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具備市場影響力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走在世界前列

具備市場影響力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走在世界前列

具備市場影響力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走在世界前列

​ 當前,電動汽車正在帶來一種顛覆性的產業焦慮,對於汽車工業而言,這就是不得不面對的市場未來。

數據顯示,僅僅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就由2013年的2.2萬輛猛增到2017年的81.8萬輛。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超過全球份額的50%,達到77.7萬輛,同比增長53.3%。

在純電動汽車以及動力電池需求高速增長帶動下,有色市場兩個小金屬價格近年來異常活躍,由於價格居高不下,走勢逆天,也被市場戲稱為“妖鎳”“鈷軍直入”,但這些小插曲並不能阻擋中國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電動汽車產銷大國。

相反,從行業上下游種種情況來看,由於動力電池的快速發展,成本不斷降低,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初步具備了左右市場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體現在整車價格,還將體現在產業格局上。

動力電池應發揮產業“火車頭”作用

“根據我們的研究結論,電池產業應該走在整個電動汽車產業創新的最前列,應該發揮‘火車頭’的作用。”不久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對我國動力電池市場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調研。

他認為,電動汽車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創新應該包括整車的正向研發、“三電”、輕量化、智能化等很多方面,但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應該是電池技術的突破。電池是破解電動汽車諸多難題,特別是里程焦慮、成本過高、性能提升的關鍵所在。

據瞭解,現階段電動汽車售價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優勢並不特別明顯,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動力電池的成本過高,整車價格在競爭中沒有縮小產品差距。

“電池是高價值零部件,佔到單車成本的30%~50%。電動汽車要達到真正與傳統燃油車分庭抗禮的程度,一方面主機廠要能提供安全而有品質的整車產品;另一方面要持續降低成本,用創新的商業模式來應對挑戰,還要在產業上下游形成較好的成本利潤分擔、分享機制。”浙江電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亮說道。

據瞭解,按照國家相關部委要求,2020年動力電池將會降至1元/Wh,這對於產業鏈上下游都提出了挑戰和目標,有利於純電動汽車的高速可持續發展。

根據近日發佈的《鋰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18)》,當前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磷酸鐵鋰以及三元鋰技術逐年提升。磷酸鐵鋰電池組價格從2017年年初的1.8~1.9元/Wh下降到去年底的1.45~1.55元/Wh。而三元動力電池包價格從去年年初的1.7~1.8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1.5元/Wh。

將時間軸拉長,動力鋰電池電芯的成本,也已從2009年的3.4元/Wh下降到去年的0.8元/Wh,而根據預測,今年鋰電池電芯的成本將降到0.72元/Wh,2020年則有望降到0.58元/Wh。下降空間巨大。

《報告》顯示,在能量密度方面,近年來動力電池密度也是不斷增加。隨著新一代材料性能的提升,如正極材料811、硅碳負極的研發,單體能量密度將會達到300Wh/kg。應該說,動力電池的價格與密度性價比正在不斷提升,這是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最重要基礎之一。

未來若干年將是電動汽車的爆發期

在電動汽車的超常規發展過程中,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走在了世界前列。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世霖,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指出,“動力電池企業形成的頭部效應已經非常明顯了,全球裝機量前五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2017年是61%,到2018年已經提升到了71%,出貨量排名前面的企業集中度非常高。我們現在生產非常緊張,需求量越來越大。”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根據行業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企業憑藉在上游鋰礦資源的拓展,正在競爭中逐漸由防禦轉為進攻態勢。而在全球整體競爭中,中日韓的動力電池企業也正在形成第一集團的領先格局。這對於新能源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發展而言,實際上是具備了差異化的優勢。

不管等待的時間有多久,傳統引擎的終結者正在一步步集結。2016年是電動汽車發展中具有標誌性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世界一些主要國家不僅僅是企業層面,政府層面也都吹響了傳統燃油轉向純電動汽車的號角。一方面是宣佈所有車型進入電動化;另一方面則是發佈傳統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對於未來的判斷,麥肯錫資深合夥人理查德·福斯特就曾指出,汽車產業進入了創造性的破壞時期,守成者將會面臨巨大挑戰。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託尼·西巴更是認為,未來若干年將是電動汽車的爆發年。從成本曲線來分析,到2025年所有的新車都將轉變為電動汽車,甚至凡是靠輪子行駛的機械都將是電動的,因為這是由於它的運行費用所決定的,而費用只有燃油機的十分之一。對此,英國《經濟學人》也發表了一篇題為“引擎的末日:汽車邁向電動時代”的文章,指出日新月異的電池技術,以及更加嚴格的排放法規最終會顛覆傳統的汽車行業。

所以,在張永偉看來,縱觀整個中國純電動汽車產業鏈,電池產業最為值得稱讚,因為在動力電池方面,無論是在產量上、產能上,還是在出貨量上,特別是在競爭力上,中國難得出現了一次領先機會,必須要牢牢把握住。

眼下最需要解決的,是從戰略上及早規劃上游資源問題。此外,張永偉還建議,相關部門要關注並加快佈局下一代的電池技術,避免盲目圈地、圈錢、圈概念現象發生。而在企業發展方面,則需要提升產業鏈的整合能力,通過戰略整合,儘快解決下一階段成本和技術矛盾問題。

文章來源 : 中國工業新聞網 中國工業報記者 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