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人大附中,老師們如何教學生寫作古詩詞?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人大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王豔老師主編的“人大附中名師語文公開課”系列叢書:《小強老師帶你讀》和《走進古典詩詞寫作》。

在人大附中,老師們如何教學生寫作古詩詞?

圖書出版之時,恰逢教育部正式頒佈實施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成為此次課標修訂的重點。

人大附中一直十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在人大附中,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蔚然成風。今天,小語就帶領大家一起看看人大附中的語文教學實踐。

在人大附中,老師這樣教學生寫古詩詞

作為人大附中語文組特色課程建設成果之一,《走進古典詩詞寫作》源於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

那麼老師們,究竟是如何教學生寫作古詩詞的呢?不妨來聽聽看老師們的想法和做法。

在人大附中,老師們如何教學生寫作古詩詞?

課時:1學期24課時

實踐時長:4期

課程指導目標:道德心、中國魂、創新力

課程教師:解村、王強、昌盛

課程教材:《走進古典詩詞寫作》

作者的話

解 村

人大附中語文教師

《走進古典詩詞寫作》作者之一

教授內容:近體詩的寫作

一、勤讀多為


許多中學生寫作舊體詩詞,最初的弊病在於遣詞造句的輕浮無憑。

中國古典詩詞有高度的互文性,往往古今之間彼此映照。黃庭堅曾說:“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所以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說。“無一字無來處”,熟諳詩法的人知道此言不虛。所以寫詩最好的入門方式就是多讀古人作品、摹擬古人詞句和章法。

二、志之所之

當寫作舊體詩詞時,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接續著一種文學傳統,這種接續並非亦步亦趨地摹仿古人的詞句或代替古人抒情。“詩”的傳統是什麼呢?在詩詞寫作課上,我們多次強調《毛詩序》對“詩”的定義: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自然而真實的情志,用文字充分地表達,這是中國詩學的傳統,也是我們每一個寫詩的人應該遵循的第一宗旨。我們的詩詞寫作課要求學生時刻用這一宗旨審視自己的作品,警惕虛情假意、摒除陳言套語。

學生限於人生閱歷,自身往往缺少深沉動人的生命體驗,我們可以從題材上想辦法,打開視野,向外探求。

我們分享了周嘯天先生的《洗腳歌》,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還著重介紹了詠物詩的寫法,鼓勵學生細推物理。當然,除了古代的詩歌意象,我們也曾經寫過“手機”、“空調”、“鼠標”這樣的現代事物,希望學生理解,古典詩詞並不是一個封閉的意象空間,它可以照亮我們現代人的每一個平凡而多彩的日子。

三、律呂調和,虛實相生

近體詩,是漢詩成熟定型後的形式,作為雅正之音,佔據文人創作的主流1300餘年。古人詩歌寫作的發矇從聲律開始,我們的詩歌寫作課也以近體詩為開端。

識四聲、辨平仄、掌握近體詩的格律規則,不在話下。一節課的學習之後,學生就可以做到給出第二個字的平仄(平起式或仄起式),以及首聯出句末字的平仄(首句入韻或不入韻),即可得出全詩的大體形式,再避開三平、孤平等禁忌,一首詩的平仄就推導出來了。除此之外,簡單的拗救之法和諸類變體如“錦鯉翻波體”、“折腰體”我們也有所涉及。至於用韻,我們雙軌並行,《平水韻》和《中華新韻》沒有限制。

四、興觀群怨

在古人那裡,寫詩不僅是“經國之偉業,不朽之盛事”,更是生活本身。我們用詩的思維觀察世間萬象,用詩的語言說話寫作,用詩的姿態與人往還,用詩的精神對待自己的人生。“詩”是一種超越性的力量,它使人在功名的泥沼中不至於陷得太深;使人在紛繁的塵勞中活出一些滋味。

所以,我們要告訴學生:“詩就是生活”。

在我們的詩歌寫作課中,學生分成了幾個詩社,在幾節課中分別嘗試了聯句、唱和、分題限韻的形式。砥礪切磋,吾道不孤,學生們借這些“玩法”共同進步。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古典詩詞這樣美麗的漢語形式得以真正存活下來,就存活在學生真實的生活樂趣之中。


王 強

人大附中語文教師

《小強老師帶你讀》作者

《走進古典詩詞寫作》作者之一

教授內容:古風的寫作

在我們三個人看來,在中學開設一門詩詞寫作的課程,其關鍵在於解放老師和學生的思想,突破幾個不利的積習。

首先,要帶著學生跳出文學鑑賞的視角,轉而從創作的視角來重新審視詩。我們如果還是教學生去品杜甫的憂國憂民、李白的豪放俊逸,去研究這一句好在哪,有什麼表達效果,什麼藝術色彩,那就和語文課沒有區別。我們要把視角切換到創作的角度上來,比如王勃的“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句詩為什麼令人心生感慨?它在倒數第二句提出了一個問題,最後一句沒有回答,卻寫了一個景。我們發現,很多詩歌都是這種模式,它自然就會產生令人感慨動情的效果,我們把這種手法叫做以景結情。但是我們不是要去鑑賞手法,而是要去運用。

這就要提到第二個要點,就是對詩詞的解讀必須深入到技術層面,不能諱言技術。比如虛詞的運用法、疊詞的運用法、句子的節奏變化、長短句的配合法甚至是平仄韻腳與抒情脈絡之間的關係,我們都應該帶著學生一起去研究總結。我們總覺得談技術是在肢解詩,其實不然。任何高深的藝術境界,歸根結底,都是由某些技術呈現出來的,離開技術談境界都是妄言。詩詞教學的課程化,某種程度上也是詩詞創作的技術化。

哪些詞語應該是古風的?哪些句式應該是古風的?又有哪些主題是古風的?怎樣寫才更像古風,這是我們課堂上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此外,我們還需要重視模仿。我們這個時代標榜求新求變,一談寫作就是要突破藩籬,自抒胸臆。我說這就是個誤人子弟的說法,我們可曾見書法老師教孩子不要臨帖,隨心所欲麼?寫詩如練字,臨“帖”百遍詩自高。


昌 盛

人大附中語文教師

《走進古典詩詞寫作》作者之一

教授內容:填詞

我的課叫作“詞作賞填”。“賞”什麼?我將隋唐至近代的傳世名篇做成讀本發給學生,再把學生的“賞”細分為三步:

一為通覽,把握詞作的整體藝術風貌;

二為精研,閱讀自己最鍾愛的詞人的整本詞集,以快速形成填詞的語感與風格;

三為泛讀,跳出偏好,欣賞不同題材、體裁和風格的詞作,開闊眼界、豐富技法,最終沉澱為自己的寫作特色。

當然,“賞”還包括對同伴習作的研討。我常挑出較為典型的學生作品,作為正面或反面教材,在課上與學生共同分析。

詞是樂曲的歌詞,這是中學師生皆知的常識,可如果學生只會填詞卻不會唱,那麼詞在聲韻上、句式上的魅力就都被架空了。

我的課堂倡導音樂的迴歸。我會用箏來彈唱宋詞,也會為詞作重新度曲,帶學生體驗詞樂相融的美感,同時我會把倚聲填詞和唱詞的基本規則講給學生,於是我所收到的作業,不僅有狹義上的詞作,還有學生自己創作及演唱的詞樂,甚至為流行樂曲重新填寫的歌詞。音樂的加入,不是創新,而是正道的迴歸,它會豐富詞作的美感,更能給學生更深刻創作體驗。

在人大附中,老師們如何教學生寫作古詩詞?

昌盛老師與學生吟唱《如夢令》


人大附中學生習作賞析

  • 近體詩

遊雲滇

巫筱涵

朝別祁連寄短箋,夕隨小艇度雲滇。

山溪喚住棲櫻雪,野象尋來飲竹煙。

萬郭燈明皆是客,千江月滿俱由天。

何須自棄生如蟻,葉落花開一百年。

  • 古風

帝都城中桃李花

嶽會成

帝都城中桃李花,京口水上滿雲霞。

我正青春應自傲,離經叛道成大家。

煙雲乃我硯中墨,楊柳折枝畫中畫。

丈夫頂天應能武,通律知音曉琵琶。

君不見春色滿園景大好,日夜理數催人老。

君不聞燕語鶯聲歌正歡,朝夕化工已蹣跚。

英雄煮酒飲正酣,我輩豈能逐波瀾?自當跨馬向東南。

定風波

馬沐蘭

稚齒韶齡本可誇,休將綠鬢付嗟呀。水恨風愁何日了,誰曉,且耽詩酒趁年華。

綠葉成蔭春已老,輕巧,先簪照眼石榴花。我自風流君更少,長笑,佔來今夏第幾佳?

怎麼樣?

是不是人大附中的“古典詩詞寫作”

給了大家很多的啟發和收穫?

歡迎關注“人大附中語文名師公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