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有些人會推崇《金剛經》?

松生空谷5


佛法全部的重心,就是在講“般若智慧”,而《金剛經》就是講般若的經典。實際上講世上並沒有什麼佛法,只是眾生有了重病,才產生了佛法來治眾生的重症。那眾生都有什麼病呢?眾生的病在執“有”,認為世上一切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特別是和自己關係密切的酒色財氣,更是抓的緊緊的,一點也不放鬆,誰要是來搶,就會拿命來拚。一顆心就停在這些東西上,得之則喜,失之則悲,自己作不了心的主,任憑心在酒色財氣上執著不放,所以整個人生不是自己在作主,而是財色在作主。再者,整個世界就是無常的,沒有永恆不滅的存在,可愚昧眾生卻要無常變常,我有了富貴永遠要保住,不要失去,身體健康不要失去,要永遠健康,一旦富貴健康沒有了,就痛不欲生。這就是眾生之病,執“有”、執“常”,佛法開出的藥方是“空”,世上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空”的,根本沒有什麼“有”,“有”是你的幻覺,所以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金剛經》開示說,所謂富貴者,即非富貴,是名富貴,就是說富貴這東西本來是空的,人們不過是執著著一個假名,在那玩概念而已,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金剛經》講空,讓眾生看清實相,不要去玩弄有去,最後“空”也不存,“有”也沒有,顯示般若實相,證得般若智慧。


心性文明


佛教典籍浩如煙海,哪些堪稱經典,哪些經論最能體現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是佛教的必讀書?由我國著名佛教研究專家賴永海教授擔任主編,精心選擇了13部佛經。對於大乘佛教來說,以玄奘所譯之《大般若經》為最。而各類小本般若經的編譯與流傳,又以《金剛經》與《心經》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

般若經的核心思想是"空",是以"緣起"說"空"。亦即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條件("緣"即條件)的產物,都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具備了,它就產生了(緣起),條件不復存在了,它就消亡了(緣滅)。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念念不住的過程,因此都是沒有自性的,無自性故"空"。《金剛經》和《心經》作為般若經的濃縮本,"緣起性空"同樣是其核心思想。但兩者又都從"對外掃相"和"對內破執"兩個角度去講"空"。

《金剛經》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由鳩摩羅什三藏法師所譯,在中國佛教界流行得極為普遍,如三論、天台、賢首、唯識等宗派,都各有註疏。尤其是唐宋以來盛極一時的禪宗,更與《金剛經》有深厚的淵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試,就有《金剛經》一科,由此可見其弘通之盛。

《金剛經》的題義:"金剛"是比喻。金剛即印度金剛石,它最光明,最堅硬,也最珍貴。還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剛"兩字作比喻解釋,而是指金剛心,具足金剛觀智,力用堅強,能破根本無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達涅槃彼岸的金剛心。"經"字是通名,佛所說的佛法都稱為經。

《金剛經》全文沒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認為前半部說眾生空,後半部說法空。其精髓是:"對外掃相"思想集中體現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偈句上;"對內破執"則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點睛之筆。此經主要通過非此非彼有無雙遣的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要成就無上智覺,就得破除一切執著,掃除一切法相,才能做到世界萬物都無念無系的"無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

《金剛經》是六祖慧能聞聲頓悟寶典,所以在中國佛教界有殊勝地位。



玉堂行佛人


大乘佛教通常分為空宗和有宗。空宗的代表性經典是“般若經”。玄奘所譯的《大般若經》,卷帙浩繁,達六百卷之多。《金剛經》譯本多,流傳最廣的是鳩摩羅什於姚秦弘始四年(402)的最初譯本。《金剛經》篇幅適中,既不過於豐瞻,也不失之簡略,利於傳播。

唐宋以來,禪宗興起。因禪宗與《金剛經》淵源極深,這也讓《金剛經》更受推崇。據《六祖壇經》記載,慧能賣柴於市,聞客誦《金剛經》,心即開悟,而後往蔪州黃梅縣東山禪寺參禮五祖弘忍。弘忍為其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這才有後來慧能對禪宗的發揚光大。

宋代出家人的考試,即有《金剛經》一科,足徵此經的重要性。

《金剛經》是般若類佛經的提綱絜領之書。般若經的核心思想是“空”。《金剛經》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是關於“空”的智慧。此經的當機者便是號稱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對外掃相,對內破執,《金剛經》以金剛那樣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切割一切虛妄和執著,以求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莫安排


要了解《金剛經》的重要,先要了解《般若經》的重要性。1,《般若經》是大乘經中最先結集的經典,其中《八千頌般若》出現於公元前1,2世紀間。2,《般若經》是諸佛菩薩母,出生諸佛及諸佛法。3,所有大乘佛教重要教理皆出自《般若經》,例如佛教中心思想“緣起性空”,所以所有大乘經典都是以《般若經》為根本的。(唯識學除外)。所以如果單舉一部經典來代表佛教則首推《般若經》。所以《大藏經》把般若部經列為開端第一。

知道了《般若經》的重要,再談談幾部有代表性的《般若經》,因為《般若經》最重要所以佛多次宣講,因而形成多部。其中《八千頌》最早結集成功,《大品般若》在《般若經》中最重要,其篇幅適中,理論完備,所以龍樹菩薩全篇註解作《大智度論》,《金剛經》是《般若經》的簡本,簡明扼要,而且特重修行,因為中國人喜歡簡約實用,所以《金剛經》《心經》流通最盛,但是,因為《金剛經》是簡本,所以不讀《大品般若》,有些般若義理,還是不能深入,如果真正想深入佛法,還需要認真學習《大品般若經》及《大智度論》


康142341986


樓主好!《金剛經》這部佛教經典是僧團集體翻譯出,由僧人流傳至社會的佛教專著,自問世近兩千年來,被教內外普遍推崇的原因,主要是四個:

1、佛教的終極價值是教導眾生成佛,而該經主講“頓悟”成佛的法門,即“一剎那間作佛”,比較適合大乘根基的學人,所以自古迄今的佛教人士和社會居士團體,都把此經作為日常唸誦功課和度眾生的重要法門,廣為傳播。

2、佛在該經文裡明說“此經意不可思議,果報也不可思議”,但持經名就有無量福德,經文所在之地,就有佛在和三寶在,並暗示修此法門的都是最上乘佛弟子,將最快成佛。還說“一切佛法皆從此經出”,並暗示“一切佛皆從此經生”。既然佛把這部經的重要性講得如此清楚,自然漢地所有佛教徒和居士團體都逢持並流傳至今,毫不奇怪。

3、中國禪宗第六祖惠能大師和後世的很多人,在持誦該經時,“頓悟”證道,當下作佛,親身實踐給後世人,成為天下皆知的成佛榜樣。禪宗門內外後代的一切學人,都以此經為修學的理論依據。上有佛祖鄭重推薦,後有大師親證其效,故此經的說服力震動天下,廣傳至今。

4、該經代表的“般若”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最終形成和完善,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兩千年多年來,中國多個文化和思想流派都從此經中吸取到更高的思想源泉,促成了大量新文化成就的形成。古代很多朝野權貴、社會名人都因此拜服此經,極力發揮和宣揚,進一步擴大了經文在世俗社會的流傳。古代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所以,該經是一部極其稀有和神奇的佛教經典,眾生沒大福報,遇不到此經;不具慧眼,讀不懂此經;不具真智,持不了此經;不具宿根,入不了此經。對此經怎麼讚美,都不為過!


本然堂講席


我也來說兩句吧,我對於佛學是個門外漢;在此只是闡述一下個人觀點。說得對與不對,還望網友們多多鑑諒!為什麼人們大多推崇《金剛經 》呢?我認為這沒啥好奇怪的。因為金剛經是國寶級文物,名氣太大啦!好多人做夢都想得到它或者一睹真容。甚至有人把它當作成聖成佛的不二法門。這就是好多人會痴迷乃至崇拜它的真正原因。解釋完了我還想再多說兩句,

也算髮表一下自己對於佛,僧,道的見解吧。我認為說到底金剛經只是一部經書。他並不具備多麼高的社會價值及文學價值。再說平常人即便有機會見到也不能讀懂它。更遑論從中領悟些東西並使自己得到提升。一個人如果心存善念,就算一卷經書不讀。功德圓滿了也會成佛成聖。反之一個人如果滿心貪嗔惡念,就算他極飾偽善;所讀經書堆積如山。而揹人處幹盡傷天害理之事;則佛祖絕不會保佑他!他非但不能修成正果,而只能落個厄報臨身,無人可救!皆因善惡有報乃自古之天理。不信者惡貫滿盈之日後悔已遲!最後,我勸大家記住:佛就在每個人心裡。而絕不在經書與佛堂上。至於你能成佛還是成魔,則全看你自己的選擇與修行啦。河北辛集月夜簫聲留言。


月夜簫聲414


2005年與人同遊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那時我還年輕,初識佛法。當時接觸的第一部佛經就是《金剛波羅密經》。用的是楷書體,古版印刷裝訂,初讀經文,感覺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但當我讀到第四品時,突然之間,被裡面的文字打動。

只見如來佛祖對須菩提祖師說: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讀到這段文字,我感覺心神震動,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說得多好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別心,不是這樣,就是那樣。心中裝滿了貪嗔痴慢疑五毒,始終無法突破自我的侷限性。所謂眾生之苦可見一斑!

金剛經是大乘佛法的頂級經典,是最上乘之法。早些年,我每年春節都會抄經一遍,一方面有助於背誦,另一方面更會增加新的感悟與見地。

十多年來,於俗世間所見均不離佛法之解。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只是每個人的方向與路徑不同罷了。



轅門遁


《金剛經》受推崇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首先,篇幅較短,文字語言翻譯得比較簡潔易懂,因而普及性較高。同屬般若類的經典,《楞伽經》,《解深密經》等,由於篇幅長,譯文難懂,就缺少普及度了。其次,簡潔的文字中卻盡含如來真法意,人們依據領悟能力不同和發展而次第受益。推崇《金剛經》的人文化層次差異很大,從沒什麼文化的到高級知識分子都比比皆是,各得饒益。而且他們在逐漸開慧的過程中又不斷有新的領悟,就像不盡的智慧源泉,這也是《金剛經》受推崇的原因。一個簡單的“無執,無住”,“無名,無相”,從字面上和經驗性的解讀到領悟其背後以妄法破顛倒之見的妙不可言不可思議的深義,看似簡單,其實如隔天塹一般。當發現《金剛經》也是“人相”,你對它的恍然大悟亦是“我相”時,你才可能真正推開那道大門,以嶄新的“自已”去直面外面的“世界”。


般若波羅蜜多25


推崇者大多是瞭解金剛經義並加以利用的受益者,只有身受其益才會盡力推崇。金剛經教我們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為善法?合理益世之法。推崇多為身體力行的善人。相信他們沒錯的。



陽光傾城16888


《金剛經》破迷開悟,破有破空,一切不著,卻不失悲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卻度而無度,淡淡地指一個方向,各人依其善根,福德,因緣,方便自度!

真空不空,境界實有,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說不得,也道不明!緣夠者,睹繁星而成佛,拈花可以悟道。善根不足者,常年伴佛仍不得果!

空非空,有非有,一切皆妄念,一切皆夢幻。在大道面前,一切都如朝露般短暫,一執著必有憂煩,只有若無其事,見相不取,方可覺心如如!

《金剛經》大篇幅講空,核心卻是生心,生覺悟之心,生度眾之心,雖則此心必堅,方可佛果終成。但必先明瞭此心亦幻,佛果方可滋長一!行一切善,離一切相!遇魔殺魔,逢佛滅佛,賊近殺賊,有我破我!在有意無意,若即若離,平平淡淡之中,可以覓得一點真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