行佛教相比還要灑脫,因為道士們不僅會練習醫術和武術,還會修習心性,而且琴棋書畫上也造詣匪淺。照片中是一名拿著葫蘆的老道士。

甚至到今天,我們也依舊能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看到道教的影子。不過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只能通過一些殭屍片或者武俠片來了解道士的樣貌。但現實中的道士卻還是和他們在影視劇中的形象很不一樣的。照片中一名拿著蒲扇的道士正在打坐。


照片中拍攝的是一個手中拿著葫蘆的道士,可以清晰地從這張照片裡看到,那位道士手中的葫蘆上的包漿都透著光。這些道士們往往都會尋求延年益壽、羽化昇仙的方法。因此,他們就會在日常的修煉生活中,鑽研有關陰陽五行的學說,採藥煉丹。甚至有無數帝王也會沉迷此術,想要通過這些“仙丹”讓自己延年益壽,只是這些丹藥卻只是讓這些帝王提早昇天。

照片中是一名道士。到了隋唐時期,道士以及相應的稱謂有:道人、羽士、羽客、羽人、黃冠等,後來“道士”逐漸成為道教神職人員的專稱。當初道士只有男性才可以當,但是到了後期也有不少女性入道,也就有了女冠等稱謂。一般情況下,這些女性道士就會被敬稱都為道長。

照片中是清末民初在山上修行的道士,照片中的這名道士手裡還拿著一個拂塵。拂塵起源於漢朝時期,當初是用來於驅蚊掃灰,在漢魏時期深受士大夫階層喜愛。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們常用的器物,在一些武術流派中拂塵更是作為一種武器。後期佛教傳入中國後,拂塵也被漢傳佛教收為法器,象徵掃去煩惱的寓意。


王夢惺真人。王夢惺字若惺,道名圓海,他是龍門派19代傳人。他出生於清末一個小官吏家庭,其母跟隨其父來到長春,後病逝此地。其父死後他打算前往長春把母親骨灰遷與父親合葬,但打開棺蓋後發現母親的屍骨與旁邊的榆樹纏繞在了一起,他不忍打擾母親,便決心為母親守墓,日日守在母親墓前。他自責有失奉之罪,遂以鏈鎖加項。並且終日赤腳,僅以清水、生米度日,每天清晨三叩首,早晚一主香,苦修苦練,1913年在廬中坐化。

照片中是一名坐在香爐前的道士。在道教的典籍中,男道士被稱為乾道,而女道士則被相應地稱為坤道。黃冠專指男道士,女道士則稱為女冠。道士之間會互稱道友、道兄等,同時對女道士也是同樣適用,居士、信士都可以這樣稱呼他們。

道——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道士指甘心皈依於道教,並且一生都捨去一切追求道的人。而且道士們一般都會十分注重飲食以及養生,所以他們大部分也長的十分清瘦,同時他們還會每天都進行習武鍛鍊,所以即便是年齡稍大的道士腿腳依然十分利索。照片中的老道士雖然已經白髮蒼蒼,但依然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