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子孫後代喝水是大事,我們養殖戶的事都是小事。”

趙根福,今年64歲,吳中區橫涇街道新湖村人,地地道道的太湖養殖戶。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往常的早晨8點左右,老趙已經在圍網裡開始喂螃蟹,但是今天有點不一樣,還不到8點,他就等在自家在太湖上搭建的看護棚裡,街道太湖圍網拆除評估簽約工作正式啟動,評估小組要來進行資產評估。

“我1994年開始養螃蟹,養螃蟹就是‘靠天吃飯’。”

老趙說,他的螃蟹還有90天就長大可以賣了,但是,今年他只下了50%的蟹苗,42000元的成本,等這茬蟹長大了,他就不再養蟹了。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15畝的圍網面積,一天要用120斤的飼料魚,還有螺螄和水草,你想啊,如果蟹吃不完,剩在水裡的飼料不汙染水質啊!”

太湖圍網養殖始於上世紀80年代,發展於90年代,至本世紀初達到頂峰。老趙就是90年代加入養蟹隊伍中的一員。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2007年藍藻爆發後,按照“鐵腕治汙、科學治太”的要求實施了太湖圍網綜合整治,將太湖圍網養殖面積從20.43萬畝的峰值(養殖戶4067戶)一次性壓縮至4.5萬畝並實施了小區化管理。

在這一過程中,太湖圍網養殖技術逐步成熟,太湖大閘蟹成為圍網養殖的主要品種,從而使太湖養殖產業走上了生態、規範、科學、高效的發展道路。

經過30餘年的發展,太湖大閘蟹產業已經成為太湖漁業支柱產業。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老趙說的“靠天吃飯”,也有一定道理,遇到養蟹大年,一年的收入可達幾十萬元;遇到“天不好”水大的年份,也說不定會虧小几十萬元。

“水深超過2.5米,水下缺氧,蟹就養不成了。但這是少數現象,整體來說,是賺錢的。”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橫涇新湖村養殖戶李全芳)

如今,在橫涇新湖村,像老趙這樣的養殖戶有268戶,1281人,佔全村人口近70%,圍網養殖面積5786畝。自從今年4月13日,蘇州市人民政府和和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發佈了關於《關於太湖圍網拆除的通告》後,不少養殖戶逐漸達成一個共識——政府的政策好,子孫後代飲水質量有保證是大事。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老趙看護棚裡的廚房)

老趙的日常生活,一年90%的時間都住在太湖上的看護棚裡,除了養蟹,最開心的事,莫過於開著自家的快艇去碼頭接上孫子和外孫回來吃飯。

“兒子和女兒工作忙,兩個孫子和外孫經常要來湖上吃飯。”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老趙說,看著兩個正在讀書的孫子,就會想到,他們也是喝這太湖水長大,“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多想想,政府拆除太湖圍網的政策,給養殖戶們帶了個好頭,國家好了,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也好了”。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第三方評估公司在測量老趙的看護棚和木船)

今年5月23日,《關於太湖圍網拆除補償方案的公告》(蘇府公[2018]4號)出臺,明確了本次太湖圍網拆除工作涉及的對象、補償政策和工作實施步驟。按照公告要求,6月30日起開始進行登記評估工作,8月20日前完成登記評估工作,9月30日前完成所有圍網拆除補償協議的簽訂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養殖設施的移交工作。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新湖村會盡全力做好圍網拆除的前期和後續工作,保護太湖水域生態環境,確保人民飲用水質量安全,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孫的大事。”

東太湖圍網拆除故事丨子孫後代要喝水,我們要養蟹,哪個是大事?

吳中區橫涇街道新湖村黨支部書記李林敏介紹,新湖村積極響應上級政策,力爭在2019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圍網養殖,讓太湖這顆江南明珠重現碧波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