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服務自貿試驗區企業 四川銀行業探索“出新招”

原標題:服務自貿試驗區 四川銀行業出新招

服务自贸试验区企业 四川银行业探索“出新招”

截至2018年6月末,20家銀行區域總部、5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及7家自貿分(支)行落戶四川自貿試驗區。 本報記者衡昌輝攝

近日,在成都舉行的四川自貿試驗區天府新區片區高新區塊“自貿通”金融服務簽約儀式暨企業簽約儀式上,9家企業與成都銀行簽約,未來將享受到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

“自貿通”金融服務的面世,只是四川銀行業服務四川自貿試驗區的一個縮影。自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起,四川銀行業金融機構便在監管制度、服務體系、創新金融服務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

機構新 變事前審批為事後報告 銀行機構集聚

“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的金融需求有所不同。”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自貿試驗區內成立不久的貿易公司,往往由於成立時間短、資產輕、缺少傳統抵押物等融資條件,難以獲得銀行貿易融資支持;即便滿足融資條件,也有可能因授信額度緊、授信審批流程慢,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錯失商機。

滿足區域內企業的金融需求,首先要有相匹配的銀行業機構。

2017年,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伊始,四川銀監局即在印發的《關於簡化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機構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實施細則(試行)》中,取消對自貿試驗區內新設機構規劃要求,將自貿試驗區內新設、變更、終止分行級以下分支機構(不含分行)以及管理型支行高管准入,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後報告制,制定報告事項“材料清單”,實行“一單辦理”制度,實現自貿試驗區內所有報告事項“一個窗口”受理、登記和收發,做到“限時辦結、統一送達”。

這一政策促進自貿試驗區銀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銀行資源的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四川銀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20家銀行區域總部、5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及7家自貿分(支)行落戶四川自貿試驗區,其中包含四川新網銀行以及四川天府金融租賃公司等新興金融業態。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等機構設立了四川自貿試驗區分行或支行,專注自貿試驗區金融業務。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業營業性機構151家,較成立之初新增26家,各項存款餘額5539.6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846.4億元。

服務新 多家銀行探索 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發展

有了相應的機構,更要有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服務。川內銀行努力探索,突破傳統模式限制,推出系列創新產品。

四川自貿試驗區內一家航空公司,在境外有眾多分支機構,境內集團總部需與境外各分支機構之間進行資金調撥。對此,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開展業務創新,於2017年11月為這家航空公司開立國內外匯資金主賬戶和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並順利完成該公司首筆港幣資金的劃撥,成功實現西部地區首家自貿試驗區航空企業外幣資金集中運營。“有了這一業務,跨國集團總部可根據經營需要,集中運營管理集團境內成員企業與境外成員企業的外匯資金,並通過限額管理的資金通道實現境內外資金雙向互通,提升完善跨國集團全球資金管理效能。”工行四川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僅是工行,多家銀行都推出了特色金融服務,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發展。中行四川省分行推出自貿試驗區客戶專屬單位結算卡——“四川自貿卡”;農行四川省分行開展“信用證項下跨境融資”業務;光大銀行成都分行為部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開立涉外非融資類保函;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恆生銀行成都分行等推出“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模式……

與此同時,離岸銀行業務也迅速面世,四川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交行在川設立離岸業務分中心,招行、浦發、平安等3家機構可在總行支持下開展離岸業務,截至6月末,全省已開立離岸賬戶1035個,離岸存款達5.4億美元,離岸貸款達235.32萬美元,離岸賬戶結算48.73億美元。

跨境金融產品、離岸銀行業務的推出,不僅提升金融服務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能力,也為企業開展國際競爭降低了成本。“光這個‘自貿通’服務,就能為我們公司節省財務成本兩到三點。”寶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中國區財務總監劉伶告訴記者。張學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