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一直有朋友在問,孩子能用思維導圖嗎,多大的孩子能用

思維導圖

國內將Thinking Map 與Mind Map都翻譯成“思維導圖”,使很多人誤認為它們是同一種工具。事實上兩種思維導圖不僅來源不同,而且表現形式、使用方法、應用特點均有較大差異。

Mind Map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被譽為英國的“記憶力之父”的東尼.博贊發明了思維導圖(Mind Map)。思維導圖利用圖形技術,將發散性思維展現為視覺表達。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Thinking Map

Thinking Map最初興起於美國,是教育學博士David N.Hyerle在1988年開發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確切地說“Thinking Map是用來進行建構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自1992年起,Thinking Map被紐約、德克薩斯州、密西西比州等地區的學校廣泛應用於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不同課程。

為什麼在學校更流行用Thinking Map,而不是Mind Map?

這是由Thinking Map的特點決定的。

關係固定

每種Thinking Map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是固定的,用來描述一種固定的關係。

由易到難

8種Thinking Map再現了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比如圓圈圖更符合年齡較低幼童的無限聯想、無限發散的思維特點,而樹型圖、雙氣泡圖、流程圖和橋型圖等逐步引入了分類、對比、順序甚至類比的概念,滿足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大腦對事物不斷建立新的聯結關係的需求。

促進思考

Thinking Map除了記錄信息本身,還可以展現影響學習者思考的因素,揭示思考過程。這種揭示不僅僅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據此評價學習者的思考過程和對知識的理解情況。

寶爸寶媽們想要幫助孩子掌握各種邏輯關係,提高系統思維能力,Thinking Map是最佳選擇。

這8種不同的思維導圖,到底要怎麼運用呢?這就送上“操作秘籍”!

1圓圈圖(Circle Map)

它是思維導圖中最簡單的,符合年齡較低幼童的無限聯想、無限發散的思維特點,幼兒園就可以開始用。中間的小圈圈表示一個主題,外面的大圈圈可以去填畫任何跟主題有關的東西。

可以做簡單的分類,比如認識動物和植物: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可以總結抽象的計算: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2氣泡圖(Bubble Map)

由許多泡泡組成,中心是被描述的物體,外圈是描述性的詞或短語。氣泡圖可以鍛鍊孩子使用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來描述物體的能力。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氣泡圖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讓孩子不斷地發散思維,因為它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的泡泡,但同時也提醒孩子不要跑得太遠,因為你想的東西是需要跟中心點有關聯的。其實我們平時也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跟孩子討論,比如說:你覺得媽媽是什麼樣的,爸爸是什麼樣的,你自己又有什麼特點?

可以用很多這樣的例子來鍛鍊孩子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因為對有些孩子來說,如果你只是直接問他問題,他也許不會太想回答,或者有時候思路比較混亂。但如果說我們來畫一個好玩的圖,邊畫邊說的話,你會發現有時候孩子能想到很多你想不到的東西。

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用得最多的就是氣泡圖,氣泡圖簡單好學,每個孩子都會畫圓圈氣泡,這可以作為學習思維導圖的起點。

3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

雙氣泡圖是氣泡圖的升級版,它有兩個主題,用來比較兩個主題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如果故事有兩個主人公,就可以用雙氣泡圖總結,像這樣: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4括號圖(Brace Map)

括號圖其實在國內基礎教育中比較常見,常常被語文老師用作分析文章結構寫板書。其實不只是文章結構,很多事物的結構都可以通過括號圖來實現。

括號圖可以幫助孩子分解一個事物的結構,理解整體和局部的概念。比如,整體的雪人,需要由哪幾個部分來組成?這麼列出來我們就可以一目瞭然了!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5流程圖(Flow Map)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它可以用來列舉順序、時間過程、步驟等。流程圖能夠分析一個事件發展過程之間的關係,解釋事件發生的順序和條件。其中大方框寫下每一過程,下面小方框內可以寫下每個過程的子過程。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6複流程圖(Multi-Flow Map)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複流程圖是流程圖的升級版。中間的是核心事件,左邊表示事件產生的原因,右邊是事件引起的後果。

這個非常適合在讀完一本書或者聽完一個故事之後,對故事覆盤。

一位媽媽和女兒讀完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我要救出貝里奧》後,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卡梅拉多和卡門兵分兩路營救小羊的過程畫了出來: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複流程圖也能用來對過程進行認識和溝通,發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源和可以改進的領域。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7

樹型圖(Tree Map)

樹型圖就和大樹有樹幹和枝椏是一樣的,多用於一個複雜集合中的分類描述。通常我們選取一個事物作為樹幹,然後由此生髮出不同的分類。

一般來說,樹結構圖是用來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最上方的樹根是主題,樹枝是相關分類。比如:主題是形狀,分類有圓形、長方形、三角形、六邊形、正方形,然後將相同的進行歸類。

也可以用於發音的總結,就像下圖: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小朋友們學習漢字的時候,也能用這個方法總結偏旁部首。

8

橋型圖(Bridge Map)

橋型圖可以用來做類比的,上下兩個事物的關係是一樣的。

比如:smell(聞),下面就是鼻子;hear(聽),下面就是耳朵;see(看),下面就是眼睛;walk(走路),下面是腳。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數學也能用的上:

幼兒思維篇——幫孩子學會思考,這可能是最好的思維工具

教小朋友使用思維導圖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思維導圖本質上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如果孩子喜歡塗塗寫寫,可能更容易養成利用畫圖思考的習慣。一開始,孩子可能畫不出美觀的圖,家長們完全可以當孩子的“幫手”,幫他們把想法落實到紙上,比如安排週末活動計劃。

當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時,也是畫思維導圖的契機。

有次去旅遊,在大巴車上,朋友的3歲女兒跟媽媽說:昨晚被蚊子咬了一個大包。朋友就問她,你知道晚上黑燈瞎火的蚊子怎麼找到你的嗎?小姑娘非常好奇。於是,她們就從蚊子怎麼找到你談起,搞明白了一堆比如為啥癢、怎麼吸血、蚊子嘴的結構、吸管是單支還是多支、軟還是硬、怎麼傳播疾病的問題。

這不就是一個標準的思維導圖嘛!家長們快快操練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