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期間,一個齊裝滿員的日軍甲種師團有多難打?

射程2200米


日本的甲種師團是什麼樣的存在

日本在二戰時軍隊的戰術單位不像我們常說的“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而是按照“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來的,基本也是七級作戰單位。

按照作戰單位來說,最小的作戰單位是班,每個班裡有13人,1名班長外加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其次是小隊(類似於排),每個排裡面有三個班,外加一個擲彈筒班,一共54人;再次是中隊(類似於連),每個中隊編制180人,包括三個小隊和通信員等後勤和管理人員;下來是大隊(類似於營),編制1100人,包括四個步兵中隊,外加一個運輸中隊,以及一些管理人員;再次就是聯隊了(類似團)編制3800人,一共三個步兵大隊,加上指揮部門,及其他兵種。

日軍的軍制,按照等級分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丁種師團,其中甲種師團是日本最強大的作戰單位,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在加上工兵、騎兵、炮兵、輜重等聯隊,一共八個聯隊。

也就是說,一各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兵力可達到2.4萬到2.8萬。

當然,日本常備的甲種師團只有17個,是日本軍隊的根本所在,從歷史淵源上來說,從日俄戰爭時就組建的軍隊,因此,歷史傳統悠久,作戰豐富。

國軍可以與之抗衡的軍隊

日本甲種師團這樣的編制,國軍基本鮮有能與之抗衡的,一個師團,在人數上幾乎就頂中國的三個師了,一個軍了。

編制上國軍能和日本甲種師團抗衡的,也就是抗戰初期的德械師中的教導總隊了,一般的德械師精銳也就萬八千人,只有教導總隊在編制上可以達到三萬人左右。

在配置上,下轄三個旅,旅轄兩個團,也就是三旅六團制。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一個。

雖然,從人數上沒有差多少,但是從編制上還是能看出一些差距,在炮兵、騎兵、工兵上,日軍是聯隊,也就是類似於團,說白了,日軍一個甲種師團下面除了四個步兵團,還有工兵團、騎兵團、炮兵團、輜重團等,在這方面,我們的是營。

中國最NB編制三萬多人,實際上是以步兵為主,即使這樣中國的六個步兵團,基本一半還是新兵蛋子,跟日軍久經沙場的士兵來說,簡直不值一提,所以,在配置上,中國的師團編制是完敗日本甲種師團的。

在武器配備上,日軍甲種師團更是甩國軍幾條街,這裡縱橫就不一點點解釋了。

除此之外,日本的部隊在作戰時,步炮協同,步坦協同,海陸聯合,陸空聯合作戰等方面都比中國強太多,中國可以說基本就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靠近日本艦隊的尤其是平原地帶,日本的機動性加上各部隊的配合,即使幾倍於敵人,中國軍隊也很難殲滅日本的一個甲種師團。

中國軍隊與日軍甲種師團上的對抗

最近很多人再拿抗戰勝利後裝備全美式裝備的國軍五大主力和分析能不能打過日本的甲種師團,實際上,這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人家都已經走了。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中國幾百萬軍隊以極其頑強、英勇的姿態對抗日軍的侵襲,但是遺憾的是,整個中國戰場未能全殲一支甲種師團。

中國最接近全殲日本甲種師團就是在蘭州會戰中,土肥原賢二率領14師團孤軍深入,國軍決定對其進行圍殲,當時國軍嫡系精銳盡出,國民黨先後集結了12個師,對付一個甲種14師團。土肥原部當時也就兩萬多人,根本就不是齊員,而國軍則至少10萬多人,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土肥原還是突出包圍後,奪取了蘭封,當時蘭封守軍第27軍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14師團,竟然選擇了逃潰。

最後黃埔將星齊聚,什麼宋希濂、胡宗南、薛嶽等人齊上,將土肥原部擊潰幷包圍,當時土肥原部僅有六千餘人,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突圍而走。

可見,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作戰能力有多頑強。

當然,日本之所以敢在那時候發動侵華戰爭,也正是看中國正處於沉睡期,一旦中國醒來,日本勢必再也沒有機會。

中國之所以不敵日本,實際上並不是人比如人,而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多次被西方列強聯合瓜分,民國建立後,各國更是對華禁售武器,加上軍閥混戰,國家不團結才慘遭日軍欺辱。

我們也應該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不斷奮發圖強,終於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史論縱橫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特別是抗戰初期的日本軍隊戰鬥力很強,中國軍隊要想打一次勝仗,必須以數倍於敵的人數才有可能成功。我搜集過許多抗戰時期的資料,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許多地方,一個小隊的日本兵就能控制一個縣城,有的公路沿線的據點或者炮樓裡,只有幾個日本兵,頂多再有十幾個人的偽治安軍或者偽警察幫忙。

第四師團打仗不行,吃飯倒是好手(下面照片均為第四師團官兵)

幾個日本兵都很難對付,那麼一個建制齊全的日軍甲種師團肯定很難打。所謂甲種師團是指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採用四四制編制,戰鬥人員一般為2萬人左右,算上師團直屬的野戰醫院、後勤保障等非戰鬥人員大約接近3萬人。

說實話,絕大部分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都很強,如果按照1比5的比例計算的話,對付日軍一個甲種師團2萬人,中國軍隊大概需要10萬人左右,基本上是三四個軍的兵力。但日軍甲種師團中也有草包,被稱為大阪師團的第四師團就是一個。

據軍史作家薩蘇在《國破山河在》中援引日本資料介紹,日軍第四師團素以“皇軍第一窩囊廢師團”而著稱。第四師團下轄四個聯隊,是標準的甲種師團編制。1937年,第四師團從日本本土調往中國東北,編入關東軍序列,沒有參加過任何大的戰鬥。後來又南下參加徐州會戰,期間與中國突圍部隊相遇,但因“沒接到對中國軍隊截擊的命令”,未發一槍一彈,很紳士的讓中國軍隊徐徐撤退。

很快,大阪師團不會打仗的說法在中國軍隊中流行開來,以後每當遇到第四師團,中國軍隊就士氣倍增,大獲全勝,以至於日軍指揮官抱怨:“本來有把握勝利的戰鬥,只要第四師團加入,中國人就會士氣大振,我們一定會輸。”這種說法讓第四師團成了喪門星,哪個方面軍都不要他,最好只好讓大本營直轄,駐紮在上海繁華之地。

侵華日軍如果都像第四師團這般好打,中國抗戰時間極有可能會大大縮短。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在二戰,齊裝滿員被全殲的日軍正規野戰師團數量並不多,美國在沖繩打掉的第24師團,英軍在印度重創的第15,第31等3個師團,相關戰例並不多。

今天說說美軍殲滅性打擊日軍第6師團的故事。第6師團絕對是甲級師團,而且在運輸南洋的路上沒有損失,是全師團人員和裝備,全部抵達,屬於齊裝滿員的範疇。1943年5月,第6師團海運所羅門戰場。

首先第6師團就參加了在新喬治亞島上的爭奪戰,與美軍連續鏖戰,造成美軍第43師戰鬥和非戰鬥減員2000多人。隨後美軍第37師增援新喬治亞島,戰鬥繼續展開。一直到11月,第6師團再次在布干維爾島與美軍激戰,第6師團所屬第23聯隊發動了布干維爾第一次總攻擊,防禦方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師。

隨後美軍第37師,陸戰隊傘兵第1團,第2突擊團等部隊抵達戰場,美軍2個師和幾個團級戰鬥隊展開反擊,雙方相繼爆發了庫洛姆基納戰鬥,皮瓦路障戰鬥,椰樹林戰鬥和皮瓦河曲之戰,納波伊殲滅戰等等一系列戰鬥。

一直戰鬥到1944年2月,日軍第6師團發動了第2次託羅基納總攻擊。美軍第14軍的防線非常嚴密,第37師,亞美利加師負責防禦核心陣地。如果加上海軍和航空兵特遣隊和陸軍勤務部隊和支援部隊,美軍在防禦圈有62000人。

所有步兵班都分到2支勃朗寧自動步槍,前線埋設了大量電擊發汽油桶,地雷,裝滿金屬片的油桶….雙層帶刺鐵絲網,增加了沙土原木的工事,還有大量照明系統。超過10個野戰炮營提供統一的火力支援。

1944年3月8日戰鬥爆發,美軍陸戰隊第1聯隊的航空兵全天候在戰場提供空對地火力支援。92架美軍戰機以100磅炸彈和1000磅炸彈密集攻擊了第6師團所屬第6野戰炮聯隊的陣地。從3月8日戰鬥到3月25日,日軍第6師團戰敗,戰死2398人,負傷3066人。現在只剩下了4084人。1944年5月,美軍離開布干維爾,澳大利亞第2軍來到了這個戰場,6個澳大利亞步兵旅開始追擊日軍第6師團。

從1943年5月,一直戰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日軍第6師團殘部才繳械投降,此時這個師團,3個聯隊就只剩下了1700人。從1943年5月一直到1945年8月,經過2年3個月連續戰鬥,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級師團,已經窮途末路。沒有幾天的壽命了。不過,最讓我們解氣的是,我國從第6師團殘餘人員裡,找出了當年南京大屠殺的3名兇手,押解雨花臺槍斃。


深度軍事


日軍在二戰爆發前,只擁有17個甲種師團。

這些師團歷經日俄戰爭以及一戰,可以說是日軍老牌師團,日軍最精銳的師團。日軍的甲種師團採用四四制編制,戰鬥人員20,000人左右,加上一師團部和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全員共計約28000人。

這些師團戰鬥經驗豐富,訓練有素,是日軍最精銳部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甲種師團都曾參與入侵中國的戰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都陸續調往東南亞地區與英美作戰,在中國作戰的都是日軍乙種和丙種師團。

在中國戰場上,沒有一個日軍甲種師團被消滅。對於日軍的17個甲種師團,有幾個要點重點介紹下。

第一,這17個甲種師團,都曾入侵過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有16個師團被調往太平洋戰場。

第二,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是唯一一支沒有調往太平洋戰場的甲種師團;也是從中日開戰到日軍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日軍甲種師團。1945年該師團在鎮江投降。

第三,第六師團熊本師團是製造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劊子手!南京大屠殺的指揮者就是:第6師團長谷壽夫和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

在中國戰場上,我軍曾集中優勢兵力重創三支日軍甲種師團:第十師團姬路師團,第五師團廣島師團和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

第一,第十師團姬路師團和第五師團廣島師團,在臺兒莊戰役上,被我軍擊潰的。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濟南以後,我軍和日軍在徐州附近展開激戰。我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集結29萬人;日軍以第五和第十師團為主力,集結5萬人。李宗仁、孫連仲所部,打退日軍進攻,在臺兒莊地區取得大捷,殲滅日軍2萬餘人(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統計,第5、第10師團合計傷亡11984名。)

此戰,日軍5萬人,我軍29萬人,兵力對比1:6。最終在我軍付出5萬多人傷亡的代價下,殲敵2萬餘人。

第二,第十四師團是在蘭封會戰中,被薛嶽率部重創。

當時,日軍第二軍剛攻下徐州。速來與寺內壽一不和的日軍第一軍軍長香月,想搶寺內壽一手下的第二軍的風光。於是,派出土肥原賢二部(第14師團)2萬人,孤軍直插蘭封地區,最終佔領開封。這樣,國軍的豫東隴海線走廊就會被日軍截斷。薛嶽指揮手下豫東兵團的12個師,圍剿孤軍深入的第十四師團。

第十四師團首先繞過蘭封,和黃河北岸的香月部取得聯繫,日軍在黃河上架起浮橋,14師團有了後援根據地。此時,防守蘭封的第27軍軍長桂永清,怕被日軍合圍,率主力突圍,只留下手下第88師師長龍慕韓守城。可惜,龍慕韓在“掩護”主力撤退以後,打不過日軍第二聯隊,也撤退了。5月24日,日軍佔領蘭封。(其實。日軍第二聯隊是被我軍東路軍打的太急,所以,才會急著攻城。龍慕韓錯判了局勢,擅自撤兵了。)此時,開封危險了!

5月24日,直到蘭封失守的蔣介石震怒了。12個師打不過一個土肥原二。蔣介石下令:薛嶽指揮俞濟時第74軍、李漢魂第64軍、宋希濂第71軍、桂永清第27軍由東向西,第17軍團長鬍宗南由西向東,分別包圍蘭封、羅王寨、三義集、曲興集一帶的日軍第14師團。

5月27日,李漢魂率軍三攻攻羅王集,終於佔領羅王集,繳獲土肥原佩刀一把;同時,宋希濂收復了蘭封。日軍第14師團主力收縮至三義寨附近(三義集和曲興集),被薛嶽兵團包圍。

而就是剩下的6千多日軍殘部,國軍就是啃不動!

5月28日,蔣介石甚至發電激勵薛嶽等人,集中6個師,一定要殲滅殘敵:

蔣介石電文:蘭封附近之敵,最多不過五六千之數,而我以12師兵力圍攻不克,不僅部隊複雜,彼此推諉,潰敗可虞;即使攻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

可惜,日軍援軍來的太快,蔣介石的千古笑柄成了事實。5月29日,商丘被日軍西進的“華北方面軍”佔領。蔣介石下令停止圍攻土肥原,全軍撤退。

6月2日,日軍“華北方面軍”繞過蘭封,土肥原部隊得到後勤補充開始撤退中追擊國軍。

6月9日,蔣介石炸開花園口阻擊日軍,恰巧又遇到黃河汛期,形成大片的黃泛區。蔣介石致電程潛給他三點指令,第一點就是,“須向民眾宣傳是敵機炸燬了黃河堤。”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龍幕韓,安徽懷寧人,黃埔一期畢業生,陸軍中將,時任宋希濂第71軍第88師師長,孫元良的繼任。1938年6月被軍事委員會以“作戰不利”下令槍決,成為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一個被殺的黃埔一期畢業生。蔣介石居然殺到黃埔一期生的頭上,可知憤怒到何等地步,這就是武漢會戰序幕的“蘭封會戰”。



(第88師師長龍慕韓)

徐州會戰第二階段,日軍為報復臺兒莊戰役的失敗,同時聚殲李宗仁第五戰區的主力,以七個師團南北夾擊,第五戰區放棄徐州,向西轉移跳出合圍圈。就在此時,日寇華北方面軍第14師團渡黃河深入河南東部,意欲截殺西撤之國軍部隊,1938年5月17日在蘭封以東截斷了隴海鐵路。而尚在此地區整訓的第一戰區(程潛)主力部隊高達20萬人,面對第14師團的驕狂,蔣介石惱怒不已,決心圍殲之。

蔣介石的羞怒和自信是有理由的,中國軍隊僅薛嶽的豫東兵團即有12個師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另有胡宗南的第一軍和湯恩伯之第20軍團等部為預備隊,陣容可謂豪華:俞濟時之第74軍、李漢魂之第64軍、宋希濂之第71軍、黃傑之第8軍、郭懺之第94軍、桂永清之第27軍,總兵力不下20萬人,而日寇第14師團不過2萬餘人,約十比一的戰場優勢。



(第27軍軍長桂永清)

當面日軍第14師團是戰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編成地宇都宮,四單位制的甲級師團(轄第27和第28旅團),師團長是軍統戴笠的老對手、日本大特務土肥原賢二。這廝1936年因在東北和華北的特務工作成績“優異”被晉升中將,七七事變前夕在國內接任宇都宮師團長,率部在塘沽登陸再次侵華,編入華北方面軍。

1938年5月21日,中國軍隊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北面是黃河)開始合圍日軍第14師團,土肥原發現情況不妙,拼全力向西突圍,駐守蘭封的第27軍桂永清招架不住擅自撤退,卻狡猾地派通訊參謀給友鄰部隊第88師捎了個條子,要求龍慕韓務必死守蘭封,桂軍長本人卻一口氣逃出幾十公里,第88師不明就裡也棄城而去----其實應該槍斃的是桂永清,龍師長是個替罪羊。



(土肥原賢二)

日軍幾乎是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輕取蘭封,中國軍隊的合圍圈被撕開一個口子,消息傳來,蔣介石大怒,立即命令扣押龍慕韓,並以宋希濂兼88師師長,率第71軍反攻蘭封。宋希濂督師血戰三日,克復蘭封,繳獲東洋駿馬一匹命名“土肥原”;日軍第14師團突圍不成,被壓縮至黃河岸邊的三個村寨:三義寨、曲興寨和羅王寨,背靠黃河獲得水路補給,堅守待援。

胡宗南第一軍在邱清泉戰車營的配合下投入戰鬥,一舉攻克曲興寨;粵軍第64軍同時攻擊羅王寨得手,土肥原的戰刀亦被繳獲,此時日軍殘部不足6000人,僅剩一個寨子及周邊可以據守,中國軍隊三面包圍,殲滅指日可待,路透社、塔斯社等外國記者雲集觀戰,土肥原甚至做好了切腹的準備。然而,日軍甲級師團的戰力畢竟是強悍的,在飛機和黃河北岸重炮的掩護下,第14師團居然還能發動以攻為守的反衝鋒,從5月26日至5月30日,中國軍隊未竟全功,至為遺憾。



5月28日,蔣介石手令送達戰場,稱此戰若不能盡殲土肥原,將淪為“千古笑柄”。

可惜“千古笑柄”真的就這麼產生了,由於戰機延緩,日軍增援部隊已全速趕來:東南方向,第16師團和第3混成旅團連克碭山和歸德,負責防守的黔軍102師柏輝章(他家在遵義有所著名的房子)和中央軍黃傑的第8軍分別放棄陣地;北面,日軍第4混成旅團已經渡河增援,第5、第114師團正在兼程南下;東面,日軍第10師團、第13混成旅團追擊過來,中國軍隊即將陷入被反包圍的窘境,5月31日,程潛不得已下達了全軍西撤的命令。



蘭封會戰就此功虧一匱,日軍主力雲集一馬平川的河南平原,據此可直奔長江北岸威脅武漢,中國軍隊已無力阻擋。而一旦武漢失守,南京以西長江中游的國軍主力,和大批需要轉運的人員、物資和企業,將被東西夾擊,甚至撤到武漢的國民政府,都將沒有時間撤入四川,中華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怎麼辦?

1938年6月9日,黃河花園口大堤被掘開,豫皖蘇平原一片澤國,日軍雖然被阻,卻成為我們民族的一次巨大苦難。


度度狼gg


此前諸多抗日神劇將不明覺厲的吃瓜群眾們給誤導了,流氓痞子們可以一邊談戀愛一邊逞英雄,高舉抗日大旗集結一夥滿腔仇恨的隱世英雄就能手榴彈炸飛機,都能手撕鬼子了,還談什麼武器差距呢?但抗日戰場畢竟還不在橫店,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到底有多麼不可一世,一個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難打呢?


所謂的日軍的甲種師團,是二戰前採用四四制編制的17個常備師團,每個師團差不多在1.5w到2w人之間,連上後備軍的話差不多3w人不到。甲種師團之中有經歷了日俄戰爭和一戰的洗禮的老將老兵,成軍之後幾乎經歷了中國戰場之上所有的大戰事,其戰鬥力在日軍在首席之位,是日軍的作戰精銳。

就是這樣一支日軍甲種師團,我國若是想要與之抗衡,保守估計需要15萬士兵一齊上陣,而且是在日軍空軍、海軍沒有支援的情況之下,當年國軍在上海就集結了80萬人來對抗日本的8個師團。這十七個師團都曾經在中國戰場之上留下罄竹難書的惡行,最為著名的就是第六師團,一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

縱觀整個二戰,即便日軍戰敗,被殲滅的師團數量是極少的,而且基本上都是美軍的功勞。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甲種師團大部分被調往東南亞戰場,即便如此,中日傷亡比例還能維持在4:1。日軍單兵技術過硬,基層直至師團級的戰術及指揮都堪稱靈活高效。雖然後勤是日軍的一大硬傷,但是當時的日本軍人簡直就是血肉做的戰鬥機器,即便沒有了食物供應,他們也能頑抗許久。所以在整個亞洲範圍內,日軍算是頂尖的軍事力量了。

在著名的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大捷中,中國軍隊把106師團幾乎圍殲,還不能說全部殲滅,而106師不過是個乙種師團。一個日軍甲種師團的實力難以想象,我軍當時條件艱苦不談,國軍的德械師充其量就是輕裝師,缺少重機槍,步兵炮等重型武器,裝甲車輛少得可憐,幾乎可以忽略,而即便是戰馬,步槍,小型火炮數量也遠遠不及日軍,基本武器步槍除了少部分為德國原裝進口,多數為國內仿造,和日軍根本沒法打,直到抗日末期的美械師才勉強有了相搏的實力。

日軍在二戰之中給中國軍民帶來的災難是深重的,陸軍已經難以對抗,而我們甚至連正統的空軍和海軍都沒有,戰爭異常艱辛。看看我們的先烈留下的瘦骨嶙峋照片,再看看抗日神劇之中那些油頭粉面的男主角們,簡直是侮辱了這些為我們的和平生活付出生命的英雄們。


史飛卿


在抗戰初期,日軍在華北戰場就以師團為戰略單位進行攻擊。比如著名的忻口會戰,日軍主力是第五師團下的一個旅團;蘭封會戰就是日軍土肥圓師團;臺兒莊戰役也是日軍五、十師團的支隊;武漢會戰的廣濟作戰是日軍第六師團;桂南會戰是日軍第五師團。

1、板垣師團在忻口

在抗戰爆發後,板垣師團向平綏線西部進攻,先後下南口、天鎮等地。在向山西進攻過程中,所部第九旅團調往平漢線戰場,之後調往上海戰場。

可以說在忻口的日軍除了5師團21旅團外,都是各種支隊,總兵力兩萬餘人,很難達到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的戰鬥力。但在忻口的二十萬中國軍隊卻被打著防線逐步難移。

2、蘭封會戰

在徐州會戰後期,土肥原賢二率部渡過黃河向西攻擊。國軍在這一帶集結十餘個精銳師,在最初階段丟了登封,之後反擊獲勝。但土肥圓依託黃河,屢屢向國軍發起反衝擊。攻擊數日不果,日軍援軍自然抵達,在隴海線上的部隊更是開始反包圍國軍。

(蘭封會戰)

功敗垂成,只能掘開黃河大堤,以水代兵。

3、廣濟作戰

在武漢會戰期間,江北第五戰區的右翼兵團,在白崇禧指揮下迎擊西進的日軍第六師團。國軍正面抵住日軍攻擊,在側翼收復潛山等地,截斷日軍補給線。

(武漢會戰)

開始對日軍發起攻擊,同樣是攻擊不利,短期解決不了戰鬥。日軍援兵到達,國軍撤退。

(崑崙關戰役)

國軍沒有在三到五天內殲滅日軍一個師團的能力,只能是每次佔據優勢最後又功敗垂成。萬家嶺大捷、崑崙關戰役都是如此。如果能殲滅日軍一個師團,對戰史意義非常大。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日軍設立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是在甲午戰爭之後,一些作戰勇猛,戰績突出的師團被譽為甲種師團,例如臭名昭著的熊本師團,就是一支甲種師團。這種後來也成為了劃分軍隊等級的制度,當時日本的甲種師團,幾乎全部都是一等兵源,及文化素養、體質、身高等因素都達標,最低的軍官都幾乎是陸軍學院畢業的。

並且甲種師團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可以迅速成為其他師團的指揮層,例如一個乙種師團的聯隊長陣亡了,可以立刻找一個甲種師團的中隊長來代替,而甲種師團只需要副隊長出任就行。這種方式極大的保證了日軍指揮官的素質,所以日軍幾乎沒有出現過指揮官陣亡,部隊瞬間潰散的事情。

而甲種師團的火器配置也是遠遠超過乙種師團,一般甲種師團人數在25000人左右,有完整的分工。並且會有一支不錯的工兵在其中,任何地形都能快速構建合理防禦,並且攻堅戰中也會給出不錯的支援。主要的重武器是九二重機,多的嚇人。畢竟這種重機槍雖然不可靠,但是比較輕便,介入重機槍和輕機槍之間。

並且甲種師團一般都是有坦克和裝甲車的,還有數量不少的山炮、迫擊炮,口徑幾乎齊全。尤其是甲種師團戰鬥意志還特別強,有非常高的自豪感。這使得抗戰中,哪怕是蔣介石的王牌軍,也無一不是吃足了虧。直到抗戰末期,國軍才與日軍甲種師團有一戰之力。其實甲種師團的恐怖就在於這是日俄戰爭中的榮耀部隊,加上軍官素質高,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士兵戰鬥力將被無限的發掘。


小司馬遷論史




如果把日軍甲種師團放到歐洲現場那就是垃圾軍隊,連二流都算不上,因為日軍總體也是輕裝部隊,但由於亞洲現場的國家普遍裝備太差,所以日軍才驕橫跋扈,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日軍師團中有步兵,炮兵,工兵,裝甲兵等兵種,算得上合成作戰,專業化程度較高,所以戰鬥力強。在抗戰前期,中日軍隊正面對抗,傷亡比例一般都是5:1或6:1,甚至有時能達到7:1,裝備得懸殊和士兵素質的差距是中國軍隊的傷痛,為了保家衛國,中國軍隊往往是靠人海戰術來換取戰略層面的勝利,比如把日軍攻擊方向從由北向南吸引到由西向東,讓日軍一直向東打,找不到邊緣,但是人海戰術畢竟是靠人力來抗衡,損失太大。



抗戰中後期,由於得到同盟國家的大力援助,國民黨軍開始批量裝備美式裝備,而且經過戰爭洗禮的中國軍隊戰鬥力開始逐漸提升,而日軍因為兵員不足,把未成年男子徵召入伍,戰鬥力自然有所下降。到1943年之後,中日軍隊傷亡比例開始縮小,逐漸達到4:1或3:1,中國軍隊開始學會用鋪天蓋地的炮火來取代人海衝鋒。



到1945年,中國軍隊實力進一步增強,在正面戰場開始主動出擊,中日軍隊傷亡比例基本接近2:1,甚至有時可以達到1:1。



現在回到問題上來,要對付一個日軍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中國軍隊需要至少兩個正規軍軍12–15萬人,而且還要在地形,後勤補給等方面不佔劣勢的情況下才有的一拼,因為是弱國,中國在抗戰期間受了很多窩囊氣。但是無論日軍再兇殘,侵略者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


毒刺劍客


日俄戰爭結束後,鬼子的常備師團有17個,都是戰鬥力強悍的甲等主力師團。由於侵略戰爭的規模擴大,這些師團根本不夠用,日軍先後又組建了153個師團。在日軍序號為20以內的師團都是甲等師團,其中第13、15、17、18師團都是戰爭爆發才組建的甲等師團。順便說一句,鬼子的御林軍近衛師團也屬於甲等師團。

鬼子的甲等師團不但兵力充足,訓練有素,而且武器裝備先進,補充及時。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等師團的兵力為2.4—2.8萬,擁有兩個旅團,下轄四個步兵聯隊。整個師團擁有獨立的炮兵聯隊,工兵聯隊,騎兵聯隊,輜重聯隊。鬼子的甲等師團在沒有友鄰部隊的配合下,也可以獨立執行戰略層面的任務。在忻口戰役中,鬼子的第5師團就是主力攻擊部隊。

鬼子的甲等師團到底有多難打?

還是以具體戰例來說明。

1938年7月,鬼子為了擴大侵略範圍,集結了70多萬兵力發動了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為了守住武漢外圍地區,與日軍反覆爭奪陣地,多次爆發大規模血戰。10月,岡村寧次通過情報分析,判斷中國軍隊防守出現空隙,果斷派出第106師團發動攻擊。由於一路上基本沒有受到中國軍隊的抵抗,該師團突進速度非常快,成為孤軍深入的部隊。此時,薛嶽發現戰機,調遣3個軍7個師又2個旅,總計約10萬的兵力圍殲鬼子。

從10月1號到10號,中日十幾萬軍隊在萬家嶺一帶反覆激戰,雙方軍隊皆損失慘重。在兵力上,中國軍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特別是第74軍加入攻擊,給予鬼子第106師團重大殺傷。最終鬼子以損失上萬兵力結束此次戰役,史稱萬家嶺大捷。可惜,這場戰役也有遺憾,攻擊部隊本來可以活捉或擊斃第106師團的師團長,卻錯過了好機會。如果活捉到日軍師團長,那就很有意思了,對鬼子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會極大鼓舞中國抗戰的士氣。

有人可能會說,鬼子第106師團又不是甲等師團,只能算作乙等師團。事實上,第106師團是鬼子第6師團預備役人員組建的部隊,按照實力劃分,可以稱得上二級甲等師團,戰鬥力也非常強悍。中國軍隊以超過5:1的兵力還是無法圍殲第106師團,更別說幹掉真正的日軍甲等師團了。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和日軍真正的甲等師團作戰的次數也並不少。

崑崙關戰役咱們都非常清楚,這是中日兩國的王牌軍首次交手:第5軍VS第5師團。戰役過程就不細說了,重點來說說第五軍的“戰果”。

許多人認為,崑崙關戰役屬於大捷,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第5軍擊斃了鬼子第5師團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但自身也元氣大傷。第5軍以3:1的代價,傷亡約1.5萬人才拿下崑崙關。反觀日軍,才傷亡5000多人,後來崑崙關又被日軍奪取。在真正的抗戰中,日軍甲等師團非常難打,不要再被影視劇欺騙了。值得一提的是,日軍在後期將大部分甲等師團調往了太平洋戰場和美軍抗衡,不然中國抗戰恐怕會更加艱難。

參考文獻:

1.江紫辰:《侵華日軍第六師團》

2.關河五十州:《虎部隊:國民黨抗日王牌七十四軍》

“許述工作室”成員“醉臥沙場”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