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書法中“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你真的理解嗎?(技術好文)

練習書法的人大概都知道古代書論裡有錐畫沙,如印印泥的說法吧,這句話見載於唐蔡希綜《書法論》,據說先是由褚遂良提出用筆要“如印印泥”,然後再由張旭冥思苦想,其後用錐畫沙而悟。對於“畫沙印泥”,黃庭堅是這樣理解的“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


書法中“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你真的理解嗎?(技術好文)

我覺得黃庭堅這話只說了一半,另一半比較務實的精華卻沒有說出來。下面我來為大傢俱體解釋一下這個概念。對於具有書法天賦的人來說,理解相對容易,而且實踐起來也不難。不理解也沒關係,只要循序漸進的學習,一定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先說錐畫沙:

關於錐畫沙,我個人覺得錐畫沙如果把它說成是筆法,可能過於牽強了,雖然這麼說不算錯,但是絕對是很大的誤區,這種誤區會讓你的學習走很多彎路,得不償失。
書法中“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你真的理解嗎?(技術好文)

我覺得錐畫沙並非筆法概念,而是基於筆法基礎之上的控筆概念,錐畫沙的感覺是要靠腕子的平衡力來實現的,也就是在筆尖保持中鋒的基礎上進行線條由起筆至收筆的水平平衡能力。所以我說它屬於控筆能力範圍,而非筆法。因為如果你能深入到錐畫沙的程度的話,必定已經掌握了基本筆法,然後根據筆法發揮控筆能力而已。而這個控筆能力的強弱,也會決定書法水準的高低與個人書風的形成。非常至關重要。

錐畫沙式的控筆核心在於腕子和指端的協調配合,這個只要多練習就可以。最關鍵的是你要真的理解這種關係。腕子是支點,而指端是發力點,當然我是拿小楷和行書來說的。大家可以試一試。

再說如印印泥:

這個概念我個人大膽猜測,應該是提與按的技法範疇,也有控筆的概念範疇,其實就是關於提按的力度和收筆的彈起力度。我記得古人的分析應該是下筆穩重,沉著,不見起止的痕跡。我不否認這種分析,只是有不同見解而已。我覺得如印印泥是與錐畫沙有連帶關係的,否則也不會放在一起來說,這種連帶關係可歸納為:中鋒運筆的保持+轉折處的微弱提按=一氣呵成的連帶書寫過程,不需要任何遲滯,方可貫通一體。這也是魏晉筆法的精髓吧。

書法中“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你真的理解嗎?(技術好文)

唐朝的諸位書法大家改進了楷書,使楷書發展到了巔峰時代,可為創新,更是創新的終點。後世楷書再無創新,只有繼承而已。

所以唐朝書法家對錐畫沙與如印印泥也做出了另外方向的延伸理解,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要服務於書學創新嘛。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粗鄙看法。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