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天宇股份上市首年業績下滑兩成

子公司踩環保線被停產整治

知名醫藥企業浙江天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宇股份”)於2017年9月19日起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交易,上市後業績突然“變臉”,淨利潤下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天宇股份7月發佈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70萬至5230千萬,同比變動-50.00%至-30.64%。公司解釋稱,受全國多個化工園區停產整治影響,化工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產品生產成本明顯提高,公司銷售提價對利潤的影響相對滯後。

作為沙坦類藥物生產的後起之秀,環保問題、產品過於集中、應收賬款的金額較大都將成為天宇股份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5月11日,其子公司濱海三甬藥業化學有限公司因未按削減任務要求完成積存危險廢物削減任務停產整治,7月9日恢復生產。

日前,長江商報記者發送採訪函至天宇股份詢問關於上市之後業績情況,天宇股份回覆稱:“公司經營正常開展,銷售提價對公司業績有正面影響,新訂單需要在老訂單執行結束後才開始執行,那麼,對業績正面影響也需要一段時間才體現。”

上市後淨利潤下滑18.11%

天宇股份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專業研究、開發、製造原料藥以及高級醫藥中間體的股份制製藥企業,總公司註冊資金1.2億元,佔地700多畝,現擁有五個生產工廠,員工總數2600多人。

2016年8月17日,天宇股份首次遞交招股書,根據交易所公告,2017年9月19日起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交易。

據招股書顯示,在公司上市前的2015年和2016年,公司業績增幅驚人。其中2015年淨利潤為5040萬元,同比增幅108.9%;2016年實現淨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142.95%。

但是上市之後的天宇股份淨利潤一直下滑。根據公司財報顯示,在公司上市的2017年,公司淨利潤為1億元,同比下滑18.11%。今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2040萬元,同比下滑34.66%。7月13日,天宇股份發佈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70萬至5230萬,同比變動-50.00%至-30.64%。

在半年業績預告中,公司解釋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全國多個化工園區停產整治影響,化工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產品生產成本明顯提高,公司銷售提價對利潤的影響相對滯後。

兩非法項目關停子公司停產整治

環保問題歷來成為各大藥企發展道路中的重大風險之一,而作為沙坦類藥物生產的後起之秀,天宇股份更是不例外。其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表示,公司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等汙染物較多,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由於人員操作等問題導致環保設備使用不當或廢物排放不合規等情況,從而受到環保部門的相關處罰。

5月14日,天宇股份發佈公告稱,5月11日,其子公司濱海三甬藥業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海三甬”)收到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的停產整治的通知。停產原因為公司未按削減任務要求完成積存危險廢物削減任務。經過兩個月的整治,濱海三甬於2018年7月9日收到園區管理委員會作出的恢復生產書面許可。

濱海三甬成立於2004年1月9日,註冊資本1790萬元,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化工產品製造、化工原料(除有毒和危險品外)銷售。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濱海三甬資產總額2.10億元,淨資產為7820萬元,2017年度營業收入2.16億元,佔天宇股份總收入的18.18%,淨利潤600.47萬元。據濱海三甬官網顯示,鹽城市濱海三甬藥業化學有限公司年產300噸依普沙坦原料藥、年產600噸TPPS原料藥。

另據資料顯示,在環保重壓之下,2014年天宇股份關停了MK和依普沙坦非法項目各一個,退出以惡臭物質為主要原料的生產工序,投入3000多萬元走上了製劑研發道路。據瞭解,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主要特徵汙染物包括甲苯、二氯甲烷等廢氣和CODcr、氨氮等廢水。長江商報 記者 柳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