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海聞科技作為國內首家專注於企業端稅務管理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也是國內最早實現稅務專業信息化產品成功商用的供應商,具備向各行企業展示了為企業和涉稅服務機構提供稅務信息化服務的強大能力。

《中國稅務報》作為國家稅務總局主辦的全國性經濟類報紙,近日就“互聯網+稅務”這個熱點話題,採訪了海聞科技&海華稅務董事長兼執行總裁宋瑋先生,宋總針對該話題,提出了“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並於2018年6月15日刊登於《中國稅務報》4502期第12版“專業服務”專欄。

文章如下:

在國家稅務總局倡導的"互聯網+稅務"戰略指導下,隨著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等措施的綜合運用,集團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作為平臺和手段的企業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已然成為企業應對稅務風險管控的利器。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筆者所在的海聞科技有限公司從事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已經超過10年。在服務過程中,筆者發現,由於公司稅務治理的理念與原則缺位,導致許多大型公司集團的管理高層對企業稅務管理的認識不全面,企業內在稅務管理工作沒有放到一個重要的議事日程層面。在實施稅務管理信息化時認為只是簡單抽取涉稅數據,合規性地納稅申報而已,單一強調納稅申報風險管控,並將之視為企業稅務管理的唯一目標。筆者認為,企業在稅務管理過程控制中,應遵循“一個前提、四化落實”的公司稅務治理理念與原則,增強對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體系化認知。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一個前提”即依法遵從。以現行稅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開展企業稅務管理工作,是公司稅務治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實施公司稅務治理的前提與基礎。

“四化落實”則包含稅務風險最小化、稅務成本精細化、稅務效率最優化和稅務收益最大化這四個涉稅管理維度。

一、稅務風險最小化

目前,規範化運營的企業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稅務風險,但在如何有效識別稅務風險、管控稅務風險方面,還沒有完整、清晰的認識。稅務風險是因涉稅行為未能正確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建議企業從稅收政策遵從風險和涉稅行為風險兩個方面,在合法、合規、合理的前提下實現稅務風險最小化。具體來看,一是搭建分稅種、分行業、分業務等維度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二是依靠大數據等信息化分析手段,建立稅務風險指標分析與評價模型;三是按照事前控制、事中預警、事後分析的方法,全方位監控跟蹤稅務風險;四是以積極的心態合理處置稅務風險。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二、稅務成本精細化

實踐中,企業很少考慮稅務成本的準確計量,普遍認為應由稅務機關來確認各項稅金。其實,在"放管服"背景和自行納稅申報體系下,企業應當把稅務支出做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剛性成本來管理。

稅務成本是企業為履行納稅義務而發生的各種稅金成本以及相關其他成本,主要包括稅務資金成本、稅務遵從成本、稅務管理成本和稅務處罰成本等。稅務成本精細化主要是將稅務成本視同企業的一項重要成本支出項目來管理,實現稅務成本結構清晰、合規有效。具體來說,建議企業建立稅務成本的核算、計量、控制和評價綜合管理機制;按重要性原則,儘量將單一同屬性的涉稅事項作為維度,明晰和細化稅務成本的管理顆粒度;明確稅務成本溯源管理,即將成本與具體涉稅交易行為關聯;引入稅務預算機制,實行稅務現金流管理;利用信息技術,規劃稅務成本信息化管理體系。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三、稅務效率最優化

強調稅務效率,需要考慮企業的稅務管理活動應有利於其管理效率的提高。稅務效率最優化則要求稅務管理內容向高價值工作傾斜,提升管理效率,實現資源投入產出和有效管理率的最優化。為此,筆者建議企業建立稅務共享作業中心等資源共享型稅務組織,構建稅務績效綜合評價體系,並構造稅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和工具,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合規化、統一化、標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處理稅務事項。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四、稅務收益最大化

很多企業對其內在的稅務收益尚未產生清晰的認識。稅務收益是通過公司稅務治理,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稅務收益最大化,要求企業提高稅務管理的綜合收益,進而達到稅務治理的最佳效果。這就需要企業綜合稅務風險最小化、稅務成本精細化、稅務效率最優化的管理措施,在依法遵從的前提下,用好用足稅收優惠,實現稅務籌劃與稅務優惠運用效應最優化。另一方面,通過良性的公司稅務治理,提升或穩定公司納稅信用等級,也有助於維護公司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社會形象,體現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感等,實現無形收益的最大化。

企業應注重公司稅務治理的體系化認知,尋求最佳的公司稅務治理路徑與策略。

「原創」公司稅務治理要強調體系化內涵


解析稅務那點事,請點擊頭像關注【較真boy談稅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