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不生二胎繳納生育基金,其實我們從心理上已經選擇了晚婚

據統計,中國大陸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共1723萬,與去年相比出生人口減少了63萬,更糟的是,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同比下降了約15%-20%...這顯示二胎效應“已到期”。

其實不僅是出生率低,這些年來,全國結婚率也持續走低。

問你一個問題,2018年單身人口有多少?可能給你十次機會你都答不出來。2億!國家正面臨著第四次單身潮,造成這種佈局的原因不僅有男女比例失衡,還有80/90後獨特的婚戀觀等。

不生二胎繳納生育基金,其實我們從心理上已經選擇了晚婚

因晚婚造成的出生率低,80/90後有獨特的婚戀觀

產生這種觀念的原因不亞於三樣:工作、資產、價值觀;

①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婚姻,更別談生育兒女;

②無一定的經濟能力,生小孩後考慮到養孩子、教孩子等,望而卻步;

③總有更熱愛自由的人,認為生了小孩後就是被鎖入牢籠,“他人即煉獄”,婚姻是艱辛、漫長的煎熬,照顧孩子更像是束縛,因此更偏愛於一個人獨處;

④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延長,故推後結婚年齡;

以上概念都會造成晚婚;甚至是丁克的出現,夫妻都有生育能力,但自願不育家庭,結婚率低就是出生人口減少的“端倪”。

不生二胎繳納生育基金,其實我們從心理上已經選擇了晚婚

說說鄰國日本,他們已經將婚齡下調至18歲…

年輕的生理系統是否能接受?

人體最早發育的是神經系統(寶寶的大腦發育在妊娠第四周開始),但發育最晚的系統當屬生殖系統,他是在人體青春期(16-20左右)才發育成熟,男女體內開始分泌性激素,爾後出現第二性徵。

不生二胎繳納生育基金,其實我們從心理上已經選擇了晚婚

可見男生超過18歲以後除了骨骼,已經算髮育成熟,女生通常比男生髮育早,在16/17歲前已得到快速發育,19/20歲時可到生育年齡。

因此,對於“有切實需求”(早日結婚)的情侶,降低婚齡已經得到身體的認可了,至於心智方面是否同意,只能看不同的觀念造化。

人口比例失調,二胎政策應運而生…“不能像日本那樣調低婚齡,咱們就做生育基金吧”(開個玩笑)

不生二胎繳納生育基金,其實我們從心理上已經選擇了晚婚

8月14日,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刊登了劉志彪、張曄聯合撰寫的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劉志彪、張曄都來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文章認為“我國目前人口結構已發生改變,出生人口與去年相比呈大幅度下降趨勢,二孩積累效應也將釋放完畢。”

所以他們提出建議,希望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一時間受到重大熱議,面對這筆者只想說一句“還在擔心生育基金,其實越來越多人已經選擇了晚婚…”你認為呢?

不生二胎繳納生育基金,其實我們從心理上已經選擇了晚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