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說起揚州,大家都知道享譽盛名的揚州“三把刀”:揚州廚刀、修腳刀和理髮刀。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廚刀就是我們日常所用的菜刀,就是這樣家家都用的刀具,卻能做出“纖鋒剖出玲瓏雪,薄質雕成宛轉絲”,不得不說,揚州廚師們精湛的技藝。把各式各樣的食材能夠切得薄如紙、輕如蟬、細如線、勻如發…看來到揚州品美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廚師們做不到。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舌尖上的中國》在第五集的時候,就介紹了揚州飲食上最為悠久和出名“文思豆腐”,天下之大,也只有揚州的廚師思想和手藝,才能將豆腐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目瞪口呆的效果。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豆腐有什麼好切的?不就是切成塊?都吃過多少回了,普通不過的食物了。但是你吃過可以切成豆腐絲一樣的名豆腐嗎?聽我娓娓道來。你值得一品這道小可愛。

追根溯源,這道菜可是清代的乾隆年間,在揚州的梅花嶺,由一位叫:文思和尚,所創作出來的。那時候,這湯可備受歡迎,凡來此燒香拜佛之人,都特別喜歡喝。漸漸地在揚州就有了名氣,慢慢的傳到了京城,就連乾隆皇上都來此品嚐。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這道“文思豆腐”最為考驗的是“刀工”嗎?

橙籽認為,它考驗是“心靜”。

心不靜,則豆腐易毀,心靜再配以嫻熟的刀工,將輔料亦同切成髮絲粗細的絲,才得以成型。文思豆腐它展現的不僅僅是刀工,更是揚州菜的廚房藝術,下刀時心要一定要靜,頭腦要清晰,不能摻雜有一思雜念,否則就會全功盡棄。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就說能把這豆腐一塊一點的切成頭髮絲一樣的?

從這一點上講。中華美食是值得贊耀的。那這豆腐是怎麼切成頭髮絲一樣的呢?就咱也回家練練不行?

看下邊分解:

食指必須輕扶著豆腐,而大拇指要卻要緊貼菜刀刀面。手勢要非常的穩且紮實。落刀有力且必須勻速。

第一次,為了將豆腐切成片,所以下刀先將大豆腐切成小豆腐塊。切完後,用刀面輕斜的往右按一下壓,直至讓已切好的豆腐片,均勻的往一側傾倒。再用刀面沾些清水滴在豆腐。

第二刀,切絲。別看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對於廚師的刀功要求非常之高。因選擇的是質地為極嫩的豆腐,所以且的時候,用的力道要非常的均衡。只要稍微力道有偏差,豆腐就弄碎了。

這時切完的豆腐,你看不出有任何豆腐絲的樣子,但用刀面把切好的豆腐挑起後,放入是先前準備好的清水的碗內。輕輕晃一晃,慢慢的...切好的豆腐就散開變成一碗豆腐絲。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出神入化的刀工,將平常化卓越。據說要切好文思豆腐至少得十五年以的功力,所以說這門手藝不是誰都能擁有的。咱們就來此看一看,品嚐一下。咱們來不了人家那刀工,但是儘自己所能就可以啦。材料如果想加點其它的或者替換一下我覺得也是可以的,製作方法不變就好。

期待小夥伴們品嚐以後的分享哦!

和尚做菜成網紅:比頭髮絲還細的豆腐,紅遍揚州

懶人出行秘籍,海量貼心分享!

沐橙籽: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環球旅行者,旅遊博主、旅行視頻自媒體、多平臺自媒體,兩年行走經過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