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我的事,你別管

01

界限,是人際關係極為重要的東西。

有了明確的界限意識,一個人就可以活得簡單清爽有力。

02

界限意識即:

我的事,我說了算;

你的事,你說了算。

我們共同的事,我們公平博弈協商,達成協議後,遵守共同協議。

然而,我的事,不需要和你達成協議。

03

界限意識,就是地盤意識。

動物界,猛獸會用各種方式來劃分地盤。

國與國之間,也有疆界。

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的。

你必須要反思自己:你是不是一個沒有地盤的殖民地

如果是,

誰成了你的宗主國?

你該如何把宗主國趕出去?

我的事,你別管

04

界限意識的對立面,是共生。

共生即:

我的事,也是你的事;

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一切都是我們的事。

我們社會的人際關係,都帶著共生性質,這是各種糊塗哲學的根源。

05

共生關係中,表面上有各種愛、美好與溫暖,

但骨子裡,是大家都在爭奪話語權。

嚴重時,一個人會爭取到這種地步:

我們的地盤上,一切都是“我”說了算,

“我”是“我們”的代言人,

而你,沒有絲毫話語權。

06

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將6個月前的嬰兒期稱為正常共生期。

意思是,只有這個階段的共生,才是正常共生,

以後的共生,都是病態共生。

一切共生關係中,都有著母親與嬰兒的隱喻,

譬如聖母與巨嬰。

正常共生的基礎是,嬰兒是無助的,

他必須和媽媽共生在一起,

通過剝削媽媽才能生存下去。

實際上,一切共生關係中,都存在著嚴重的剝削,

就像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關係一樣。

07

共生關係中有兩組心理矛盾:

付出與剝削;

控制與服從。

即,誰剝削,誰被剝削;

誰說了算,而誰只能聽話。

我的事,你別管

嬰兒需要這種感覺:我無情地在剝削媽媽,我還說了算。

這樣,他可以形成這種感覺——我可以自由地使用這個世界。

不過,嬰兒一旦有了基本能力,那麼,隨著他能力的增強,母親和其他養育者就需要不斷教他明白:

“我和你”之間有界限

你能自己搞定的事,儘可能自己去搞定

我不允許你繼續無情地使用我

自由伸展,和界限意識,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礎。

08

界限有三種:心理界限地理界限身體界限

心理界限即隱私感。

正常情形下,一個人首先是有足夠的地理界限,即一個他說了算的地理空間。

當人不能在空間上設置地理界限時,就意味著他守不住自己的界限了。然後他會在身體上設置界限。

當身體都不能守住時,他只好在心理上設置。於是導致這樣的情形:

他表面上非常坦誠,但內心深處的秘密,誰都不會說,甚至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了。

很多身體問題,如嗓子太容易發炎、肚子太容易痛、一些皮膚病、聽力喪失,視覺損失,都是在用身體表達界限。

中國的孩子太多近視眼,因在讀書這件事上他們不能說了算,於是就用視覺損失來表達“我不想讀”。

這個代價太慘重。所以,必須學習,在地理上守住自己的空間。

我的事,你別管

09

共生關係中,我拒絕你,你會恨。

因為本來不是一切都是我們的嗎,我不是可以無情使用你嗎?

你摧毀了我們的伊甸園,我恨死你。

為了避免這份恨,我們會使用這樣的邏輯來減緩張力:

不是我想拒絕你,是我身體不行了;

不是我想拒絕你,是你不好;

不是我想拒絕你,也不是你不好,是因為我和你之外的第三方因素使得我不能答應你。

但不管這份張力多大,你都需要簡單有力地說:

不!我就是想拒絕你

10

共生關係,是混沌的未分化世界,缺乏秩序,沒有真理。

界限意識,不僅僅是人際關係清爽的基礎,也是邏輯、秩序和真理存在的基礎。

糊塗哲學,本質上是為了渾水摸魚。

是為了一方剝削另一方,還讓剝削者披上了道德外衣,這導致了邏輯混亂。

邏輯一旦清晰簡單,糊塗哲學就進行不下去,共生關係也會瓦解。

我的事,你別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