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謹防“景氣度陷阱”! 如何為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

謹防“景氣度陷阱”! 如何為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

最近,被譽為“醫械華為”的邁瑞醫療成功過會,成為私有化後即將在A股上市的獨角獸公司。至此,A股已經相繼有藥明康德、工業富聯、寧德時代等獨角獸登陸。

而港股更是掀起了新經濟公司上市潮,小米集團成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歌禮制藥成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後首家登陸港股的內地生物科技公司。美團點評在港交所公佈IPO招股書,映客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選擇在美股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也不在少數,畢竟很多創業大佬心中都有個“納斯達克夢”,虎牙、優信集團、拼多多相繼在美股上市。

但上市前被各路資本熱炒的小米、拼多多相繼跌破發行價。而無營收和利潤的歌禮制藥更是破發近30%,讓利投資者變絞肉投資者。之前,港股上市的平安好醫生、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等新經濟公司也在短短几個月內比上市初期高點大幅下跌,部分甚至跌破發行價。而A股上市的獨角獸們日子也不好過,工業富聯、藥明康德都已經近乎腰斬。

這種情形與發行時火爆的認購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引起了投資者對新經濟公司高估值泡沫的擔憂。那麼,新經濟公司上市到底應該如何估值定價?如何約束極力尋求更高估值而“漫天要價”的新股發行方?機構在詢價定價環節如何發揮好關鍵的定價引導作用,而不是以公式倒推發行價?散戶如何獨立思考增強估值定價能力,才不至於淪為被新經濟公司收割的“韭菜”?

為新經濟公司估值,應看到新經濟公司估值的特點:一是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的複雜性。這是由新經濟公司的高投入和高收益性、高風險性決定的。新經濟企業的產品生產往往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基礎上的,其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和技術都較為複雜。二是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具有階段性,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估值定價參考指標不同。三是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是一個博弈過程,需要市場主體各方歸位盡責。

新經濟公司IPO和併購,應該用多個評估指標來多維驗證,而不是僅用一個指標。對處於成熟期、成長期、未盈利的新經濟公司,採用不同的估值指標。一般情況下,對於同一個標的應採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評估,互為驗證。對於輕資產企業來說,有形資產佔比較低,無形資產實際價值難以估計。

謹防“景氣度陷阱”! 如何為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企業估值方法無非是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和期權法。收益法的原理是通過企業未來可預測的每年預期收益進行收益還原以及折現處理,比較適合尚未盈利但未來具備盈利能力的互聯網公司。

同時,評估新經濟標的公司的估值,還要看這家公司是否處於穩定增長期,是否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對新經濟科技企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儘可能採取最合適的估值法。對於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全條線發展的企業,需要對電商平臺、雲計算不同業務採取不同的估值法,再最終進行加總。PE估值法仍是海外IT公司的主要估值方法,不過這僅僅是針對一些成熟企業,這些企業的業務已進入穩定階段,未來成長性更多體現在業績增速上。谷歌、蘋果、甲骨文、騰訊、網易、新浪等多數主流科技巨頭均採用PE估值法。

對新經濟公司的估值,還要觀察行業景氣度,預防陷入景氣度陷阱。企業往往會選擇在行業高景氣週期集中進行IPO,當行業IPO達到峰值,意味著行業指數及估值已達高點,隨後很有可能到來的便是二者的回調,行業景氣水平下行。以新能源行業為例,政府扶持政策與補貼標準的變化,使不少新能源公司業績隨著行業景氣度大起大落。如果企業選在業績最高點IPO,很容易詢得高價和高市值。但這種企業上市以後極容易在政策變化後業績大幅變臉,投資者容易遭到戴維斯雙殺。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新能源公司,都是A股投資者心中永遠的痛。因此,對於一些高度依賴政府補貼、行業週期性強的新經濟公司IPO,投資者需要特別小心,不要落入“景氣度陷阱”。

謹防“景氣度陷阱”! 如何為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

在新經濟公司估值定價中,機構投資者具有關鍵作用。一是機構應發揮研究優勢,為新股合理定價。監管層也要求券商報價應有充分的研究基礎,要履行嚴格的決策程序,保持專業機構應有的獨立、客觀、理性、審慎。二是作為詢價對象,要切實對新經濟公司進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像目前的IPO詢價一樣,只是以公式倒推新股發行價。三是對IPO發行方起到制約、約束作用,防止擬上市的新經濟公司要價過高,損害投資者利益。應該說,逐利是資本的本性,有些新經濟公司的業務、商業模式本身也不清晰,極容易渾水摸魚、瞎忽悠而漫天要價。在這方面。機構作為主要的詢價對象,應切實代表投資者約束髮行人的高估值衝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