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還有必要發展輕型坦克嗎?

123觀察室


自從2017年中國一款新輕坦獨上高原,世人便開始熱議新輕坦,如之三代輕坦專事打造者,也只有我們一款,印度要造,徘徊在俄製“章魚”SDM1空降自行反坦克炮和國產“紅隼”輪式裝甲輸送車之間,猶豫不定,傳唱瑞典CV90120-T和波蘭“安德斯”PL-01,不過步戰車改造而來的,美國要全新打造“格里芬”了,何年開工沒有具體計劃,等等,不是所有的裝甲車按上了炮就是坦克,也並非新造坦克都這麼如約而出,中國越造越精神,去年又一款新輕坦開始亮相,以VT-5之名開始向外界公開展示,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各在複雜地形自由通行,體驗過的都說,像開汽車一樣開坦克,這還是世上頭一遭,這只是外銷的一款,自用者還得說是新輕坦,展示在高原,通行能力強,方便部署和展開,儘可以責議它的皮薄,也可詬議它的火力弱,中國一造之,從2014年發展成功到現在,引起的動靜極大。

最實用的才是最好的。爬山涉水,過壕越險,平川如履,據說戰鬥全重30來噸的新輕坦,卻配備了高達10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堪謂動力充沛,就是在高原,也有著出色的機動性,非常適當城市和山地環境下使用,我國還有大量59式未退役,這次可以安心了,後繼有人,配之99和96,什麼合適用什麼,輕重中三型搭配,幹活不累。可能人要說它一門105毫米線膛主炮口徑小了點,但是你並不知道的是,這可是我們極其精明的設計,一者確保了火力與防護的平衡,120毫米滑膛炮我們早有了,如果裝備在新輕坦上,會造成車身過長,炮塔尺寸和重量過大,顧東顧不了西,裝備製造都講個性能平衡性,我們不追求單項性能突出。二是彈藥不缺有很多,後勤盡好保障,各種炮彈甚至導彈應有盡有,正面對付三代重型坦克費勁,憑其機動性從側後面攻擊沒問題。集成了12.7毫米機槍和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的一座遙控武器站,設計突出,長得有特點,可給予精確的點殺傷,附帶著面殺傷,對付集群有生目標甚有效,對付建築物內的敵人剛剛的,榴炮可展開大仰角射擊,採用編程引信炸彈,打擊反斜面的目標。

不是所有的裝甲都可成為坦克。過去坦克三力,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現在加上了信息力,以態勢感知能力,平臺互通能力,等,先下手為強,裝甲車不同坦克,雖然也多有炮設計,但出發點不同;雖然部分也有獨立的液壓氣動懸掛系統,但其底盤不在一個層級上展開。中國有了,印度又開始變得著急,無非兩途,一是瞄著波蘭“安德斯”,二是在俄製“章魚”上改造,自家是沒有能力設計的,具體印度版新輕坦會演繹成什麼樣兒,可能連它自家也不知道,一款“阿瓊”造了幾十年只在閱兵時有意義,根本就不能用,國內目前的主力坦克T-72和T-90S,都是重型的,高原通過能力有限,不便於展開。我國新輕坦根據作戰需求而設,哪裡需要隨時可出現在哪裡,用大型運輸機來實現快速部署,因其良好的適應能力可以快速出動,真正按坦克設計的坦克,印度退役准將有分析,“山區有些地方有輕型坦克將會非常有用,而中國人也一樣。”同時他指出,印度唯有改造T-72一途才可實現新輕坦的夢,T-72啊,呵呵,搞不好又是一款天長日久的項目,可以說,在可見的未來十年內,印度發展不出陸軍在高原真正適用的新輕坦。

中國範兒。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有分析,新型坦特別適應西藏山地和其南疆多山叢林地帶,正是陸軍所要的坦克,“現在,他們如願以償了”,並說,可能需要1500多輛。是的,能要的,新輕坦應有盡有,比如“獵-殲”甚至“殲-殲”能力,火控水平正是一流的,可以多所借鑑99式嘛。炮塔正面和車首下方安裝有模塊化爆炸反應裝甲,能抵禦反坦克導彈的攻擊,正面被動防護力超群,另有全向告警儀和熱煙霧彈發射器,能想到的絕對不省,再比如可能配備有大屏幕終端顯示器(參照VT-5),車內、車際互通,信息共享,具備了兵種網絡化作戰能力,因此它的聰明無極限,隨著未來升級,戰場對它將更加透明。逢山開路,遇水能涉,擋路者死,山地步兵因它所向永前,消滅一般的火力目標搖搖頭它不會在乎,這就是一種輕型坦克的中國範兒,這次實現了引領,英國簡氏稱,可與舊式主戰坦克一較高下,執行支援步兵作戰。


魂舞大漠


輕坦是的未來!不但有必要發展,而且還是未來坦克的主要發展方向。

中國的15式輕坦已經開始大規模列裝,有趣的是由於15式的出現,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對輕坦躍躍欲試,興趣濃厚。也有公司已經迫不及待的拿出來方案,但都是一些應急的嫁接產品,遠不如15式純正坦克出身的成熟。

而只要談輕坦,就需要耐心的跟大家解釋一個問題:輕坦是用來進攻的,重坦是用來防禦的。換句話說15式小坦克是我國未來攻勢作戰的主力,99式負責的是看家。

15式已經開始裝備海軍陸戰隊,就是這個道理,它是未來中國遠征部隊的地面核心裝備。

咱們打個比方,如果現在TW方面發生突發性事變,需要我們干預,15式輕坦24小時之內能在碼頭集結100輛。30噸的體重,空運,陸運,海運都是非常方便。99式56噸的體重就麻煩了,只能用專門的鐵路運,我國目前鐵路運輸極為強悍,但想把99部隊從駐地集結到沿海,怎麼也得3-5天。到了沿海,坐什麼船過去,還是問題。

就像二戰,以美國的實力發展德國那樣的重型坦克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障礙,但他們堅持開發謝爾曼這種中型坦克,為的就是運輸和部署方便快捷。以謝爾曼打虎式坦克無疑是很吃力的,但沒辦法,只能有所取捨,快速到達戰場還是最主要的。

上面說的是部署、運輸,其實就是坦克的戰略機動能力。

很多人也知道99式坦克1500馬力的發動機以及80公里的最高時速,但這是戰術機動能力。在戰術機動能力上,目前的主戰坦克表面上也不照輕坦弱,但輕坦主要的優勢是在戰略機動這塊。它相當於蒙古的輕騎兵,白天跟你打一天,晚上他撤出戰場,第二天,已經出現在幾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了。

但仔細分析,戰術機動能力上,輕坦也是佔優勢的,雖然不像戰略機動那樣優勢明顯。輕坦的體積輕,它對機械部件的壓力也小,發動機的損耗也小,換句話說出現故障的幾率也小。同樣300裡急行軍,憑著自己的履帶跑,10輛輕坦能有8輛到達目的地,而10輛重坦也就4輛能到。

如果某個方向有事,99式恐怕得等3天才能運過去30輛,但15式,3天能運過去300輛。打起來,向前穿插300公里,這300輛15式可以有240輛到達目的地,這30輛99恐怕只有10幾輛能準時到達。這就是輕坦和主戰坦克的差距。

所以,輕坦對比現在的主戰坦克,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再簡單的說就是:快。到達戰場快,戰場上跑的也快。

快或者說機動性強悍,就是典型的進攻型武器。以前的俄製坦克都是走的低矮,輕快的路線,因為那時候他們奉行的就是進攻型策略。現在俄羅斯裝備了高大沉重的阿瑪塔坦克,其實就是在由進攻向防禦轉變。而我們開始大量裝備15式輕坦,就是準備攻勢作戰。

近年來,曾經被捧上天的美製坦克和德制坦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紛紛被炸成渣,這也足以證明,再強大的裝甲,在厚重的身軀,在反坦克武器面前都是扛不住的。再厚的裝甲也沒用,那咱就不如來輕坦了,跑的快,在戰場上更靈活,體積本身也小,被擊中的概率低一些,生存能力反倒比主戰坦克高。

被擊中了,輕坦、重坦都得死,但輕坦被擊中的可能會低一些。

這次15式輕坦絕對是領先了世界潮流,但恐怕這在中國也僅僅是一款過渡性產品。隨著人工智能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未來操縱坦克會更容易,所以真正的新一代坦克一定是雙人坦克,一名駕駛員一名武器官,開坦克就像開戰鬥機。而雙人坦克,少了一個人,會更加節約空間,如果依然保持30噸的重量,就可以換上125MM的主炮。到時候就真的不虛什麼M1A2、豹2A7、T90了。

總的來講,發不發展輕坦還得看國家的總體戰略。想把戰場擺在境外,那就得發展輕坦。想蹲家裡防守,搞個70噸的也可以。


銳度何老師


將坦克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坦克,是在二戰時根據坦克不同的性能以及在戰場上不同的角色所作出的劃分。目前,所有這三種坦克都已經被主戰坦克所取代了。

現在的主戰坦克,不僅裝甲厚,火力猛,而且跑得還賊快。拿99式主戰坦克來說,炮塔正面裝甲換算成均質裝甲超過1000mm,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2000米距離上穿深達850mm均質裝甲,最大越野時速達60km/h。由此可見,99式主戰坦克同時具備輕坦的速度,重坦的裝甲和火力,所以不需要再區分什麼輕坦重坦了。

前兩年,我國新服役了一款15式主戰坦克。因其相對99式嬌小的身材體重,被廣大網友稱為“新輕坦”。但是大家注意了,這款“新輕坦”體重達33噸,和我軍的59式坦克接近,而59式是主戰坦克。所以,稱它為輕坦是相對於體重50多噸的99式而言的,事實上15式是名副其實的主戰坦克!

之所以我們研製15式,主要還是因為99式太重了,不適合部署在我國廣大的南方水網地區和西南部高原地區。因此15式這樣30噸級的主戰坦克在我國還是大有可為的。不僅現在要佈署,今後15式退役以後也還會研製新的30噸級主戰坦克來保衛我國南部和西南部高原上的國土。





大嘴雜說天下


當然有發展的必要,主要就是兩點,第一、應對複雜作戰環境的需求,第二、快速空投,高速機動的需要。

(坦克陷入泥地,再強的火力也成了廢物)

輕型坦克的定義主要是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重型和重型坦克,外形小、重量輕、速度快是它的有點,但是防護性弱、火力不足也成為其最大的短板。二戰中輕型坦克由於其快速機動的特點深受各大國的青睞,單就蘇聯和美國兩個國家就總計生產了包括了T-26、T-27、M1、M2在內的總計將近六萬輛的輕型坦克,這些坦克作為步兵有效的支援火力,在反法西斯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也成就了輕型坦克的巔峰輝煌期。

(T-26)

二戰後伴隨著坦克技術的大發展,輕型坦克由於其先天性存在的火力及防護性遠遠低於各國的中型坦克,導致輕型坦克的發展開始放緩,60年代後,火炮技術、裝甲防護技術、光電感應技術、動力傳動技術以及三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主戰坦克的出現,而輕型坦克隨之更加陷入了冷落,逐步被輪式戰車以及裝甲戰車所代替。主戰坦克發展至今幾十年,雖然火力和裝甲防護不斷的增強,紙面戰力數據也在大幅提高,但是所暴露出的缺點也隨著顯現出來,第一就是坦克不斷增加的裝甲和各種機載設備導致主戰坦克體積越來越大,重量也越來越重,平均體重達到了五六十噸級,這一趨勢帶來的弊端就是主戰坦克已經無法適應全部的戰場,比如在越南泥濘的沼澤地帶和車臣複雜的城市戰區域,主戰坦克由於笨拙的體型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車臣儼然成為了主戰坦克的墳場)

第二就是各種高精尖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導致主戰坦克的成本也急劇增加,我國的99式主戰坦克價格在250萬美元左右,美國的M1A2達到了850萬美元,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更是達到了1200美元的高價!打仗打的就是錢,坦克又屬於高消耗品,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承受的了這種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作戰需求和本國地形又開始了重新研發輕型坦克的征程!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老軍工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預見了輕型坦克的未來,在建國後不久就研製出第一代62式輕型坦克用於南方水田區域的作戰,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這型坦克暴露出了火力不足、防護性也相當薄弱的缺點,為數不少的坦克被越軍的RPG火箭彈、反坦克炮甚至是高射機槍所摧毀。

在總結了62式坦克的實戰經驗後,目前我國已經研製了第二代輕型ZTQ坦克(又稱是ZTQ15坦克),作為一款非主流的輕型坦克,其體重達到了35噸級別,逼近59主戰的水平,遠超過62式的21噸體格,但是由於採用了CH系列國產總和傳動動力包,其輸出功率達到了800馬力,噸功率明顯高於99式和96式,而且由於液壓懸掛系統的應用,讓其擁有良好的地形適應能力和超強的地面通過性。而其魔改版的105毫米線膛炮在2000米的破甲深度達到了600毫米均質鋼,並且其還可以發射炮射導彈,進一步將破甲深度提高到700毫米,足以一炮掀翻現代主流的三代主戰坦克!可以說這已經不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輕型坦克,而是一款輕型的主戰坦克,是機動性和火力的完美結合!

最近有美國媒體報道,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批量裝備了ZTQ輕型坦克,並且未來將採購300輛用於高原等複雜地區的作戰,屆時隨著運20的大規模入列,一架運20即可以同時運輸兩部ZTQ坦克充當步兵有效機動支援火力,其輕量化的優勢不言而喻,ZTQ坦克其自身的高機動性性和路面適應性以及不弱的火炮威力將有望使其成為中國新一代的明星坦克!南亞某大國聽到這個消息,應該已經開始考慮外購的事情了。。。。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沒興趣的同學可以幫我點個贊,今晚能不能加雞腿就靠各位了!

(新輕坦外貿版——vt5)


軍武吐槽君


現在所說的輕型坦克重量可不輕,所以大家可不要被它這個輕被騙了,特別是那個能把火箭彈打到300多公里當短程戰術導彈使用的兔子,不可靠消息現在兔子家最新的15式輕坦重量已經達到了33~36噸,而這個重量已經和59式坦克差不多一樣重。至於說輕型坦克在我國有沒有發展的必要,當然有必要,而且需求還很大,目前我軍需要輕型坦克來彌補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輕型坦克在我國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和其他國家單一的地形地貌與氣候環境不同,我國幅員遼闊跨越的經緯度非常大,這是我國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非常多樣與複雜,可以說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地形地貌與氣候環境我國都有。像我國南方的溼熱潮溼多雨的丘陵地帶以及海拔比較高的青藏高原地區都不適宜重型坦克的部署,因為在南方土質比較疏鬆重型坦克運轉不開,在高原地區重型坦克重量太重了對發動機要求過高,所以青藏地區都是部署40噸級的96坦克。所以發展一款火力相對強大,但是重量不能太高、防護能力要好的輕型坦克就成為了解放軍的需求。


所以30多噸級的15式輕坦就運應而生,減輕重量它採用了105毫米主炮,而敵方能在高原或者南方的丘陵稻田地區域上碰上這傢伙的坦克估計也扛不住它的炮彈。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5式裝備的是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發動機增壓器這玩意就是為了在缺氧的地方使用,所以部署在哪個位置大家應該不我說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吧。所以我軍對新型坦克的需求還是非常大的,畢竟都是以前都是拿40多噸級中的96來頂替。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個主要需要根據每個國家的現實需要,比如地形、作戰需要等等。而實際上,如今很多國家還是有輕型坦克在服役的。



輕型坦克,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較強,但是防護薄弱、火力也不是很強,面對真正的主戰坦克時會有些吃虧,但是依然也有不小的作用。主戰坦克雖然性能優秀,但是也有很多缺陷,比如噸位太大,對於遠距離機動部署有很高的要求。同時,在像山地高原等這些條件下,也不適合主戰坦克的使用。



而輕型坦克就是對主戰坦克的這些缺陷的一個有效補充。比如阿根廷軍隊裝備的TAM輕型坦克,就是在德國黃鼠狼步兵戰車的基礎上研製的,其噸位要比主戰坦克低,而且阿根廷國內山地較多,很多橋樑道路的承載能力也不足,因此最佳選擇就是輕型坦克。



同時,輕型坦克也很便於運輸部署,比如美軍曾經的M551坦克,就可以很輕鬆的通過運輸機機降作戰,而且即使是和主戰坦克對抗,也不落下風,其有炮射導彈可用,完全可以有效殺傷敵軍坦克。



而像我國,很多地區都是山地、高原等這些複雜地形,也對輕型坦克有很大的需求空間,所以我國研製了新式輕型坦克。


戰壕


在冷戰開始後,中型和重型坦克逐漸演變成主戰坦克併成為地面裝甲部隊的絕對核心,而輕型坦克則逐漸式微,各國都放緩甚至放棄了輕型坦克的發展。但輕型坦克並沒有就此消亡。不論是2016年出現在珠海航展上的VT5型輕型坦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解放軍新一代輕型坦克的傳聞,還是美軍之前發佈的MPF輕型坦克項目招標,都在宣告著陸軍大國對輕型坦克的現實需求。


以筆者之間,各國主戰坦克發展到第三代已經普遍擁有了厚甲重炮,在正面戰場上毫無疑問是披堅執銳的主力裝備。但也恰恰是因為對防護和火力的高要求,主戰坦克越來越重,普遍超過了50甚至60噸。如此重量嚴重限制了主戰坦克在地面起伏較大、地形較為複雜的山區、丘陵地帶以及南方水網地形的使用靈活性,也就無法為在複雜地形作戰的步兵部隊提供支援。而且,巨大的體重也意味著只有大型運輸機才能空運,這樣主戰坦克基本上就無法用空運的方式進行快速部署了。

相比主戰坦克,輕型坦克對許多複雜地形有著良好的通過性,也便於通過空運進行遠程部署。與此同時,用現代化技術發展起來的輕型坦克性能已經遠飛其二戰前輩可比,新一代輕型坦克甚至能夠保持不低於大多數第二代主戰坦克的火力和防護水平。結合與最新型主戰坦克同規格的觀瞄火控系統,新一代輕型坦克甚至具備同許多三代主戰坦克對抗的能力。筆者相信,以解放軍的新型輕型坦克和美軍MPF輕坦為代表先進輕型坦克必將活躍在近未來的國防舞臺上。


利刃號


兔哥回答:坦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在戰場上就一發不可收拾,二戰時更是上演了以坦克對決的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應該說,二戰中的勝負和坦克有很大的關係。二戰後的世界各地的歷次作戰中坦克更是扮演了重要作用。坦克的特點是具有靈活的機動性能,強大的火力,厚重的裝甲防護,現代坦克更是在火空,信息感知領域發展訊速,使坦克成立最具使用價值的突擊武器,這樣的使用上的靈活性是導彈武器所無法達到的。


坦克有輕重之分,重型也被稱為中型主戰坦克,輕型則被稱為輕型坦克。輕型坦克並不是重型坦克的高低搭配型號,而是根據作戰環境而研製的據有針對環境使用特點的坦克。輕型坦克的使用目的是在山區,丘陵,水網地形條件下使用的,這些地區重型坦克由於重量的限制無法在以上地區行駛,這時輕型坦克就派上了用場。輕型坦克的價值就在於填補重型坦克無法使用的地區的突擊火力空白。機械化作戰坦克是不能缺少的突擊力量,單靠重型坦克,一旦受環境影響無法使用,就會使步兵的進攻火力受到消弱,而對方的裝甲目標,火力支撐點,就會讓步兵受到傷亡,也會使戰鬥週期拉長,所以輕型坦克的作用目前來說無法替代。


輕型坦克的性能越來越先進,:目前輕型坦克的使用發展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為什麼呢?性能的提高,輕型坦克的性能在軍工科技的支持下提高很快,特別是火力,目前輕型坦克的火炮口徑已經和重型坦克差別不大。另外,火炮技術的提高使得輕型坦克的105毫米火炮的威力直逼120毫米火炮。發動機方面,輕型坦克的發動機有的達1000多馬力,比重型坦克快速靈活的多。目前,先進的輕型坦克的作戰能力完全可以對抗二代主戰坦克,甚至部分三代坦克。實戰中,輕型坦克機動性能強於重型坦克,採取伏擊,機動圍殲的戰術,誰是最後的勝者還真不好說,特別是在不利於重型坦克運動的山區,丘陵,水網地帶,重型坦克完全處於不利的位置。


未來輕型坦克的發動:未來輕型坦克在火炮,裝甲防護能力會逐步加強,配合炮射導彈,完全能和重型坦克較量一翻。輕型坦克依靠機動優勢,採取組團的形式,在結合具有先進的炮彈,導彈武器完全可以對抵消重型坦克的優勢。另外,輕型坦克的對道路的通過性要好於中型主戰坦克。未來加強信息技術,利於戰場感知能力,快速搶佔有利地形,陣位,襲擊,伏擊對方裝甲目標。輕型坦克也可以說是裝甲部隊的先鋒,對陣前偵察,對地陣地,關卡突襲,其作用是重型坦克無法替代的。輕型坦克的生產成本,生產週期也少於中型坦克,戰時能大量塊速生產。輕型坦克對抗裝甲戰車,運輸裝甲車,其它機動車輛的實用性要好於重型坦克,用途廣泛。


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輕型坦克必然會得到發展,其作用會更加廣泛,成為戰場上重要的突擊力量。


兔哥42928


大噸位的96/99系列坦克,都是主戰坦克,儘管威力大,進攻能力強,但不太適合南方密集的水網路帶,以及西南複雜丘陵山嶽地形展開機動作戰,所以開發一款噸位在30噸左右的輕型坦克,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戰時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79年南方邊境衝突,62式輕型坦克參與了戰爭,克服了地形崎嶇複雜,密佈原始叢林的困難,特別在穿插機動作戰中,顯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但同時也暴露出21噸重的62式輕型坦克裝甲薄弱,易被對方反坦克火器擊毀擊傷的蔽端,僅某軍坦克團的106輛62式輕型坦克,在穿插過程中就被對方擊毀了45輛,且85毫米坦克炮火力偏弱。

南方邊境衝突,使坦克部隊獲得了大量山地叢林作戰經驗,針對62式輕型坦克存在的問題,新輕型坦克噸位增加到了30餘噸,火炮也升格至105毫米口徑,將成為62式輕型坦克的替代品,現已批量服役部隊。

新坦克被命名為“99A2式”,很容易和99A式主戰坦克相混餚,車身前部和炮塔配有混合裝甲,並部分引用99式主戰坦克的優點,這是一款世界上唯一的非水陸兩用輕型坦克,可在異常複雜的山地完成主戰坦克執行的任務。

新輕型坦克,具備相當複雜和獨一無二的設計結構,譬如其行走部分是相當獨特的,其它裝備中沒有此款類型,它離地距離可變,適合相當複雜的路面,就總體來說,這款新輕型坦克可以和完全意義上的主戰坦克相媲美。

此前南亞某大國,曾在BMP1底盤上研製過輕型坦克,但未能成功,就購買輕型坦克來列裝其越來越多的山地師,不斷在國內邊境惹事,企圖製造邊境衝突,或且這應該是國內軍工研製新輕型坦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20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美國媒體近日又爆出大新聞,解放軍將在未來採購超過300輛最新的輕型主戰坦克來裝備自己的部隊。這種最新的輕型坦克,有著極為優秀的性能,尤其是裝備的魔改版105毫米線膛炮,搭配先進的炮射導彈,可以遠距離消滅世界上大部分三代坦克。同時在最關鍵的信息化技術方面,憑藉著後發優勢,甚至相較於之前的德國豹2、英國挑戰者等更加具有優勢。那麼解放軍大量採購這種強大的輕型坦克究竟是有什麼作用呢?

首先就是在高海拔地區作戰,這種輕型坦克的首次曝光,就是在中國印度對峙時期,輕型坦克在高原上飛馳的場景,極大的振奮了人心,也讓外界充分認識到了這種輕型坦克在高原上強大的優勢。高原地區,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尤其是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會變得很低,這樣以來,各種坦克飛機的發動機在燃燒過程中,就會因為缺乏氧氣而導致燃燒不充分,使得發動機無法發揮出其原有的性能,導致動力不足,新型輕坦因為其採用了大馬力的發動機,再加上坦克本身重量就比較小,這使得坦克即使因為高原環境損失掉一部分動力,但剩餘的動力,還能使坦克在高原上飛車。在廣闊的高原之上,利用自己靈活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火力,給予敵人致命一擊。這樣的坦克無疑是十分適合在高原之上作戰的。

另一個適合輕型坦克作戰的地方就是水網地區和兩棲登陸了。我國南方主要都是水網地區,大量的河流溪流和灌溉農田密密麻麻,重型坦克因為其自重較大,在水網地區很容易陷進去,影響坦克自己的機動速度,所以這種地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重型坦克的發揮。但是輕型坦克就完全不一樣了,坦克自身重量輕,馬力大,再加上新型坦克履帶可以充分的增加接地面積,使得壓強變小,賦予坦克極為優秀的通過能力,可以在南方的水網地了縱橫馳騁,不受地形的限制。同時輕型坦克的重量,可以使得其在登陸作戰的時候,配合氣墊登陸艇有更良好的表現。雖然我們目前已經有可以運載99A主戰坦克的“野牛”登陸艇,但是數量只有區區的幾艘而已,完全沒法滿足大規模登陸的要求,而中國大量裝備的071登陸艇和其所搭載的726氣墊登陸艇,就可以裝載著新型輕坦大規模登陸,利用數量和質量優勢,保證登陸戰役的成功。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看似不起眼的輕型坦克,其戰鬥力遠超我們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