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醫療器械未消毒就放孩子嘴裡 醫生承認失誤後改口

醫療器械未消毒就放孩子嘴裡 醫生承認失誤後改口

醫生給孩子使用三用噴槍,但使用前未消毒也未更換新的。事實上,槍頭可以拆卸更換,醫院會統一消毒,用後應該更換新的

醫療器械未消毒就放孩子嘴裡 醫生承認失誤後改口

治療過程中醫生使用光固化燈,在給上一位患者使用後未消毒或換新。根據規定,使用時應該使用保護套,用後更換新的

張女士(化姓)的兒子齲齒比較嚴重,前幾天,她帶著孩子到南京一家口腔醫院治療。不可思議的是,她發現醫生將上一個患者用過的醫療器械,沒消毒沒更換就直接給孩子用。警方介入後,張女士和院方一同查看監控,發現上一個患者治療時使用過的噴槍頭的確沒有更換,而另有一樣器械光固化燈沒有按照規定使用保護套,對此院方承認存在失誤。記者瞭解到,根據相關規定,口腔醫療器械的基本要求是一人一用一消毒。

不可思議

兒子看牙

媽媽發現器械沒消毒

張女士告訴記者,7月22日下午4點多,她帶兒子去雨花城南口腔醫院複診。“上一週因為齲齒來看過一次,這次是來做窩溝封閉。”根據張女士的描述,當天兒科患者較多。在兒子前面就診的是一個小女孩,治療中,醫生給她使用了診療臺上的多個器械。

很快輪到兒子。張女士說,她一直守在旁邊,看著醫生一步一步給孩子治療,但隱約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前一個孩子用過的器械沒消毒也沒更換,就接著給下一個用。都是伸進嘴裡的,這不行的吧?”她表示,因為治療期間孩子的情緒比較緊張,所以發現問題後她沒有馬上打斷醫生,但治療結束後仔細回想了一遍,記得器械的確是沒有消毒。

讓她擔心的是,治療期間兒子的口腔有出血的現象,她擔心會因此導致感染。隨後,她找到給兒子治療的醫生孫某某,以及醫院方面。但由於不熟悉專業的醫療器械,張女士無法說出是哪些器械存在問題。

真相還原

警方介入調查

監控顯示確實沒消毒

張女士說,起初孫醫生承認是自己的失誤,但很快又改口了,無奈自己當時沒拍照,於是選擇報警。警方介入後,院方同意張女士查看了事發時的監控。

從監控視頻裡可以看到,診療臺上總共有5個把位,用於放置相關器械。前一位患者就診時,診療臺慢機位上放置了一個低速機頭,三用噴槍位上有一個三用噴槍,檯面上有一臺光固化燈。治療中,孫醫生給這位患者使用了三用噴槍和光固化燈。

下一個就是張女士的兒子。治療時,孫醫生同樣給他使用了這兩樣器械。下午4點51分左右,她使用了三用噴槍,伸入孩子的口腔;5點01分左右,又使用了光固化燈。可以明顯看到,其間醫生並沒有給它們做消毒,或者更換新的。

對此,院方表示,孫醫生的確沒有按照規定使用這兩樣器械。三用噴槍的槍頭是可以拆卸更換的,醫院是統一進行消毒,用後應該更換新的。光固化燈在使用時應該使用保護套,用後更換新的,張女士的兒子以及前一個患者就診時,孫醫生都沒有使用。

院方回應

規定一人一用一消毒

涉事醫生受罰

據南京一家醫院的口腔科專家介紹,三用噴槍是一個多功能器械,可以用來清洗牙齒,並吹乾表面的水漬;光固化燈則是用來固化補牙的材料,做窩溝封閉時,填補的材料對光敏感。這兩樣器械使用時會伸入口腔,但不會有接觸。而窩溝封閉是一個無創手術,其間一般不會發生出血的情況。

不過,不接觸口腔不代表不需要消毒。記者瞭解到,根據衛生部頒佈的《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範》第七條,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接觸病人完整黏膜、皮膚的口腔診療器械,包括口鏡、探針、牙科鑷子等口腔檢查器械、各類用於輔助治療的物理測量儀器、印模托盤、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消毒。”

事發後院方承諾,將在一個星期內給出一個解決方案。現在一個星期過去,進展如何?7月29日下午,該院院長何偉向記者表示,該事件是涉事的孫醫生個人失誤,操作不當,醫務科已經對她進行相關處罰,並將治療費退給張女士。如果她兒子之後檢查出感染,經過醫療鑑定確認是這次事件導致的,他們將承擔相關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