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在美國戰爭大片中,美軍特種部隊作戰能力十分強悍,往往一個人就能攪亂敵營,給對方造成重大殺傷。最典型的當屬《第一滴血》系列電影,主人公蘭博簡直就是戰神轉世,在敵方控制區域執行任務如入無人之境。

實際中的美軍特種部隊真有那麼厲害?

客觀地說,美軍特種部隊世界上規模最大,而且訓練嚴格,裝備先進。為了統一管理和指揮特種部隊,美軍還專門成立了特種作戰司令部(英文縮寫USSOCOM,旗下還有5個次級司令部,分別是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聯合作戰特種作戰司令部)。實戰中,美軍特種部隊還能得到其他國家特種部隊的很多支援。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LOGO

從上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到現在仍然戰火不休的敘利亞和阿富汗,都有美軍特種部隊的身影。然而,實力雄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實戰不計其數的美軍特種部隊卻沒有創造出多少令人歎為觀止的特種作戰實例。讓美軍慚愧的是,規模很小的以色列特種部隊卻屢屢創造教科書般的經典戰例,英軍、蘇/俄軍的特種部隊也創造過很多特種作戰的經典戰例。

美軍特種部隊的成功的經典戰例不多,經典教訓卻不少,尤其是遭遇伏擊的次數恐怕是世界各國特種部隊裡面最多的。

上世紀60年代初,美軍介入越南戰爭時就注重特種作戰,稱之為“特種戰爭”,但效果不理想。美軍特種作戰大師級人物、“三角洲”部隊的創立者查爾斯·貝克威斯(Charles Alvin Beckwith)軍旅生涯基本都是進行特種作戰,但遇到的卻是幾次重大挫折。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美軍特種作戰的大師查爾斯·貝克威斯

越戰末期,貝克威斯率特種部隊偷襲河內山西戰俘營,撲了個空,北越軍在其偷襲之前幾天就把戰俘轉移了,這令貝克威斯大為窩火。

1975年,已經晉升為上校的貝克威斯擔任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學校(位於布拉格堡)校長。兩年後,他受命組建“三角洲”。這支特種部隊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特種部隊裡面最神秘的,堪稱“特種部隊裡面的特種部隊”,現在隸屬於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

然而,這麼精銳的“三角洲”在第一次實戰中卻鎩羽而歸。令“三角洲”沒露大臉卻丟了大丑的首次實戰,就是大夥兒都知道的1980年解救伊朗人質的“鷹爪”行動。行動前,“三角洲”的隊員們艱苦訓練了數月,並在亞利桑那州尤馬陸軍機場搭建了仿真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模型建築反覆演練。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行動開始後,美軍直升機途中遇到沙塵暴,2架RH-53D直升機因機械故障返航,第3架RH-53D直升機降落於預定的“沙漠一號”地點後液壓系統失靈。最後,只剩下5架RH-53D直升機可用,而完成任務至少需要6架飛機。

無奈之下,現場指揮官貝克威斯決定取消行動。但在撤退時,1架RH-53D直升機意外撞上停在地面的空軍EC-130E運輸機,造成第8特種作戰中隊的5名機組人員、3名海軍陸戰隊員死亡,“鷹爪”行動徹底失敗。此次行動失敗雖然不怪貝克威斯,但他還是深感自責。事後,他建議組建新的特種戰單位,於是就有了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以及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誕生。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在“鷹爪”行動中因相撞損毀的EC-130E運輸機,稍遠處是美軍遺棄的1架RH-53D直升機

“鷹爪行動”並非“三角洲”部隊唯一的“恥辱”。

1993年10月3日下午,美軍“三角洲”和“遊騎兵”等名聲響噹噹的特種部隊在摩加迪沙執行抓捕艾迪德的任務,160餘名特戰隊員遭到伏擊。直到當天午夜,美軍派出的接應大部隊才趕到城裡,與被困的特戰隊員會合。此次戰鬥,美軍18名特種兵陣亡、73人受傷、1人被俘,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高機動車被擊毀,可謂損失慘重。這也是美軍特種作戰史上極為丟臉的一次行動,教訓極其深刻。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1993年美軍特種部隊在摩加迪沙抓捕艾迪德的行動中損失慘重

2001年10月7日,美軍在阿富汗發起反恐戰爭,打擊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然而,在阿富汗參戰的美軍特種部隊卻迭遭伏擊。

2001年末,美軍發起“蟒蛇行動”,在阿富汗東部山區清剿、尋殲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殘餘武裝。但美軍兵力有限,而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則分散藏身於山區,清剿行動成效不大。在此期間,美軍特種部隊多次遭到伏擊,行動沒有完全達到目的。

2002年2月下旬,美軍一支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東部加德茲市以南40公里處,突遭“基地”殘部伏擊,1名士兵陣亡,多人受傷。3月4日凌晨3點,兩架美軍第160特種行動航空團的MH-47直升機從加德茲起飛,趕往沙希果德山谷清剿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在預定機降地點,突遭火箭彈打擊,直升機勉強逃離,1名受傷美軍特種兵掉出機艙,後被武裝分子拖走。當美軍派出部隊搜救時,“基地”組織武裝分子在美軍士兵屍體附近設下埋伏。雙方激戰,直到20點15分,4架美軍直升機在夜幕掩護下,才將剩餘美軍撤回。在這場戰鬥中,美軍陣亡7人,11人受傷。

2005年3月,美國著名的“海豹”特種部隊的一個小組奉命執行“紅翼行動”。這支4人組成的偵察監視小組潛入阿富汗阿薩達貝德地區,負責配合大部隊對一名塔利班指揮官進行獵殺或抓捕行動。但是,當地居民多數站在塔利班一邊,於是“海豹”小組很快就被得到情報的塔利班武裝分子包圍,雙方展開了長時間交火。由於人數和火力都處於極端劣勢,包括小組長在內的3名“海豹”人員陣亡。

美軍接到“海豹”小組打出的遇襲求救電話後,立即派出由8名“海豹”隊員和8名空勤人員組成的救援分隊搭乘直升機趕往事發地點,又遭到塔利班武裝伏擊。就在直升機準備降落時,1枚火箭彈從直升機尾部的艙門射了進去,打傷數人。直升機失控撞山,機上人員僅1人生還。這是自諾曼底登陸以來,美國海軍特種部隊在單次戰鬥中陣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2006年6月23日,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9名士兵、8名美軍士兵和48名阿富汗士兵在坎大哈外19.2公里的一個小村莊,遭到數百名塔利班武裝人員伏擊。在激戰兩天之後,美軍才在戰機的火力支援下逃出包圍圈。交戰中,“綠色貝雷帽”軍士長馬霍利克被爆頭,當場陣亡。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在阿富汗作戰的美軍特種兵

2011年8月5日深夜,1架美軍CH-47“支奴幹”重型直升機在阿富汗東部被塔利班武裝擊落,機上38人全部死亡,包括機組人員在內的30名美軍士兵(其中22名是“海豹突擊隊”隊員)、1名翻譯、7名阿富汗國民衛隊士兵。

2017年10月4日,由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5名士兵和數量不詳的尼日爾士兵組成的聯合巡邏隊遭到伏擊,3名美軍特種兵、5名尼日爾士兵陣亡,2名美軍特種兵受傷。悲催的是,美軍竟然一直都不知道是什麼武裝伏擊了自己。

蘭博在現實中不存在,美軍特種兵實戰中走麥城不止一次兩次

在尼日爾遇襲陣亡的3名美軍特種兵

美軍特種部隊是精英中的精英、尖子中的尖子,為什麼多次鎩羽?

原因很多,如計劃不周詳、行動預案少,情報不準確等,但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美軍經常不自覺地將特種部隊當作突擊隊使用,1993年抓捕艾迪德的行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就違背了特種作戰“注重狡詐、隱蔽”的特點。

實際上,特種部隊只是受過嚴格訓練的軍人,不是金剛。近些年,除了美、俄特種兵在實戰中多次遭遇伏擊之外,英、法等國的特種部隊也有類似經歷。換句話說,戰爭是殘酷的,那種拿著一杆槍就能大殺四方的特種兵,只能存在於影視作品或遊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