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文焉,閣焉|名人與名文成就風景名勝

常讀王勃之《滕王閣序》,甚是歎服。夢寐層巒聳翠、鶴汀鳧渚之雄壯奇觀,暢敘秋水長天、漁舟唱晚之千年情縈,是何等情懷。沒想到,當真的走到眼前時,才意識到自己錯了,無地自容的錯了。眼前的滕王閣年齡竟然比我還小!在進入景區之前,想著不是原來的,但應該是久遠的,至少是有年頭的,所以當看到那麼多人竟然踏入閣中時,心裡一驚,這怎麼能承受得了?可當我走過檢票口,心裡一下釋然了,原來是現代建築,一個鋼筋水泥造就的所謂古蹟而已。那種遠觀之時的景仰頓時沒有了。把對王勃文章的情感當成對閣的情感,這是多麼低級無奈。

在閣上轉了轉後,我走下閣。見旁邊還有一些正在建設的“古蹟”,並和這些工人聊了起來,我問他們:“現在的建築木材還有泡桐油嗎?”

“沒有。”

“那大概會放多長時間呢?”

“誰知道,老闆給我們料,我們就做,這些都是今年做的,現在的工期都很短,不可能按古法建。工人也不懂古法。”

“那現在的施工方法有比傳統方法更好嗎?”

“哦,你看這個柱子,完工不到一年。”

我啞然,柱子包漿剝落了大部分。再看,椽子接榫彩繪風格不知是何年代的。確切說就是現代風格並極其簡化的“古蹟”。這些建築可是無價之寶呀,和淘寶市場淘到的騎摩托車的關公瓷器一個樣,是讓人聊以慰藉並可快樂吹噓的寶貝,當然還可以當景點收門票,做賣場收租,但乘涼懷古估計一般人是不願意來,門票不便宜呀。

中國歷史充斥戰亂紛飛、天災人禍,各種勢力粉墨登場、風起雲湧。人如草芥,餓殍流離、凍骨失所。縱成王敗寇,亦風雨飄搖、零落成泥。過往錯綜複雜、循環反覆。脆弱的生命在歷經災難後奇蹟般的延續至今,草長一秋,人生三世,正如滕王閣,雖歷經28次毀滅,依然迎來29次重生。如坐過山車般縱橫起落,是必然還是僥倖?常想,阿房宮簷牙高啄、勾心鬥角,卻逃不過項羽一把火,從此銷聲匿跡。未央磅礴,亦是蔥蘢;大明浩蕩,終為廢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