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長寧這3所學校“強校工程”啟動,將迎來市級名校長和名師!

長寧這3所學校“強校工程”啟動,將迎來市級名校長和名師!

加強市級名校長和名師(含培養對象)在“實驗校”的配備,確保每一所“實驗校”都有一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特級校長)、兩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7月2日,市教委發佈了《關於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意見》。

經學校申報、各區遴選,市教委研究確定116所學校為本市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阿拉長寧也有三所學校入選,具體名單詳見↓

长宁这3所学校“强校工程”启动,将迎来市级名校长和名师!

1

長寧3所公辦初中入選

強校工程實驗學校

上海市省吾中學

上海市瀘定中學

上海市虹橋中學

2

“三結合”讓“強校工程”

效果“看得見”

經過各區認真的遴選和學校的自主申報,市教委確定了116所“強校工程”實驗校,覆蓋全市16個區。

總體而言,“強校工程”呈現三個典型特點:

01

與“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緊密結合

通過配備和培養,每一所“強校工程”實驗校都將擁有

一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特級校長)、兩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名校長和名師培養對象(中學學段為主)在培養期間應有在“強校工程”實驗校專職從教3-5年的經歷

每一所“強校工程”實驗校將有不少於5%的教師納入第四期“雙名工程”的“種子計劃”。“強校工程”實驗校的管理團隊和師資結構將得到明顯改善。

02

與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緊密結合

由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優質品牌初中學校領銜組建緊密型集團或學區,鼓勵優質民辦學校託管,採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集中優勢資源全方位支持“強校工程”實驗校建設,強化優秀幹部和骨幹教師的流動。

03

與落實中考改革要求緊密結合

“強校工程”實驗校將堅持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目標,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完善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及時配置聽說測試教室、創新實驗室、理科實驗室等設施設備,深化學科教學改革,優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養。

长宁这3所学校“强校工程”启动,将迎来市级名校长和名师!

3

增值評估促進“強校工程”

實驗校不斷進步

為保障“強校工程”取得實效,市教委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 比如專家全程專業指導,成立市級專家指導團隊,對各區“強校工程”實施方案和“實驗校”三年實施規劃進行論證,對各區實施“強校工程”進行專業指導,各區要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於3名指導專家;

  • 又比如給予經費、績效傾斜,市教委安排“強校工程”專項經費,各區確保“實驗校”經費投入高於區域內同類型、同規模的學校,績效工資區域統籌部分可根據實施情況安排一定比例向“實驗校”傾斜。

為反映和評價“強校工程”實驗校的成效,市教委建立了增值評估的制度,建立動態發展檔案,反映學校幹部培養、教師發展、學生成長、資源配置、課程教學、特色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並將“綠色指標”表現、學校綜合考核等進步情況作為評價“實驗校”建設的主要指標。市教委還將“強校工程”列入對各區教育工作考核指標,納入各區教育督政和專項督導範圍。經評估,市級層面還將對錶現突出的學校和個人給予獎勵。

长宁这3所学校“强校工程”启动,将迎来市级名校长和名师!

關於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

你最關心的7個問答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1為什麼要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

“辦好每一所學校、成就每一名教師、教好每一位學生”是上海基礎教育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市民對優質初中教育的新期待,上海將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以下簡稱“強校工程”)。

一是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的需要。近年來,上海通過實施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湧現了大批“家門口的好學校”。從學段看,上海的小學教育處於高質量高均衡水平,初中階段的優質均衡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表現在:初中的名師名校長相對缺乏,學校之間教育質量均衡狀況還不夠高,部分初中適應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為此,實施“強校工程”,進一步抬升底部,加強名校長名師的培養和配備,採取優質品牌帶動,促進面上公辦初中共同進步,從而進一步提升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

二是持續優化教育生態的需要。近兩年,上海出臺多項措施規範義務教育秩序,從“入口”上實施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政策;從“出口”上出臺中考改革方案,引導家長作出理性選擇。“外部”治理方面,出臺規範民辦培訓機構管理的“一標準兩辦法”,嚴格規範培訓機構的辦班、辦賽行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內部”建設上,今後一段時間,圍繞初中提質增效,加強“強校工程”實驗校(以下簡稱“實驗校”)名校長和名師的配備,強力進行專業資源支持,深化課程教學變革,暢通學生成長通道,打造學校辦學特色,把“實驗校”都建成新優質項目學校,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好初中”,提升市民的獲得感,緩解小升初入學焦慮,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三是適應深化中考改革的需要。上海新一輪中考改革特別是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向不選擇生源的每所初中學校傾斜,既為公辦初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又對學校教育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公辦初中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實施“強校工程”就是要培育和樹立一批主動適應中考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實驗校,從而為面上公辦初中適應中考改革提供借鑑。

為此,各區教育局在開展區域初中辦學質量調研的基礎上,著眼於進一步抬升底部、促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的要求,在學校自主申報的基礎上,區域內遴選不同辦學特點的公辦初中,申報“實驗校”。

2“強校工程”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什麼?

初中“強校工程”強調三結合

與“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相結合、與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相結合、與落實推進本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相結合,通過制度創新、政策支持和項目化實施,激發百所公辦初中辦學的內生動力,提高辦學質量,從而帶動面上公辦初中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營造更加健康的義務教育生態。

通過增值評估,力爭3-5年實現四個明顯

“實驗校”教育教學狀態明顯改善,學校辦學特色明顯增強,整體辦學質量明顯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建成“家門口的好初中”。

3“強校工程”有哪些重點任務?

為提升百所公辦初中的整體辦學水平,“強校工程”安排了七項主要任務,主要指向初中學校內涵發展。具體如下:

一是“雙名工程”有機融入。確保每所“實驗校”都有一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特級校長)、兩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每所“實驗校”有不少於5%的教師納入教師“種子計劃”,從而優化“實驗校”校長和教師隊伍。

二是優質品牌輻射帶動。根據“實驗校”發展需求,因地制宜,由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優質品牌初中學校領銜組建緊密型集團或學區,鼓勵優質民辦學校託管,採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集中優質資源全方位支持“實驗校”。

三是專家全程專業指導。市教委牽頭成立市級專家指導團隊,對各區“強校工程”實施方案和“實驗校”三年實施規劃進行論證,對各區實施“強校工程”進行專業指導。各區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於3名指導專家,指導“實驗校”制定學校三年實施規劃,形成“一校一規劃”,並給予全程專業指導。

四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各區保證“強校工程”建設經費投入,並向“實驗校”傾斜,確保經費投入高於區域內同類型、同規模的學校,重點保障“實驗校”所需的校舍改造、專用教室建設和設施設備更新。市教委建立“強校工程”專項經費,重點支持“實驗校”內涵建設。

五是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核心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課程領導力項目初中百校工程”,聚焦課堂教學、課程計劃編制、教研活動組織、特色課程建設等學校內涵發展核心主題,提升“實驗校”課程品質和教學水平。同時,建立健全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等基本教學環節的規範,廣泛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優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六是激發自主辦學活力。堅持簡政放權,減少對學校不必要的檢查、評估,依法保障“實驗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實驗校”需要制定本校“強校工程”三年實施規劃,明確目標、時間表、路線圖和具體實施項目,主動開展創新性教學和研究。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增強底線意識,在規範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突破。

七是凝練辦學特色品牌。加大市、區教研科研機構對“實驗校”課程建設的指導,幫助學校建設符合校情的特色課程,並在此基礎上,聚焦科技、藝術、體育、人文等領域,打造辦學特色,努力形成品牌。

4新一輪“雙名工程”如何服務於“強校工程”的實施?

在實施“強校工程”過程中,本市將通過“雙名工程”有機融入的方式服務於“強校工程”的實施。

一是加強市級名校長和名師(含培養對象)在“實驗校”的配備

,確保每一所“實驗校”都有一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特級校長)、兩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

二是第四期“雙名工程”教師“種子計劃”優先選取“實驗校”中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確保每所“實驗校”有不少於5%的教師納入“種子計劃”。

三是新一輪“雙名工程”培養對象(中學學段為主)在培養期間應有“實驗校”專職從教3-5年的經歷

市教委還將探索“雙名工程”(包括特級校長、特級教師)服務於“實驗校”的多種途徑和方式。

5如何有效推進“強校工程”?

為保障“強校工程”的有效實施,市教委建立了“三個相結合”的推進機制:

一是市級統籌與以區為主相結合。市教委建立“強校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強校工程”的實施和管理。各區承擔主體責任,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制度,研製區域實施“強校工程”方案,統籌資源,加大投入,保障“強校工程”有效落實。“實驗校”要充分抓住機遇,提升自身辦學活力,切實提高辦學質量。

二是專業培訓與交流宣傳相結合。組織開展“實驗校”校長三年集群式培訓,切實提高校長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領導水平。市、區開展交流展示活動,分享區、校典型經驗和做法。開展“家門口的好初中”專題宣傳,形成全社會理解、支持實施“強校工程”的良好氛圍。編髮《初中“強校工程”工作專報》,發揮指導、交流、督促的功能。

三是督政督學與專業評估相結合。市教委將“強校工程”列入對各區教育工作考核指標,納入各區教育督政範圍。各區教育督導部門要開展“強校工程”建設專項督導。開展對“實驗校”增值評估和牽頭校(支援校)輻射引領評估,對錶現突出的學校和個人給予適當的獎勵。

6“強校工程”有哪些政策支持?

第一,第四期“雙名工程”培養對象遴選與“強校工程”相融合,名校長和名師培養對象(中學學段為主)在培養期間應有在“實驗校”專職從教3-5年的經歷。

第二,為調動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績效工資區域統籌部分可根據實施情況,有一定比例向“實驗校”傾斜。

第三,為提升初中學校的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在中學高級職稱評審上,探索初高中分開評審,並適當向初中傾斜。

第四,建立“強校工程”專項經費,重點用於“實驗校”校舍改造、專用教室建設、設施設備更新、特色課程建設等項目。

第五,對參與“實驗校”建設並取得實效的學區或集團牽頭校、委託管理支援校,給予市級獎勵。

第六,探索學區、集團招生改革,適度擴大中本貫通、中高職貫通招生計劃,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升學機會。

第七,加大宣傳力度,在有關媒體上開闢專欄,對“實驗校”工作進展和亮點進行集中報道。

7如何看待“強校工程”實施效果?

市教委委託市教科院普教所建立增值評估制度,以學生髮展為核心,將“綠色指標”表現、學校綜合考核等進步情況作為主要指標,綜合反映“實驗校”建設成效。

同時,建立“實驗校”發展性檔案,實施“一校一檔案”制度,動態反映學校幹部培養、教師發展、學生成長、資源配置、課程教學、特色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過程性反映“實驗校”的發展變化。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文件全文

綜合來源 | 上海發佈、上海教育

編輯 | 長寧區新聞宣傳中心 李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