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廟前村

廟前村,宜豐縣芳溪鎮的一個行政村。全村165戶、618人守著1500畝地和7000畝山過日子,人均資源匱乏,村集體經濟也十分薄弱,靠著上級的轉移支付保運轉。精準扶貧啟動後,村裡的12戶貧困戶如何穩定有效脫貧,成為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村兩委對貧困戶挨家挨戶走訪,對每戶的家庭狀況、身體情況、致貧原因進行記錄分析,認為這些貧困戶大多年事已高,勞動能力有限,缺乏技術學習能力,圍繞“農”字抓兩業扶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是可行性的脫貧路子。

可村集體本就資金緊張,

拿不出更多的錢來辦開發產業,

且經營有風險,

集體的錢賠了怎麼辦?

怎麼向村民交代?

村支書凌新明的這些擔心,

也是大家共同的擔心。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村民在紅薯基地施肥

宜豐縣委組織部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縣委辦幹部廖玉龍認為,可以嘗試藉助外力,將本地村民已經辦起來的木竹加工、養蜂等產業納入產業扶貧發展軌道,讓這些專業的人管理,可大大降低風險。廖玉龍的主張,成為大家的共識。村支書凌新明很快動員了村裡的一家木竹經營部和養蜂合作社加入了兩業扶貧的隊伍。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查看蜂箱

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的同意,廟前村將上級扶持的10萬元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和村裡的5萬元集體資金,分別入股該村的華航木竹經營部和莊裡養蜂專業合作社,參與每年的利潤分紅,並約定不論盈虧每年至少分別分紅1萬元和2000元,且優先安排貧困戶用工和免費提供養蜂技術指導。

扶貧資金實現了保值增值,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000元。此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得到了就業收入,6名貧困戶在華航木竹經營部打工,一天可掙100多元,3戶貧困戶養起了蜜蜂,貧困戶黃啟才見眼下行情不錯,剛剛賣出了一批200多斤蜂蜜,收益4000多元。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貧困戶在華航木竹經營部務工

兩業扶貧初見成效,讓村兩委更有了信心和幹勁。為進一步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今年起廟前村以每年450元/畝的價格承租本村240畝土地發展特色種植,其中11戶貧困戶被納入。

該村與江西恆暉現代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簽訂合作協議,雙方約定村裡提供土地、農資,對方負責經營管理、技術和銷售,農作用工優先安排貧困戶,年終利潤廟前村與對方按60%、40%的比例分成。廟前村將利潤的大部分均分給貧困戶,餘留部分用於來年的擴大經營。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在地裡撒下玉米種子

種植作物,選擇了產量高、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穩定的玉米和紅薯。7月6日,筆者在現場看到,江西恆暉的袁春根正帶著村民播種玉米。“這裡面就有3個是貧困戶”袁春根表示,公司樂於參與扶貧,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這會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利於業務的拓展。

按照往年行情推算,筆者算了一筆賬:80畝紅薯和160畝玉米,預計能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除去成本,也能有可觀的收益。這將明顯改善貧困戶的收入狀況,廟前村的脫貧攻堅將變得更加穩定有效。

脫貧攻堅|宜豐廟前村產業扶貧有“妙招”

農作用工優先安排貧困戶

芳溪鎮分管扶貧的副鎮長羅秋圓介紹,廟前村的兩業扶貧以黨支部為引領,經村民代表集體表決後,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日常管理,有效規避了決策的隨意性,降低了經營的風險性,除了貧困戶,非貧困戶對扶貧工作的認可度也較高。

支部引領、民主決策、社會參與,廟前村的脫貧路徑越來越清晰,村兩委正帶領貧困群眾闊步走在脫貧路上。

筆者認為,兩業扶貧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策和長久之計,又是村級事務管理的一道新課題。

廟前村以黨支部引領,把牢扶貧的方向和政策不出偏差,是戰鬥堡壘作用的體現;村民代表的集體表決,是基層民主建設的生動實踐,將黨的主張變成群眾的集體意志,凝聚起了合力;社會力量參與,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避免了盲目性,提升了產業扶貧專業化水平。

此外,廟前村的成功還建立在對村情和貧困戶每戶情況的熟知度上,做實做細群眾工作,從“一戶一策”中尋找制定“一村一策”的最大公約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