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以下的故事我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

【我們很年輕的時候就結婚了,由於兩人都沒有處理個人問題的經驗,所以結婚後不久便遇到麻煩。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告訴對方自己的感覺,有時甚至會氣得吵起架來,卻又吵不出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法。原本以為情況會漸漸改善,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有了第一個孩子後,兩人之間的問題好像不那麼難處理了。接著,又生了第二胎,是個男孩,但婚姻問題其實從來沒有真的改善,我們雖然無法討論出問題的癥結,卻也不太在意,因為我們都很愛小孩。有一天,我們發現兒子竟然有先天性心臟病。

就在那時,我因為父親退休,而接手家庭事業。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在事業上衝刺,就算有空跟太太聊天,話題也在小兒子的身上打轉,只要提及夫妻間的問題,常常就談不下去。之後,兒子的病情惡化,手術之後宣告不治。當時我們都很痛苦,雖然兒子的死讓我們變得比以前親密,但我們還是無法溝通,兩人之間好像少了什麼。後來,我愛上另一個女人,三年後就和太太離婚了。】

我常常聽到類似的悲劇,很多事業成功的人,由於一時疏忽或缺乏溝通的技巧,造成家庭生活很不如意。我和很多事業有所成就的人交流中發現,這些成功的男人都希望能找到方法,解決令人痛苦的家庭問題,力求重新振作。

一般來說,他們的私人生活都不會太糟,但是多數人都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使他們很擔心,覺得生活裡好像“少了什麼”。有些人的問題跟小孩有關,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婚姻好像愈來愈無趣了,還有人擔心生活方式或健康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他們深感頭痛的問題。

如果我問他們為什麼無法讓生活過得滿意一點,大部分的人會說,他們的精神都投入工作了,沒時間和力氣處理私事。如果我問他們對於這種狀況有什麼感覺,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有罪惡感”。從“罪惡感”這個說法可知,他們其實都瞭解該對自己的疏忽負起部分責任。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工作的確會使主管疏於經營家庭生活,但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工作忙”只是一個藉口,用來掩飾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都是工作惹的禍

我們先來談談工作影響正常家庭生活的例子。

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壓力大,而強烈的負面情緒又不斷蔓延到私人生活裡,必定會造成家庭混亂。但是,即使沒有負面情緒的影響,也不代表家庭生活就會幸福美滿。要有愉悅的家庭生活,工作順利是必要的條件之一,但先是這樣卻還不夠。因為,有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並不代表就一定會是好父母、好配偶或好伴侶。

如果一個人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太長,也可能對家庭生活有負面影響。我們通常稱工作過度的人為工作狂,工作狂在英語裡的詞彙叫workaholism,它所衍生的詞根就是alcoholism(酗酒),暗示人們為了逃避問題,便透過其他物品來麻痺自己,酗酒中,用來麻痺自己的是酒精,而在工作狂的例子中,麻痺的工具就是“工作”。

酗酒和工作狂都會造成家庭關係疏離、健康受損,但相對於大眾對酗酒行為的指責,工作狂卻容易被社會原諒,甚至鼓勵。很多過度工作的人是工作狂,但有些過度工作的人根本是“成功的囚犯”。兩者的差別在於,工作狂利用工作來逃避現實問題,成功的囚犯則愛上了工作與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對成功上癮的人不是為了逃避私人生活才工作,他們根本就沒有私人生活。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上面說的這些分析,相信大家也比較好理解,也比較符合你平時生活中所得出的結論:沒錯,確實是這樣,他們在事業上處理的頭頭是道,確實犧牲了不少陪伴家人的時間。

可是,經過一些細緻的研究和調查,卻發現,事實與看法不一樣:他們本來可以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至少可以跟花在工作上的時間一樣多!

當他們被問到:扣除睡覺時間後,他們投資在工作上的時間有多少。大多數人都預估約佔每週60%至70%的時間。但是,計算後發現,通常實際上的比例比較接近50%,而且這個數據適用在大多數主管和經理人身上。假如我將度假與例假日時間也算在內,算出的比例值會更低。換句話說,將家庭生活不美滿的原因歸咎於工作壓力,只是藉口,大多人能投資在家庭生活的時間,就算不比工作時間長,至少也與工作時間相當。

假如不是工作的錯,那錯在哪裡?

就錯在:錯誤的假設、害怕面對婚姻的衝突、合理的藉口、拖延的態度,以及缺少必要的技巧。

錯誤的假設

很多事業人都抱持著一種錯誤假設,認為經營家庭生活很容易。他們認為自己能一邊衝刺事業,同時又從容自在地處理家務。

他們都受過專業訓練,才能成為會計師、財務分析師、行銷專員或是電腦專家,許多領域的專業人士都必須領有證照才能執業。儘管如此,許多經理人竟認為自己可以不經學習就扮演好配偶的角色。很多人結婚時,根本不知道婚姻會產生哪些問題,也不知道該培養哪些技巧,才能與另一半建立長久且獨一無二的親密關係。

當我說到他們缺乏這方面的訓練時,很多人會說:“這些事無法學習,只能從嘗試和錯誤中領悟。”

是這樣嗎?我們拿“做生意”這件事來看好了,雖然大體而言,“管理”仍可說是一門藝術,但很多主管從未停止學習去分析一些概念和流程,以便了解問題、發現機會。私人生活的經營也該如此。

有些人以為愛孩子很容易,不過,我們雖不必學習

什麼感覺,但是,要學會以正確的方式愛小孩,卻非常困難。我們無法在危機出現時,匆忙地學會這件事,而是要靠持續不斷的學習,投資精神和時間,才能逐漸培養出愛人所需的技巧。

我看過很多傑出的男女主管願意面對工作的挑戰,但是一旦孩子的問題不好解決時,卻很快就舉雙手投降。以下這位主管描述了他的挫敗經驗,簡直是典型的代表:

“我覺得上班時如魚得水,但在家裡,情況就不一樣了。在家裡我就像白痴。比方說,我和兒子很親近,而且似乎太親近了。他是老大,他很喜歡我,但我覺得他對我過度依賴。小兒子卻恰恰相反,他很獨立,而且好像刻意避開我。我每次出差打電話回家時,大兒子一定要跟我說話,但是我太太卻得到處找小兒子,叫他出來跟我說話才行。其實這沒什麼關係,只是我感覺到小孩子好像不太對勁,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位主管意識到這個問題差不多三、四年了,他很困擾,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因為他擔心自己若是試圖改善,反而會使狀況變得更糟,父子之間的問題就會惡化。這類問題很普遍、也很有趣的是,身在其中的主管都不知道學習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其實並不簡單;或者他們也不知道要

發掘生活中的機會,享受當中的樂趣,除了需要時間之外,最重要的,還要有熱誠和想像力。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害怕面對婚姻的衝突

有一項實驗:找了一批志願者,他們都是在事業上相對處理得較好的人,首頁讓他們寫下“您和配偶未曾充分溝通的事情”。每次問完這個問題,都會得到相同的反應:人們會先大笑一陣,當他們開始書寫時,就變得有點嚴肅。之後,再要求他們寫下為什麼不和配偶仔細溝通這些問題。

將他們的回答歸納之後,可知夫妻避免溝通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害怕被拒絕、害怕面對未知的結果(因為沒人知道溝通後會有什麼結果)、害怕面對痛苦的決定、害怕改變、害怕表現脆弱的一面。

乍看之下,這些理由或許很合理,你我也很熟悉這些理由,但進一步分析後,你會發現讓人際關係觸礁的真正原因。從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只想到與配偶討論問題後,可能會帶來哪些負面後果,卻不分析溝通會帶來什麼好處。不僅如此,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完全不提避免溝通的主要原因:雙方通常可能很少深入溝通,所以不知道從何開始。每當有人以害怕惡果當作不願溝通的藉口,我想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他們根本不習慣這樣的溝通,也就是說,他們避免的不是溝通的惡果,而是溝通時不舒服的感覺。

很多人決定要不要和配偶討論問題時,大致上都是這麼想的:

因為這段思考的過程有所偏頗,所以考慮後的結論只有一個:還是別沒事找麻煩好。然而避免衝突絕非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當然不認為面對衝突是簡單的事,或不會痛苦,但只有面對衝突,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合理的藉口

很多人常用合理的藉口來逃避溝通,並因而遲遲不去解決婚姻中的問題。很多主管—特別是年輕的主管—應該會覺得以下的故事似曾相識:

兩個人結婚後,自然會產生一些衝突。一開始,有些問題浮上臺面之後,夫妻倆會盡早解決,但是有些較深層的問題實在很難解決,此時雙方可能以工作太忙為藉口,來逃避這些問題。而後,自然的解決方法就誕生了,只要生個小孩,夫妻倆就不用談自己的問題了,因為光是小孩的事就足以說上好幾個小時。假如一個小孩不夠,還可以再生第二個,這樣話題一定夠多。當小孩逐漸成長,雙方便在小孩身上尋得無法從另一半獲得的滿足,以繼續逃避潛藏在婚姻裡的衝突。

工作和小孩都是夫妻用以逃避婚姻問題的藉口,但這麼做相當危險,因為工作和小孩都是正當、合理又完美的藉口,只會讓兩人不斷逃避,使問題更嚴重。在這兩個藉口當中,以小孩為藉口更是危險,因為照顧小孩得花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自然就沒有多餘的力氣來經營婚姻了。

很多心理醫生常常看到一些夫妻帶著有問題的小孩來尋求幫助,這些夫妻通常很害怕婚姻關係中的衝突,以往一直拿孩子的問題當擋箭牌,因此,小孩的問題愈是有所改善,他們愈驚慌失措。因為一旦合理的逃避藉口消失,他們恐怕就沒理由躲避婚姻裡的問題了。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明天再說

下面講述一個畫面,很可能是你將來會經歷的:

看標題就知道,我不須多做解釋。假設你二十五歲,已婚、年輕,事業又剛起步。你不斷探索自己有哪些專長,想找到適合的工作領域,希望能夠“年輕有為”。由於工作實在太忙了,私人生活就“明天”再說吧

等你到了三十歲,有個三歲的小孩。你可能已找到可發揮長才的工作,或仍在努力尋找。假如你的事業發展得不錯,恐怕工作量只會愈來愈多;假如工作仍有待努力,你一定還在掙扎著找出自己的方向。不論如何,家庭生活就「明天」再說吧。

到了三十五歲時,你達成了初步目標,擔任部門副總裁,管理公司最重要的客戶。你和老闆處得很好,而他說你就快爬到最頂層了。你的收入比當初一起進公司的同事還高,但你偶爾會感到莫名的空虛和恐懼。公司裡有位高階經理人,今年五十五歲,他對你說:“我在十年之內,就學會了這行所有該學會的事。”由於你覺得自己也應該如此,可能因此開始恐懼自己做不到,卻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焦慮,甚至覺得自己提早面臨了中年危機。你決定等待,期待這種感覺會自動消失。

“明天”很快又到了,四十歲的你,跟很多其他同年的男性女性一樣,想回到家庭生活的懷抱,而且你告訴自己,要過家庭生活就得趁現在。

不分各行各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儘管年輕時必須為了事業犧牲其他東西,但他們都不斷告訴自己,總有一天,失去的都可以重新獲得。但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在明天重獲今天喪失的經驗,你若沒辦法在二十五歲與另一半享受生活,這種機會就一去不回了。即使你四十歲離婚後,另外娶了年輕的太太,你還是四十歲。

女性(或男性)若決定在三十或三十五歲之前,將全副精神投資在事業上,而不管家庭生活,或許能夠有不錯的成就。但是,在三十五歲扶養小孩,和在二十五歲扶養小孩的情況完全不同,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重新培養我們在孩子的童年,未能和他們一同建立的親情。

很多父母親發現自己沒照顧好孩子的童年時,都很後悔。把“現在”當抵押品的人,一定得承擔未來私人生活品質低落的風險。想要在未來享受好的私人生活,就像做生意一樣,你得在現在投資,才能在未來享受成果。如果你到孩子十六歲的時候,才突然要和孩子培養感情,一定會發現為時已晚。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三個因應之道

我已經點出主管可能遭遇的私人生活問題,現在我想討論這些問題的因應之道。

避免“明天再說”

如果知道“明天”不能彌補今天失去的東西,也知道這麼做有什麼代價,或許就能明白“把握現在”有多重要。但是,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並非易事。

很多主管因為忽略了家庭生活而覺得愧疚。一個人會有愧疚感,通常是因為覺得自己沒能盡責。如果有人把家庭生活視為責任,而不是快樂的泉源或機會,他們就會找藉口待在公司加班;反之,若能不把家庭生活視為瑣事,並學著享受,他們就能好好安排工作進度,準時下班。

有些人很會享受家庭生活,很有創意,但大多數人都覺得家庭生活無趣。這些人會這麼想,是因為他們對生活只採取旁觀的角度,而不積極參與,才會覺得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平淡又消極。學會有創意又有趣的相處方式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有趣的家庭生活,才能拉近這些主管和家人間的距離。但是,如果爸爸和一個小孩很親,和另一個小孩卻很疏離,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下文有兩個案例,第一個是失敗的案例,第二個則是有創意的範例。

首先,案例一中的主管的個性很敏感、害羞,他兒子今年十二歲,在學校各方面都很優異。孩子雖然看來很快樂,卻和父親一樣生性害羞,似乎不太會結交朋友。這名主管很想和孩子建立更親近的關係,並幫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個性。一天,他提議父子倆一同去露營,兒子也答應了,但就在露營前一個禮拜,孩子在打網球時卻不小心扭傷了腳踝,露營計畫因此被迫取消。第二年夏天,父親再次提議兩人一起去露營,但同樣在成行前三週,兒子又在打籃球時摔斷了腿。怎麼回事?很明顯,露營計畫對他們不是好方法,因為這表示兩人間原本很遠的距離突然變得很近,小孩子在潛意識裡想避免這樣的改變。

另一位面臨同樣問題的父親,則以比較有創意的方法解決問題。他注意到兒子在學校裡選修植物學課程,房間裡還放了幾盆新植物。這位父親本來就喜歡種花,對自己精心照顧的花園很得意。一天,他“漫不經心”地對兒子說:“”花園裡還有空間,我暫時用不著,你可以盡情種你想種的植物。”之後,兒子便在園裡種了甜瓜,還會找父親討論植物方面的問題。

從第二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和過程。父親首先注意到兒子對植物有興趣,然後“漫不經心”地告訴兒子他能在花園裡種東西。這位父親邀請兒子走入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入侵兒子的領域、嚇到他。由於兩人有共同的興趣,而且關係愈來愈近,父子感情因而有所改善。用這種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實在太漂亮了。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面對衝突

雖然聽來矛盾,但夫妻若想解決婚姻中的問題,一定得先相信這些問題是可以改善的。我們都需要用希望來鼓勵自己,只要知道應該如何努力、怎麼做才能改善關係,希望就會成真。每次我要主管列出不和配偶討論的問題時,通常他們只會平鋪直敘地寫:“我們管教小孩的方式不同”、“他或她怎樣對待我的時候,讓我難受”、“我們失去了什麼”等等。

當事人若相信關係可以改善,氣氛也對,就能鼓勵自己採取必要的努力,兩人之間的衝突才可能解決。在夫妻倆討論婚姻的問題之前,也該談談婚姻中美好的一面,像是結婚的好處或相處得很好的部分。上述的婚姻問題可以改寫成:“我們管教小孩的方法有哪些雷同”、“我很以你為榮的事”、“你對我的幫助有多大”、“我們共同的成就”等等,如此一來,我們才會知道改善婚姻是很值得的,也知道自己有足夠的資源解決現存的問題。若能先談談婚姻中的優點,溝通時就不會只得到負面效果,而能知道自己的婚姻並非無可救藥。

夫妻雙方溝通時,若能先強調婚姻的好處,氣氛就會溫暖,也能在兩人之間營造出信賴感,因此減低衝突發生的可能。

面對衝突需要兩項基本技巧。首先,我們每天都該持續與對方溝通,不要積壓負面情緒,否則終有一天情緒會爆炸。夫妻應該學習給予對方和婚姻正面的評價,而不是每次都只提負面的感覺。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常常連負面感覺都無法表達,所以更要努力學習,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自己正面的情緒。

第二項技巧是,處理存在已久且棘手的衝突。大多數情況下,夫妻之所以認為解決衝突是一項難事,是因為長久以來雙方一直溝通不良,也許過去有好幾次曾想解決重要的問題,卻沒成功,這種情形反而讓夫妻倆自然地將溝通與情緒失控、自尊心受傷、進一步的衝突聯想在一起。他們的經驗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讓我舉個例子說明,如果夫妻有一方,或雙方覺得有必要溝通時,他們害怕的是什麼。由於在雙方情緒愈來愈激動的情況下,溝通會很快變成交相指責、情緒失控,所以兩人便會放棄溝通。下例中,這對夫妻為了小孩的問題吵架,剛開始情況還好,後來太太認為先生對十一歲的兒子保羅太嚴格,認為保羅在學校的行為就算有些問題,先生也不該太苛求。

我親眼看到他們吵架,對話大概如下:

“你對他太嚴格了,他現在很怕你,你知不知道?”

“一定要有人管教他啊,妳又不管!”

“好,可是你也不用這麼嚴格吧。“

“我一點都不嚴格,孩子會覺得我很嚴,是因為妳不打不罵,只把管教的工作交給我。妳每次都對他們說:『等爸爸回來,你們就有苦頭吃了!”

“你是把責任推到我身上嘍?“

“我工作一天後才回到家,已經累得要命,妳還要我管教孩子。我會有多大的耐心啊?”

“我們根本無法溝通,你只要不高興,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

從上述對話裡,我們看到雙方如何相互指責。這對夫妻該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呢?辦法之一,是彼此都要仔細觀察對方說了什麼,當情緒開始極端緊張時,立刻停下當時的溝通,冷靜下來、緩和氣氛。

但是,即使暫停溝通,檢查雙方的對話哪裡出錯,有時候還是會成為相互指責的導火線。比方說,可能會有“你每次都打斷我說話”、“你都不聽我說”的對話出現,所以雙方都要學習對情況有益的表達方式。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換個角度想想,造橋鋪路、創立公司、向別人推銷產品又談何容易?我們不都是經過學習才會的?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真誠以待

對某些人而言,從人際關係中得到快樂是件很自然的事,但是有些人的生活變得只是柴米油鹽,要在這樣的關係裡引起興奮、快樂的感覺可就難了。最簡單的方法,可能是讓自己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有樣學樣,但是,有時卻可能因為迷失方向而付出很大代價。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際關係都能重新經營、重新注入活力。有些關係是無力挽救的,對當事人而言,他們只想早點結束無謂的痛苦和傷害,進行婚姻諮商師稱為“建設性的離婚”手續。然而,就我和很多主管接觸的經驗來看,很多人的婚姻生活雖然看起來很快樂,但其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如何能讓婚姻恢復活力呢?如果要建立雙方都滿意、愉快的婚姻關係,彼此都要清楚地提出自己的需要是什麼、喜歡做什麼等等。但是,有些人覺得自己不需要說,對方就該知道自己要什麼,卻不知道這一點或許只有在夫妻雙方從不對彼此說謊、欺騙的前提下,才有實現的可能。

有些人會說他們“害怕被拒絕”。從“拒絕”這個字眼,我們能推斷他們在和別人溝通時,可能很不坦誠。假如有人說他害怕被他人拒絕,他的意思應該是說害怕別人會拒絕他的看法或行為。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人說害怕被拒絕時,他害怕的其實不是別人輕視他的愛,而是害怕別人沒付出一樣多的感情。換句話說,他們害怕的是別人不回報自己的需要或所需求的感受。所以,人如果害怕自己得不到想要的感受,並出於恐懼而不敢要求時,恐怕永遠也得不到。

真誠、自然地與他人相處,你和對方才會知道彼此需要什麼、有什麼感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以,只要其中一方的態度坦誠無欺,就可能讓另一方也採取同樣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坦誠相對,就能學習彼此信任。

有多少夫妻在做愛時,會完全相信伴侶發出的歡愉訊息是真的呢?我認為,真正信任伴侶的人,絕對不會在做愛的時候以語言或行動欺騙對方。如果我們不能在最親密的時刻信任對方,那什麼時候才可以?

不過,對他人真誠並不代表我們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回報。若有這種對方無法坦誠的情況,就該和對方溝通。夫妻如果每天都能真誠以對,會發現兩人之間的溝通愈來愈容易。一般來說,溝通會產生問題都是因為雙方無法坦白,如果雙方都能坦白,就算在溝通過程中會有些痛苦,也不會因此而逃避,使溝通愈來愈困難。真誠的行為、清楚的溝通,再加上想像力和一點淘氣,你會在人際關係中得到很多樂趣。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如何實踐

企業主管該如何改善家庭生活呢?第一步是先放棄「生活很好經營」、或是「生活技巧很快就能學會」的假設。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會發現經營生活沒有那麼容易。接下來你要捨棄的觀念是,「人際關係太複雜,不好經營,所以根本別嘗試」。一個成功的主管,不論在職場或家庭生活裡,都會建立清楚、具體、實際的目標,並隨時留意自己是不是離目標愈來愈近了。

很多人對於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都說不出具體的目標,或只有籠統的想像,而且很多都只能算是「夢想」,不切實際。所以我們該先問自己想經營什麼樣的婚姻關係或親子關係,有哪些自我成長計畫等等。假如你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例如「我要和先生有良好的關係」,或「我要和孩子做朋友」,你應該先問自己:「這些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光是「我要多花一些時間和先生相處」是不夠的,你可能要設定計畫,變成「每週我至少要空出兩小時,和先生一起做些兩人都喜歡的事」,這樣你的目標才可能達成。光是「我想改變和兒子的關係」也太模糊了,假如你說「我會先思考我們之間的問題,然後想想我們有什麼共同嗜好」,就是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法。

我與主管討論這些問題時,都建議他們選擇一到兩個家庭生活改進計畫,目標可以是改善健康、自我成長,或改善與太太、孩子、朋友之間的關係等等。我建議他們注意,這些改進計畫應該包含以下特色:這些改變應該和緩而且循序漸進,不要採取突然又激烈的做法;改善的效果必須是具體、可評量的,這樣才知道自己進步多少;這些改變必須是讓人高興的變化,這樣才會讓人樂在其中。此外,主管應該找人一同參與這些計畫、共同努力,幫助自己堅持下去。

我建議各位讀者,別在一開始就想解決最困難的問題。你應該先由「小」問題開始,在改善的過程裡學習新技巧,發出你想改善關係的訊號,這種做法通常都會帶來讓你驚喜萬分的成果。

最後,我建議讀者要能改掉疑心病,雖然一開始這很難做到。我最近和一對夫妻聊天,他們依照我的建議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事後,這位太太很確定地告訴我,我的方法「真的有效」。如果夫妻雙方的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彼此也發覺家中的生活好像少了什麼,想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那麼小小的改變的確可以讓情況大為改觀。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現在開始,絕不嫌遲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年紀大了,要改變談何容易。然而,現在的成人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人具有相當大的改變能力,學習的潛力其實遠大於自己所知。有些人抱持的看法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全靠直覺,沒有的人就是沒有。然而,面對家庭生活問題的關鍵,取決於你能不能敏感地體察人際關係中的問題。我由經驗得知,人在這一方面的敏感度遠大於自己所知道的。而且我不斷髮現,表面上看起來不敏感的人,其實內心非常敏感。只要懂得正確的表達,人們就可以將內在非常敏感的部分適當地表達出來,在人際關係中發揮作用。只要有開始,就會有無窮的希望。

離婚的幕後黑手:以工作為由,忽略家庭生活!你是不是也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