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為什麼叫空中客車?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為什麼叫空中客車?

空中客車——歐洲夢的啟航

20世紀60年代早期,空中客車還是一個概念,代表著整個歐洲的共同夢想:讓大眾都能搭乘飛機,航空旅行不再是富人的專利。不久後,這個概念和其代表的夢想演變成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工業項目。顯而易見,只有全歐洲通力合作才可以製造能與波音、洛克希德和麥道公司的產品抗衡的客機。

40多年後的今天,空中客車已經成為歐洲工業的典範,是全球領先的商用飛機制造商。截至目前,空中客車民用飛機的儲備訂單超過5500架,價值6774億歐元,空中客車創始者們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空中客車財團的成立要追溯到1962年,當時,法國和英國計劃合作打造200座級的雙發飛機。他們研究發現,市場對能夠運送超過300人的飛機的需求更加旺盛。在法國和英國持續合作的同時,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先生(Charles de Gaulle)在1964年邀請德國政府參與此項目。

1965年夏季,法國和德國的工業代表在巴黎航展上進行了首次會談。德國的航空航天工業協會BDLI成立了一個名為“ARGE空中客車”的工作小組,其初始成員包括西貝爾(Siebel/ATG)、道尼爾(Dornier)、漢堡飛機制造廠(Hamburger Flugzeugbau)以及梅塞施密特公司(Messerschmitt)。法國的國有企業如南方飛機公司(Sud Aviation)、北方飛機公司(Nord Aviation)以及寶璣公司(Bréguet)與英國的霍克·西德利(Hawker-Siddeley)、英國飛機公司(British Aircraft Corporation)共同開展了名為“Aérobus”的研究。

1967年7月20日,法國、德國和英國簽署了首份關於建造A300飛機的合作協議,此次合作在很多人眼中被視為空中客車的關鍵起點。參與此項目的企業包括南方飛機公司、霍克·西德利、漢堡飛機制造廠、綜合航空技術製造公司(Vereinigte Flugtechnische Werke)、道尼爾、梅塞施密特、伯爾科(Bölkow)以及西貝爾公司。其核心管理團隊和空中客車的創始者們包括法布爾·齊格勒(Henri Ziegler)、羅傑·博迪勒(Roger Beteille)以及費利克斯·克拉赫特(Felix Kracht)。

1969年4月,英國政府宣佈退出該項目,部分原因是英法合作的協和號飛機項目的開支已經超出了預期,此外,美國競爭對手的項目表現得更有前景。

1970年12月18日,空中客車作為經濟利益集團(Groupement d’Intérêt Economique)正式成立。

為什麼叫空中客車?

法國的國家航空產業公司(Société Nationale Industrielle Aérospatiale)和德國空中客車有限責任公司(Deutsche Airbus GmbH)各佔50%的股份。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Franz-Josef Strauß)被任命為首任總裁及監事董事會主席,由監事董事會決定公司的政策以及新項目的合作方案。荷蘭和西班牙的夥伴公司也加入了空中客車經濟利益集團。經濟利益集團的法人形式讓夥伴公司保持經濟獨立性優勢的同時,從屬於該合作財團。1974年,該組織將總部選址於法國圖盧茲。

然而,倘若沒有法國和德國的軍工業的支持,空中客車很難成功。正是由於冷戰時期參與企業的迅速發展,讓這些歐洲的公司獲得了充足的資本優勢,從而足以支持在商用航空工業尚未站穩腳的空中客車。

世紀之交,空中客車成為了一家獨立的整合的企業。2000年6月23日舉行的會議上,空中客車的各方合作伙伴公司(即後來的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和英國的英宇航系統公司(BAE Systems)宣佈將在2001年2月底前整合為空中客車簡化股份公司(Airbus S.A.S,簡稱“空中客車公司”)。其中,空中客車公司的80%為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所有,其餘20%為英宇航系統公司所有。幾年後的2006年9月,英宇航系統公司持有的空中客車公司20%的股份被EADS所購,從而空中客車公司成為了EADS的全資子公司。

簡而言之,在過去五十餘載,空中客車公司是歐洲航空工業的中心和知識庫,因此,其廣為人知的品牌是將歐洲大陸先進的航空工業集團帶向未來的最佳之選。

空中客車品牌

1969年,德國空中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委託設計師Knut Marsen設計空中客車的商標和標識。1970年12月,空中客車經濟利益集團成立的時候,Knut Marsen設計的圓形圖案被作為企業標識的基本元素。1971年,空中客車的商標正式啟用並在慕尼黑以“德國空中客車有限責任公司”之名註冊成立。今天,現位於漢堡的空中客車運營有限責任公司(Airbus Operations GmbH)作為德國空中客車有限責任公司的更名繼任企業,是空中客車商標的持有方。空中客車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也是位於圖盧茲的空中客車公司在德國的分支機構。商標在空中客車集團內部的自由使用均已授權方式實現。

為什麼叫空中客車?

EADS重命名為“空中客車集團”

多年來,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及其品牌不斷髮展。在過去13年,該集團使用了多個品牌名稱,其中一些具有廣泛的社會認知度(如空中客車、歐洲直升機公司),還有一些不太出名(如阿斯特留姆Astrium、凱希典Cassidian)。五個品牌——空中客車、阿斯特留姆、凱希典、EADS和歐洲直升機公司不僅構成複雜,也為持續發揮品牌效應增加了難度。

相較之下,多個品牌研究表明,“空中客車”的品牌價值在過去幾年提升很快。與“空中客車”不同,EADS在歐洲以外的地區並不廣為人知,不能支持該集團的國際發展戰略。研究發現,EADS只有在本土市場才能獲得最佳的品牌知名度。為了推進國際發展,集團必須克服企業品牌不足的缺點,鑑於“空中客車”品牌已經積累了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EADS極佳的替代選擇。

“空中客車”品牌適用於其商用和防務板塊,空中客車軍用飛機部(Airbus Military)已研製了A400M軍用運輸機以及A330MRTT空中加油機等,該品牌在防務板塊已經獲得了最初的品牌效益。

將EADS重新命名為“空中客車集團”(Airbus Group)是集團轉變、整合、共享企業品牌的強烈信號。很顯然,集團的發展已逐漸成熟,重新命名將能夠將EADS帶上新的臺階,並滿足集團運營正常化的要求。

為什麼叫空中客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