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後,朝野上下一片譁然,英政府出於維護本國利益的考慮,通過了出兵中國的決定。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二十二日,英國艦隊在廣東海面集結,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廣東沿岸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嚴陣以待,英軍無隙可乘,北上廈門。此為廣東海岸地理形勢圖。

《鄧廷楨朝服像》鄧廷楨(1776—1846年),字懈筠,江蘇江寧人,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兩廣總督,由鴉片弛禁派轉為嚴禁派,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道光二十年六月四日,英艦抵達廈門海城,聲稱要上岸投遞英外相致清朝宰相書副本,被岸上水勇驅走。翌日,英軍揚言: “不叫上岸,就要打仗”,旋炮擊廈門守軍。鄧廷楨就指揮清軍英勇還擊,經過3個時辰激戰,擊沉英兵船1艘。英軍狼狽逃竄,北上浙江定海。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鄧廷楨致興泉水道劉耀椿札》手跡,定海失陷後,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二十五日,閩浙總督鄧趕幀函告原廣東部下興泉水道劉耀樁,告誡時局將更加嚴峻。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廈門胡裡山炮臺內景,英軍北上侵犯廈門時,清軍在廈門胡裡山等炮臺內頑強地向外射擊,迫使英軍糧狽逃竄。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廈門胡裡山炮臺上的鐵炮,胡裡山炮臺上的鐵炮是捍衛廈門城的鐵將軍,把來犯的英軍打得落花流水。

巴麥尊,英國外交大臣,參與制定侵華的具體步驟和條約草案,是鴉片戰爭的直接策劃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十二日,英艦抵達天津白河口。十九日,直隸總督琦善派千總白含章到英規取回巴麥尊照文,照文中,巴麥尊公然誣衊林則徐禁菸和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是“褻讀大英國家威儀”,提出無理要求,且以武力相威脅。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琦善在大沽口與英人談判場景舊照,琦善(1790—1854年),博爾濟吉特氏,字靜庵,滿洲正黃旗人,鴉片戰爭爆發時任直隸總督。定海陷落後,英軍繼續北上,直抵天律,距北京近在咫尺。在英人軍事威脅和琦善危言聳聽的雙重壓力下,道光帝被迫妥協。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四日,琦善與義律在大沽口舉行會談,琦善向英人保證,定要懲辦林則徐,代其“申冤”。

林則徐《行書》軸,英軍抵達天津後,提出了許多無理要求:賠償被燒鴉片煙價;割讓一島或數島給英人居任,償還倒歇洋行的欠債:賠償遠征軍費等等,氣焰十分囂張。琦善則火上澆油,大肆渲染英軍的船堅炮利,謊稱廣東繳煙時,林則徐曾許給英方煙價。後負約,激起事變:宣稱只要懲治林則徐,英人定會撤兵。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二十二日,道光帝罪責林則徐、鄧廷幀。九月三月,諭軍機處將林,鄧交部嚴加議處,八日,將林、鄧革職。這軸林則徐行書日:“念非善莫舉。人非善莫與,事非見莫說,物非義莫取”,表達了正真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鄧廷楨畫像》,居閒時的鄧廷楨面相慈和,一副書生之氣。在挫敗英侵略者進攻廈門的囂張氣焰後,卻受到朝中反對派的誣陷,被革職充軍。

琦善接替林則徐繼任欽差大臣赴廣東後,為討好英人,拆除廣東海防設施,解散鄉勇,以示和談誠意。英國侵略者卻在“和談”的煙幕下積蓄軍力,再次發難。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十五日,英軍突襲虎門要塞沙角、大角兩炮臺,清軍寡不敵眾,參將陳連升。陳舉鵬父子英勇殉國,兩炮臺落人敵手。《中流沙各炮臺分圖》記錄了當時炮臺組成的形制。

大角,沙角兩炮臺失陷後,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義律單方面擬成若干條款照會琦善,其中之一即是以香港島為英軍定居之所,英方將定海交還中國。事關重大,琦善不敢擅自做主,既未面允也未鈐蓋關防印信。二十九日,義律在未得到琦善迴文的情況下,單方面公佈所謂《穿鼻草約》,進行訛詐。這是義律為《一面接收香港島面交還定海事》給琦善的照會原件。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節兵義墳”墓碑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廣東民眾為陳連升等沙角炮戰的殉國者建立墓碑,以寄託人們對為國捐軀者的景仰之情。

《琦善奏英人願交還定海在香港島定居折》,琦善就義律接收香港島交還定海的照會,上奏道光帝。

《伯麥致廣東大鵬協副將賴恩爵照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四日,英軍強行佔據香港島。六日,英軍司令伯麥照會廣東大鵬協副將賴恩爵,出示偽證,即《穿鼻草約》,謊稱琦善已同意將香港島讓給英國,命香港守軍即刻撤離。

《琦善奏查明香港島地勢及現在籌辦情形折》,英軍強佔香港島後,琦善和義律多次會談,均無結果。為了推脫交涉不利之責.琦善多次上奏道光帝,稱廣東“民情不堅”“兵力不足”。“地勢無險可守”,建議道光帝准許英人寄居香港島的請求。

《怡良奏英人強佔香港島並出偽示情形折》,道光二十年(1841年)二月初六日,廣東巡撫怡良向道光帝奏報了英人佔領香港島及出示偽約的具體細節和經過,並彈劾琦善種種失宜之舉。

對於琦善和英人交涉中的妥協退讓,道光帝就曾非常不滿,屢次 加以訓斥,革去大學士,拔去花朝。接到怡良彈幼琦善的奏摺後,道光帝痛下決心,將琦善革職,抄家,鎖拿,嚴訊。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關天培(1781--1841 年),字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沙角,大角炮臺失陷後,道光帝任命奕山為靖逆將軍,對英宣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六日拂曉,英軍向虎門各炮臺發起全面進攻,至二十六日,虎門,烏湧,請洲,獵德、三沙、風凰岡,海珠,永靖,大黃窖等炮臺相繼失守,清軍傷亡慘重,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職。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六日至二十六日間,英軍向前沿陣地虎門發起猛攻。海面的船艦相撞,炮聲隆隆,硝煙蔽日。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關天培望遠鏡,關天培指揮廣州水師同英軍作戰時,曾使用望遠鏡嘹望敵情。

大黃窖炮臺是廣東海面炮臺之一,駐守清軍與英國侵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終因力不能敵而失守。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二十三日,道光帝諭旨將琦善斬監候,秋後處決。

琦善被撤職查辦後,道光帝將全部希望寄託在靖逆將軍奕山的身上,敦促他妥辦軍需,嚴密設防,儘早收復香港島。孰料,奕山昏憒無能,最終令道光帝大失所望。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十二日,英軍再犯定海(今浙江舟山》定海鎮總兵葛雲飛。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率所部與英軍展開了異常慘烈的激戰,雙方鏖戰六天六夜,三鎮官兵全部壯烈犧牲,定海再度失陷。在這次戰役中,清軍將士抱著暫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和勇氣,頑強戰鬥。王錫朋一條腿被炸斷,仍堅持戰鬥;鄭國鴻身中2彈,仍持旗督戰;葛雲飛負傷40餘處,犧牲時,持刀而立。

道光帝御撰,何冠英書。王錫朋(1786--1841年),字樵康,順天寧河(今屬河北)人,嘉慶朝武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第二次定海之戰中犧牲。道光帝賜諡“剛節”二字,以示褒獎忠烈。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九,英軍2000多人對浙省海防重鎮乍浦發起猛烈進攻。守城的清軍將上進行了頑強抵抗,多次擊退英軍的進攻。英軍傷亡慘重,一名上校當場斃命。城破後,清軍官兵殺死自己的子女和妻子,以免受辱,隨後自縊而死,何等的慘烈!何等的悲壯!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陳化成(1776一1842年),字蓮峰,福建同安人。道光二十二(1842年)年五月八日,英軍向吳淞發起進攻,鎮守吳淞口的江南提督老將陳化成率部屬在吳淞西炮臺重創敵軍,擊傷英艦數艘,英軍傷亡20餘人。兩江總督牛鑑先是不準陳化成與英人開戰,此時,聞知陳化成擊潰英軍,乘坐官轎,擺出儀仗,前呼後擁地出南門前去觀戰。軍艦上的英軍發現目標後,火炮齊發,牛鑑及隨行一陣大亂。英軍乘機攻陷東炮臺,吳淞落入敵手,陳化成戰死。

滿清在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些英勇無畏之士,可惜掌權的都是慫包!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十四日,英軍近7000人對鎮江發起攻擊。西門被攻破後,清軍和英軍在城內展開了巷戰和肉搏戰,清軍雖異常英勇,終因寡不敵眾,鎮江失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