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日照貧困發生率從7.4%降至0.22%

□ 本報記者 紀偉 杜輝升

自2014年以來,日照市不斷推進產業扶貧、創新行業扶貧、組織社會扶貧、突破區域扶貧,完善老弱病殘特困群體脫貧、解困機制,共完成減貧11.4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4%降至0.22%。

日照市嚴格貧困人口納入退出,對不符合貧困標準的進行全面清理,並按照應納盡納、應返盡返原則,2017年日照市新納入0.19萬人、返貧0.16萬人。先後動員1.6萬餘名幹部走訪33萬戶次,逐一採集信息、研究幫扶政策,按每戶一冊,建立《日照市貧困戶檔案》59778冊,制定幫扶措施33萬條,人均3.7條。2016年以來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56億元。為管好用好扶貧資金,通過聯合檢查、專項審計、第三方調查等形式,先後7次對各縣區進行全面檢查,覆蓋率達到100%。

自2016年以來共投入4.45億元推進產業扶貧,實施項目590個,預計今年年底可分配產業收益3800餘萬元。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534個,完成轉移就業脫貧5111人。創新實施富民農戶貸“委託經營”模式,選擇有實力的政府獨資或控股企業為經營主體,分別與貧困戶、承貸銀行、扶貧部門簽訂扶貧協議,形成“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四位一體利益聯結機制。截至目前,日照市扶貧小額信貸累計投放10.16億元,列全省第3位;惠及23477戶43537人,貧困戶獲貸率列全省第一位;年增收5834.1萬元,戶均年增收2485元,為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提供了強力支撐。

積極創新行業扶貧,建立互助養老扶貧模式,通過聘請有勞動能力的居家貧困婦女,與失能、半失能貧困老人結對幫扶,同步解決貧困婦女“居家脫貧”與失能老人“脫貧解困”兩個難題。目前,日照市共聘請互助養老護理員916名,照料貧困失能老人3234名,佔失能老人總數的77%。

建立“三專一減”健康扶貧模式。“三專”即專檔管理、專人指導、專區治療。“一減”即通過全額補助基本醫保、提高大病醫保額度、明確醫療機構減免、提高醫療救助標準、購買商業補充保險等措施,貧困人口全額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負部分減至10%以內,其中合規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負部分在二級以上醫院減至4%以內,在鄉鎮衛生院減至2%以內。今年1—6月份,累計為貧困人口結算醫療費用10417人次,減免住院費用1074萬元。

建立“一檔四全一提升”教育扶貧模式。“一檔”即建立貧困學生管理檔案;“四全”即實施全學段資助、全過程幫扶、全方位關愛、全覆蓋就業;“一提升”即提升貧困地區教育教學水平。目前,日照市按照義務教育階段每生每年補助3000元、高等教育階段每生每年補助6000元並全額報銷學費標準,已為8605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髮放教育扶貧專項資金6356萬元;累計完成投資4.72億元,實施貧困地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45個,貧困地區中小學校結對幫扶率達到100%。加大貧困戶危房改造力度。對貧困戶存量危房進行地毯式排查,按需採取重建、加固、租賃等不同方式,完成6637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

廣泛組織社會扶貧。加強黨員幹部幫扶,日照市29名市級領導包聯重點貧困鄉鎮,458個市縣單位、441名市縣第一書記、3萬餘名黨員幹部下沉到扶貧一線。

發動企業幫扶。日照市發動277家國有企業、3100多家民營企業、13家日照異地商會、4家異地日照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包聯重點貧困村,投入資金達3.6億元,送扶貧車間、送產業基地、送產業項目、送技術服務。

動員志願組織幫扶。搭建“日照志願扶貧信息平臺”,建立“互聯網+志願扶貧”機制,使貧困戶需求與愛心扶貧網上精準對接,實現了志願扶貧活動由過去的分散、無序、自發、隨意轉變為集中、規範、有組織、可持續。

目前,日照市已有志願服務組織等780餘個單位,3.4萬餘名志願者參與扶貧,已有2644條扶貧需求信息被社會愛心組織認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89萬元、物資12.1萬餘件,幫扶貧困群眾34575人次。

全力突破區域扶貧。莒縣北部、五蓮西部、東港西部、嵐山西北部,由於立地條件差、交通不便,日照市90%的扶貧工作重點村、56%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集中在這一區域。為此,日照市加強道路建設,重點實施“路網提檔升級、自然村莊通達、路面狀況改善”三大工程,2016—2017年完成投資10.5億元,開工建設道路22條183.7公里;2018計劃投資12.74億元,建設項目16個,已開工項目14個,完成投資4.8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