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讀佛經的時候為什麼會打哈欠?

迷彩人生33



讀經的時候,出現打哈欠,流眼淚,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都遇到過這種現象,這是我們修法時會遇到的一種障礙,逾越這個障礙是有一些方法的。

很多人會選擇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以後,吃完晚飯開始唸經,殊不知一天的勞累和困頓在這個時候就會自然湧上來。特別是剛吃飯就去唸經,最容易犯困,因為血液都集中在胃部幫助消化。大腦的供血在這個時候會不足。唸經,最好選擇自己精神好的時候,這樣不容易犯困。


此外,如果不瞭解經文的意思,讀起來也會覺得索然無味,腦海裡會開小差,此時的讀經不過是在強制自己完成一個任務而已,並不能真正起到聞思的作用,因為那些文字和義理根本進不到你的大腦裡,在你讀經的時候,你也就感受不到法喜。一個感受不到法喜的人,讀經的時候是很難精神飽滿的。


要克服這些障礙,還需要靠我們自己的恆心。我的一些師兄還出現過在唸經的時候睡著的情況,都屬於同一類問題。只有堅持下去,慢慢就可以克服這個障礙。如果念全本會出現這些障礙,可以考慮把經書分成上下兩部分,或者上中下三部分來讀誦。總之要讓自己在誦讀的時候保持一個清醒的狀態。千萬不要把讀經當做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那樣就有點強迫症的感覺了,好像在向佛菩薩交差一樣。

學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想著一蹴而就。修行的過程就是觀察自己內心的過程,對於初學者,我仍然建議大家從一些通俗易懂的佛教書籍和文章入手,先把佛教的理論、思想、義理搞清楚,這樣才能為自己樹立明確的學佛方向。只要方向不出現偏差,道路中遇到的一些障礙都是可以克服的。


菩提佛語


有的人說這是正常的,有的人說是不用心,有的人說是苦主大德們的干擾,其實都不是,直到找到我的恩師靈芝師姐,她告訴我是祖先給的提示,傳達的意念,告訴你念經持咒根本一點用都沒有,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具體說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以前初接觸佛法歡欣鼓舞,天天虔誠唸佛號咒語,唸的最多的就是地藏經。為了表示誠心,我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跪誦,就這樣唸誦了幾百部,結果呢,本就睡眠不好的我更是鬼壓床到睡不著覺。經常噩夢連連,整個人的狀態非常不好,家庭氛圍也很糟糕,爸媽吵架冷戰常有之事。越念越不對勁,後來實在是扛不住了從網上搜索才找到我現在的恩師靈芝師姐。從恩師靈芝師姐的微博上了解了佛法的一切真像,越看越觸目驚心,越看越覺得後怕,幸好我及時醒悟過來了。(想要具體瞭解可以查看新浪微博:靈芝師姐)



真經不在紙上,真正的道也是行出來的,你念再多經咒都解決不了因果業力問題,不能了生脫死。就像你錢別人一百萬是要還的,光念經持咒是沒有用的。


很多人痴迷於唸經持咒唸佛號,放生吃素抄佛經,認為這樣功德無量,一定會家人平安,事事順利。其實是不對的,人道成而後佛道成,生而為人,把人做好了做到極致一定會不求自得,越來越好。如果什麼都不做,家庭也不管,孩子也不顧,工作也不做,妄想通過唸經持咒來獲得內心所想要的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不勞而獲的貪慾心,佛菩薩最是清淨離欲,他們不可能教導他的弟子這樣做,本末倒置,毫無意義。

所以希望大家理性思考,經咒真的那麼神奇嗎?如果是這樣那天下人都不要工作都來唸經持咒好了,如果經咒真的有那麼大的功德,地球早已是太平盛世,風調雨順了,可事實上地球上這麼多佛教徒,每天唸經持咒唸佛號,但地球上大小災難越加的頻繁,所以大家不要被迷惑。有信仰是可以的,但要正信一定不要迷信,迷信的結果是把自己推到黑暗的深淵。任何時候都是自助者天助,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本本分分,踏踏實實,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天必佑之。


快樂專用小馬甲


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講清楚,那麼咱就泡杯茶,聽老麥與諸位慢慢掰扯掰扯這事情吧。想必很多修佛的朋友都有此類的感受,不只是在誦讀經書的時候,尤其是《地藏經》等經書時候,會打哈欠,還有的會出現流淚、腰痠背痛、腦袋發漲發暈,嚴重的會有幻聽幻視的情況,總之是各種的不舒服,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來說,佛家講求的是眾生平等,反對殺生來取義,而是追求一個“度”字,無論你犯過多大的錯,只要放下屠刀,就有機會立地成佛,因此經書的教義而言,都是娓娓道來的講著因果,講著善行,試圖通過講道理的方法,來讓眾生可以放下貪嗔痴,走向高大上。

但是一味的善心善行,在起始時期一般都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就拿《地藏經》來說,《地藏經》是一部消業的經書,通過對《地藏經》的誦讀,迴向給自己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期望他們放下怨恨,得到超拔,可以再入輪迴或是往生極樂。

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那些恩怨哪是說放下就放下,尤其是一些怨氣極重的冤親債主,他們整日圍繞在你的身邊,無非是想等候一個機會,可以報仇雪恨。而此時你拿來一本經書,企圖讓他們放下累世的恩怨,轉身而起,他們此時的反應,無疑會有些強烈,想方設法的來阻止你,影響你,讓你放棄這個行為,從而使他們的大仇可以得報。打個簡單的比方吧,就類似於你去一個罪犯猖獗肆意橫行的地方給他們去做普法宣傳,你感覺一開始你會有好果子吃嗎?那些犯罪分子不天天來找你麻煩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誦讀一些經書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反應的原因了,出現的反應越強烈,說明累世的業障更深,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愈發需要超拔(當然,這僅是我的理解),就愈發需要你去誠心的誦讀一些經書,尤其是《地藏經》,誠心的讀,帶有懺悔心的讀。慢慢的,這些狀況就會消失,當這些狀況消失的時候,也就說明他們開始慢慢的被安撫,慢慢的受到這經義的打動。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laomaiss),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請聯繫:老麥說說。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這幾日睡眠不足,即使是看電視、玩手機也會打哈欠。那就是正常現象,此時此刻師兄應當去補覺,養好精神再來讀佛經,更有成效。

如果做別的事都很有精神,唯獨讀佛經的時候打哈欠。一般而言,有種說法是冤親債主在搗亂或者是業障在干擾。可以時常唸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百字明咒》《金剛薩埵心咒》

膽子小的師兄也不必擔心害怕,有時候單純是因為誦經習慣引起犯困,打哈欠。比如以下兩種情況:

一種是讀佛經時,並未瞭解其中的含義,只是單純的誦讀,這樣機械得去讀佛經,必然會打哈欠。因此,我們在誦讀佛經時,除了掌握讀音,也應該去理解其中奧妙和深意。

還有一種情況是,讀佛經時念頭太多,思緒雜亂,無法專心。胡思亂想是非常消耗腦力的,因此會打哈欠。因此,我們應當靜下心來,專心去讀佛經。


了空散人


謝謝!讀佛經為什麼打哈欠,我想應該是你打哈欠吧,不是每個人讀佛經都會打哈欠的,讀佛經打哈欠應該至少說明一點,你對佛經還沒有達到如痴如醉的感覺,如果你找到了那種感覺,我想你應該不會打哈欠吧!

在這裡我說一個人,他叫王陽明,中國儒家的一個聖人,在他17歲的那一年,跟他舅舅家的表妹結婚了。本來是洞房花燭夜,可是王陽明離家出走了,他做什麼去了?原來他到了道觀鐵柱宮,見到一位近百歲的老道士,名叫無為道人。於是王陽明就向道人學習,請教導引術。據說他跟老道人談了一個整晚上,第二天早上才離開。

這說明了什麼?王陽明對學問的刻苦用功,竟然放下自己的私慾,兒女情長,一心求道,心無雜念,更不要說打什麼哈欠了,所以你讀佛經的時候還繼續打哈欠,就想想王陽明吧。人家王陽明是聖人,你卻還在打哈欠,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得出來。


為什麼你會打哈欠?這跟一個人的志向是有關的,王陽明13歲時就告訴老師:讀書是為了成聖成賢,一聽就知道這個小孩子將來一定不簡單。又來看看那個打哈欠的,你的志向是什麼呢?讀佛經是為了什麼呢?你為什麼要讀佛經呢?一個人如果不能給自己一生立下大志向的話,就算天天在那裡讀佛經,找到佛心很難啊,想成佛難上加難啊。只有你立下大志向,佛會為你加持的,你也不會打哈欠的。

如果你有大志向,還繼續打哈欠,那就說明你可能生病了。中醫《黃帝內經》裡講: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瀉足少陰,補足太陽。

大概意思就是告訴你要多多運動了,適當的有氧運動,讓你的雙腿、腰背得到活動和鍛鍊,這樣可以很好地伸張和刺激足太陽膀胱經,並沿著足太陽膀胱經不停地揉搓,使皮膚表面生熱,這樣就可以促進膀胱經氣血運行。

讀佛經本來是好事,但是也要保重身體,做到勞逸結合。

謝謝!歡迎大家留言,多多交流!


自由小小影


仔細觀察佛祖塑像是一個什麼神態:雙目下垂,盤坐,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入定。

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佛祖不閉著眼睛?為什麼佛祖又不睜著眼睛?

主要是因為睜眼看世界,容易被這個紛繁的世界打擾清修。閉著眼睛很快就會睡著。眼睛微微下垂,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還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都是修行的法門。

最關鍵的是自己的內心,需要達到一個排除雜念,純淨心靈的狀態。

在這個狀態都感受到世界靜謐,渾身的氣在身體中游走。

一般很難達到這種狀態,需要反覆訓練,一開始我練習的時候,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達到很舒服的狀態,後面多次練習之後,現在10來分鐘就可以進入狀態。高僧幾秒就可以快速入定。

讀經也是一個道理。經文艱澀難懂,就會讓人產生抗拒之心,無法理解經文要闡述的微言大義。

建議讀經不要一上來就讀原文,佛經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梵文翻譯,很難自己看懂。可以從經文的解讀版本開始看起,配合一些佛家小故事,就會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

看懂了,理解了,自然不會打哈欠,會有一種煥然大悟的感覺。

作者還行,悟空問答文化答題達人,對我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我。謝謝。


壓海棠的黎叔


我不是僧人亦不是居士,答案有從佛學角度來解釋的,我就從俗諦的角度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讀佛經的時候會打哈欠。

最主要是你沒有集中精神,學佛是需要勇猛精進的,不是想世人想的那樣,可以逃避什麼都不幹。披上袈裟事更忙,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大毅力大勇猛不能學,讀佛經更是如此,拿出當年考試的勁頭,讀佛經不是逃避,是要不斷精進的瞭解佛法的真諦,從經文中理解佛的意思。

另外也要分期是偶爾為之還是經常這樣,有些時候就是因為沒睡好,太瞌睡了,我們身為凡夫俗子,身體要受到四大因緣合和的支配,如果睡不好瞌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偶有讀佛經打哈欠的,給自己在心中記一過,下次不再犯就是。

如果經常這樣,就說明你沒有理解佛經,只是單純的在唸佛,機械的唸佛完全不理解意思的話,是無法深入的,很容易造成打哈欠的局面。

佛經都是文言文,要讀懂就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還要對佛經內容本身能夠理解,只有深入進去明白你在讀的什麼意思,才能集中注意力,勇猛精進獲得般若智慧。

最會願所有信佛之人,唸佛時要無上正等正信,善念生則白邪不入,正信強則迷信不生。



昭烈名臣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復雜。

一個人初讀經時,大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狀況。

比如說有的第一次讀某部經典就不禁悲從中來,甚至嚎啕大哭,這就是這部經典,您曾經修持過,但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您沒有開悟,沒有離開娑婆世界。兜兜轉轉之後你再遇昔日經典,如流浪之子再遇慈母,焉得不痛哭流涕。

而讀經時會打呵欠。可能是您過去生中,對經典不敬重,犯下輕視之過,沒有與經典結善緣。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居士請求師父教導他佛法,師父給他一部(楞嚴經)。但是他打開後,經文裡一個字都沒有。他把經文拿去給師父,師父以及其他同修都看到了經中的故事,唯獨他看不見。足見業障深,足使有目無光,難見經典。

而讀經時打呵欠,打瞌睡,也是類似的可能。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讀經之前,整理儀容,然後在佛前至誠懺悔以往不敬經典之過,然後伏請佛力加持你誦讀無礙。


慢慢地多讀,消了些業障後,你就能體會到讀經的法喜了。

休學經典,尤其是大乘經典,雖然見效慢一些,但是經典後續的加持力無窮無限。堅持下去,所獲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希望可以去幫到您。

若解答有誤,願聽善知識們的教誨。


書燈幽見


這個叫做“障”,佛家唯識裡有個詞叫“熏習”,唸佛經的過程,就是一個熏習無漏善因的過程,“無漏善因”是眾生脫離輪迴,超越三界的正因,這與眾生無始以來所形成的輪迴六道的有漏習氣是相違背的,當然會受到它強烈的抵制。

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山路上開車前行,越跑越快,按照目前的方向和速度,到前方十200米急轉彎處,我們應該因為剎不住車撞斷欄杆掉進山崖車毀人亡才符合邏輯,但現在竟然有好心的司機向我們示警,把危險提前告訴了我們,讓我們可以避開此難,此時我們忙來個急剎車,但車前進的慣性不答應,所以雖然是急剎車,它仍然會不遺餘力的向前掙扎。

對於急剎車而言,車的慣性就是“障”,如果此時我們鬆開剎車了,車依然會因為剎不住而跌下山崖,如果我們能堅持下去,車就可以提前兩米停下來,讓我們躲過此難。

所以當我們唸佛經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時,該怎麼辦?相信大家看了我舉的例子,應該都有一個妥善的處理方案了!


澡雪堂主談國學


打瞌睡正常,因為讀書可以心安,人大多都有煩惱,煩惱累積多了就會焦躁,比如說失眠的根本就是如此,長期內在亢奮,其實根本沒有休息好,讀一部好的著作收益是很大的,大到什麼程度“虛空可思量嗎?”不可思量,大到不可思量,凡事總有開頭,自己長期積累的疲憊,亢奮歸於平和平靜了,哪有不瞌睡的,瞌睡足了,人精神了,再去看就不瞌睡了,此時的收益又有不同了,讀書方法是通用的,“信解受持”把書讀活,要理解透徹而相信,書裡沒有形式與教條,另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能讀懂多少,就是自己可以確定的,不懂的不確定不要自以為懂,否則沒有收益,不懂的多讀自然就懂了,實在還是不明就先讀懂的,還有就是多讀原文,少看譯文,對於其間的名詞實在不懂可以看註釋 ,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的過程,大致如此,必有漏誤 ,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