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老照片:1946年的老北京,破舊冷清的紫禁城


1946年的老北京:俯瞰整個紫禁城。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1946年的老北京: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和遠處的華表。金水橋分為內外金水橋,建於明永樂年間。內金水橋位於故宮內太和門前廣場內金水河上,系五座並列單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橫亙在天安門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為外金水橋,重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

1946年的老北京:經過歲月洗禮後的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通高37.95米,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清朝順治四年重修,清朝嘉慶六年再修。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

1946年的老北京:紫禁城的角樓和結冰的護城河水。在紫禁城中,共有四城門,南面的午門,還有東華門,西華門和北面的神武門,整個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周圍環繞著10多米高的城牆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玲瓏奇巧的角樓。這些玲瓏多姿,絢麗多彩的角樓,為明代建築,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

1946年的老北京:冷清的太和門外長滿了野草。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也是紫禁城外朝宮殿的正門。是自天安門南側向北進紫禁城時經過的第四道門。

1946年的老北京:太和殿稀少的遊客。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1946年的老北京:瀛臺俯瞰。瀛臺,又名趯臺,是位於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島皇宮。始建於明朝,清朝順治、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聽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臨水,襯以亭臺樓閣,像座海中仙島,故名瀛臺。

1946年的老北京:北海門前的國軍官兵。

1946年的老北京:紫禁城附近的街景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