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大學?

黃強黃不息


民國時期有100多大學,按照主辦者身份來劃分,分為公立(國立、省立)、教會、私立三類。公立學校就是政府出錢興辦的,其中有中央政府和省級地方政府主辦區別。教會大學是國外教會在中國投資興辦的大學,私立就是非政府機構出資興辦的大學。

能夠成為國立的,都是非常牛的大學,當時共有12所大學由教育部管轄,稱為國立大學,它們是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四川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暨南大學、國立同濟大學。看看這12所大學,個個都是名校,在今天也仍然是名校,其中出暨南大學是211,其他11所都是985高校,其中中央大學是南京大學前生,北洋大學是天津大學前生。中央大學是當時中國學科最全,規模最大的高校,名列亞洲第一。

民國時期有五大名校之說,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讀者或許會問為什麼沒有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臨時組建的大學,由西遷的清華、北大、南開組成,創造了中國近代教育史的奇蹟。抗戰結束後,西遷學校回到原址覆校,西南聯大的建制也就結束了。

抗戰之後,各大學覆校,重新建設,國立大學增加,於是又有了18所國立綜合大學,它們是國立東北大學、國立山西大學、國立西北大學、國立安徽大學、國立湖南大學、國立廣西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蘭州大學、國立河南大學、國立雲南大學、國立重慶大學、國立長春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廈門大學、國立復旦大學、國立南開大學(後三所由私立大學改造)。這18所國立大學比前12所要弱些。當然換到今天,復旦、南開、廈門、臺灣這四所大學屬於牛校,衰敗下去的是河南、山西兩所大學,有的大學甚至已經不存在了。

國立大學牛,教會大學中名校也不少。教會大學較之國立大學,成立時間更早,成立時就按照國外大學的模式進行教學、管理,與國外大學接軌,其畢業證書、學位得到國外大學認可,可以直升國外大學讀研究生。例如金陵大學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為姊妹大學,是中國教會大學中唯一的A類,持有金大學位的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研究生院。

教會主辦的大學當時有13所,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齊魯大學、嶺南大學、滬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福建協和大學、華中大學,此外美國勒克菲勒基金會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創辦了湘雅醫學院。

北京的燕京大學以英語教學,國際交流方面著稱,其新聞專業非常牛,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出外交人才,有“東方哈佛”之譽;南京的金陵大學農學研究,領先中國;蘇州的東吳大學以法學研究和法學人才培養著稱。福建、華西協和大學、齊魯大學、湘雅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都以醫科著名,其中北京協和醫學院更是進入世界一流醫學院行列。

私立大學有南開大學、復旦大學、震旦大學、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後來南開、復旦改造為國立大學。大夏、光華大學是華東師範大學的前生。

此外,國立院校,還有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湘雅醫學院、國立上海醫學院、國立北平藝專、國立杭州藝專、國立戲專等,屬於醫藥類、師範類、藝術類的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