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尋找騰訊的未來機會點……

回顧近幾年的騰訊業務發展,整體變得越來穩健

1、通訊社交的是騰訊的很深很穩固的護城河,無需操心

2、業績不再只依賴遊戲,增值服務、廣告及支付等業務已發展起來

3、或許近幾年難觀爆發性增長,但隨著非遊戲業務的增長,實現20%-30%的增長問題不大。

4、目前動態PE30倍,算不上低估,但也算不上高估,在個人看來算相對合理,具體要看個人

目前如果持有或買入,或許近幾年內不能像以前那樣快速增長,業績爆增,但取得較穩定的業績還得問題不大的,所以大家要適當降低預期。

目前騰訊的各項業務還有不錯的增長空間,這個可以支撐目前的業績與股價,但是否能取得突破,就得看將來是否有新的機會點。

本文主要想探討下騰訊未來的機會點在哪裡:

支付金融業務:

目前支付基本只剩下支付寶及微信支付這2家。阿里是運營高手,近期不斷有各種紅包活動吸引大家使用支付寶,在此情況下,微信支付還是取得40%的增長,與支付寶平分秋色。

在不擅長像支付寶搞各種運營活動,微信支付背靠十億用戶、使用的便捷性、小程序及豐富場景,將來微信支付的交易量我覺得會超越支付寶。

微信支付背後的金融業務機會是巨大的,目前微信這塊做得不如支付寶豐富及專業,而且後續金融業還會有不錯的發展空間,這塊是值得期待的。

社交電商生態:

之前騰訊自己做電商,做得很爛,像電商這種重運營的,騰訊確實不擅長。但近幾年隨著微信生態的不斷髮展,圍繞著微信生態不斷髮展起來的微商、拼多多及微店有讚的社交電商生態基本做起來了。

目前阿里依然是電商的老大,但騰訊憑藉開放生態,通過微信QQ巨大的流量及傳播性,越來越多的廠家也重視這塊,我所知道的不少企業依靠著社交電商就做起來。

社交電商除了傳播性好外,還有它獨特的高效性。企業做好策劃運營,通過微信進行傳播,交易服務也是在微信上半自助完成,它的傳播性及高效性不是阿里可比的。

社交電商還有個巨大優勢就是它的用戶體系,現在大多數網站都是微信登錄,用戶跟微信進行關聯。微信可以幫企業搭建用戶體系並進行後續的傳播及交易,形成完事的閉環。

線下零售業務:

阿里一直在做新零售,騰訊其實通過微信及合作伙伴也是佈局這塊。現在肯德基麥當勞及各種餐飲,還有各種自助便利等零售新業態,都在利用微信來運營。

如很多水果店也想做自己的會員體系,會員可以積分及優惠,但原來的操作較麻煩,得開會員,每次消費還得報手機號,後續也沒營銷機會。但通過微信,大家去水果店只要掃一掃就是會員,支付也方便,後續也有優惠。

如果是餐飲及便利店等行業,還可以實現自助消費,掃一掃就下單付款,更便利而且效率也提升了。

線下零售這塊也有點像社交電商一樣,交易服務及會員體系及運營傳播全在微信上完成,可以說通過微信,這些線下零售實現了信息化的運營,不僅效率會得到不斷提升,而且還帶來新的運營手段,提升了收入。

企業B端業務:

騰訊擅長C端產品,並不擅長B端業務,這塊除了騰訊自己做部分業務外,更多可能會通過合作伙伴來完成。企業微信近期也在發力,暫時應該還是落後於釘釘,但現在企業微信與個人微信打通,不僅操作方便,同時也帶來新的整合機會。

現在不少業務需要通過微信來完成,而工作在釘釘,雖然可以隔離工作與生活,但也帶來諸多不便,而且也不方便運營。如果企業微信將來可以管理個人微信,與公眾號或小程序再打通,企業微信會吸引部分企業從釘釘回來。

B端業務有很多價值可挖掘,如可以打通京東完成商品採購,打通同程來完成商旅業務,打通美團滴滴等來完成其他服務,另外也會有各種合作伙伴入駐來提供服務。

這塊一旦打通,對企業用戶來說,不僅可以提升效率,同時也可以防止各種風險,如採購回扣風險。企業是有動力在上面完成各種採購業務的。

以上4塊業務,最有可能的機會是支付金融業務還有線下零售業務,社交電商應該也有不錯的機會,而企業B端業務機會不是很大。@今日話題 $騰訊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京東(JD)$

注:本人持有點騰訊股票,短期內不考慮出售。

另外除了上面4塊業務外,城市服務及醫療教育等民生服務也是有不錯的機會的,大家還覺得有哪些未來的機會值得期待的呢,歡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