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從《南渡》中看——那些民國大師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三次著名的南渡,分別生在西晉、南宋、和明朝末年。這三次南渡之眾人,偏安一偶,終身未能復歸故土。但是在抗日戰爭中被迫南遷的知識分子們,確實是大師輩出。他們在炮火與貧窮中,用不屈的脊樑撐起文化救國的旗幟,傳承民族復興的火種。這就要說到《西南聯大》。

《南渡》這本書作者以熱情飽滿的筆觸,橫跨文學、歷史、學術領域、再現了民國大師們的真實狀態。是一本瞭解那個時期那些大師們的一本好書。該書可以說是刻畫民國大師們群畫的一本扛鼎之作。

從《南渡》中看——那些民國大師

民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文化上頗有春秋戰國的一時之盛。但也是一個軍閥混戰,繼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大動盪時期·。但是這種亂世卻產生了一批數量眾多,燦若群星的大儒。這些大師們在貧窮和困境裡,用自己的風骨構建出了整個民國時期的文化盛事和精神高地。《南渡》這本書就從各個方面為我們講述了民國大師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世界。

人們常常戲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就是這些文弱書生,在民族危亡之際,敢於振臂一呼,而不是躲在紙堆後面充當面目模糊的角色。當然,也恰恰是這些書生們深知教育的興廢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教育為民族復興之本,為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冒著炮火,保護和轉移了大量正貴的書籍、資料和器材。林徽因在流離向南的途中,年幼的梁從誡問他母親,如果被日本人抓住了怎麼辦,林徽因指著門外的河說“投河去死’,卻擲地有聲地彰顯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捐軀赴國難的決心。一個接受西方教育的女子卻在國難當頭,準備以最傳統的方式維護民族大義,這是民國大師的風骨。

從《南渡》中看——那些民國大師

林徽因

《南渡》這本書還講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到西南昆明去籌辦聯合大學,師生們分三批,經由水路鐵路,和陸地趕赴昆明。在那輾轉南遷的路上,他們都勤勉治學,耕筆不綴,以造就有用之才,作為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

作者嶽南在《南渡》中追尋民國知識分子從華北到西南邊陲的腳步,用詳細的史料還原了民國大師的風采,也向讀者展示了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的原因,即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人格力量。在國家危亡之際,大批的知識分子克服艱難困苦,為中華民族儲備了崛起的後備力量。所謂“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從《南渡》中看——那些民國大師

陳寅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