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宣工工程機械自主創新闊步走向世界

從一萬斤小米起家逐漸發展成上市公司,宣工工程機械一路走來,經歷了由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宣工已走過了40個年頭,經過40年的探路和佈局,宣工在學習借鑑中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自主品牌走出去的夢想,在全球工程機械方陣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宣工工程機械自主創新闊步走向世界

一萬斤小米起家

宣工的前身,是始建於1950年的始稱察南農具廠,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建廠資金主要是察南機關生產科的所有財產,這些財產摺合小米約1萬斤,變賣後只能購買0.5噸小坐爐和一臺13.5千瓦電機,工人自己建造了3盤烘爐,做了幾把大錘,便開始了簡陋的生產活動,主要產品為水車。1952年,宣化華盛機器廠與察南農具廠合併,擴大了生產能力,除生產水車外,又增加了七寸步犁生產。

1957年,開始試製生產271型推土裝置。雖然這個裝置比較簡單,但這是我國誕生的第一臺推土裝置,也為宣工進入工程機械製造行業創造了條件。1958年,企業投資147萬元,在宣化城東擴建新廠區(原宣化採掘機械廠)。1959年改名宣化礦山機器廠,4月,試製出T1-54推土機。1961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31萬元。

1962年1月1日,宣工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五局領導,企業改名宣化工程機械製造廠,將生產重點轉向推土機生產。1965年生產出我國第一臺T2-120履帶推土機,是當時我國最大馬力的液壓式履帶推土機,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實現了質的飛躍,也是企業由生產推土裝置向生產整機轉變的起點。

這一時期雖然條件較差,但經過廣大職工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企業方方面面均取得了較好成績,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宣工工程機械自主創新闊步走向世界

宣工新開發的SD9(430馬力)高驅動履帶推土機,是目前我國最大馬力的高驅動推土機產品。

裝備出海走向世界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宣工堅持走自力更生與學習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之路,努力上品種、上質量、上水平、上能力。

1979年下半年,產品實現更新換代,T120型推土機作為主導產品推向市場。隨後將T120型推土機改為T140型推土機,1981年,又改進為T140-1型推土機,在結構、性能等方面,達到或接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

1988年,T140-1推土機獲得部優產品。1989年出口創匯413萬美元,達到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基地標準,1990-1991連續兩年出口創匯超千萬美元。

“六五”到“九五”期間,宣工技改總投入達1.5億元。由於企業注重科技進步和技改投入且力度大,效果明顯,被國家批准為機電產品出口擴權企業,1988年跨入國家二級企業和大型企業行列。1989年榮獲國家體改委“風帆杯”改革創新獎。1996年企業完成公司制改革,1999年進行股份制改革,企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宣工進行股份制改革後,按照上市公司規範運作要求,強化銷售管理,堅持“外抓市場佔有率、內抓管理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深入開展“學邯鋼、抓改革、強管理、增效益”活動,經過努力,2003年,公司全年生產主機2087臺,實現銷售收入6.6億元,實現利稅3551萬元,生產和銷售均創出歷史最高水平。2009年公司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向一流裝備企業邁進

2010年,宣工劃歸河北鋼鐵集團管理,企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集團的支持下,總投資4.26億元,宣工發展歷史上定位最高、規模最大的兩個技術改造工程順利實施。市產業集聚區鑄造一期項目正式投產,產品從幾公斤小件到十噸大型灰鐵和球鐵鑄件,以箱體類、輪盤類、液壓閥體類等為主,形成華北地區優質高端鑄件加工能力,已成為宣工新的效益增長點。南廠區技術改造完成後,將形成年產推土機3300臺以上生產能力,並大幅增加高驅動產品的生產能力。

目前宣工主要產品有140~430馬力履帶推土機及其變型產品。包括中馬力平架系列和大馬力高驅動系列。自行研製開發的T140系列推土機技術水平和性能在全國同類機型中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SD7、SD8B、SD9高驅動系列履帶推土機,採用獨特的驅動輪高置結構及整機和零部件的模塊化設計,動力系統壽命長、作業效率高、維修方便、操作舒適,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公司出口創匯主導產品,具有良好的國內國際信譽,SD9獲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十三五”期間,宣工公司將緊緊依託河北鋼鐵集團整體規模、資源、資金優勢,著力發展工程機械、礦山機械、冶金和環保機械、鑄鐵件及關鍵機械零部件、鋼材深加工等產業,向“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重型機械成套設備研發和製造企業邁進。(張家口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