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野望與現實—日本尋求擴大武器出口困難重重

泰國空軍的雷達招標結果還未有公開信息,但外界依然好奇誰會勝出。本來是一場並不惹眼的雷達項目招標,由於日本軍工企業的參與招標,成為外界的熱議話題。

日本軍工企業參與泰國雷達招標只是近年來積極進軍國際軍火市場的一個縮影,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的日本,未來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在國際軍火市場“摸爬滾打”。

日本欲向泰國出口預警雷達

2018年3月,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閣僚會議同意雷達製造商三菱電機參加泰國空軍實施的招標活動。參加招標的還有美國、歐洲等多國企業。本來預計春天揭曉,但結果遲遲未公佈,預計下半年公佈中標的公司。如果日本中標,那將成為日本防衛裝備成品的首次出口。招標對象是部署在泰國空軍北部的雷達。三菱電機將以航空自衛隊部署的J/FPS-3警戒雷達為基礎,按照泰國要求的規格提交方案。標的價格預計為10億~20億日元(約合903萬~1806萬美元)。泰國空軍計劃今後陸續更換老舊的雷達。據悉,還有10部雷達有更新需求。防衛省官員稱,“如果這次中標,也有利於今後獲得訂單”。

J/FPS-3相控陣雷達是日本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約400千米,對遠程戰機、彈道導彈具有較強的探測能力。該雷達從1991年開始運行,後期進行了升級改進,進一步增強反導能力。此次參與泰國雷達招標的都是在雷達領域建樹頗多的軍工企業,分析認為,日本在強敵林立中脫穎而出的難度很大,尤其是面對美國、歐洲國家等泰國的傳統軍貿夥伴,基本沒有什麼優勢。據外媒報道,泰國年度國防預算在60億美元左右,並無實力引進高性能雷達。日本政府內部也有聲音擔心此次投標後捲入慘烈的價格戰。而在價格戰中,以價格高昂著稱的日本武器就基本沒有優勢了。

野望與現實—日本尋求擴大武器出口困難重重

野望與現實—日本尋求擴大武器出口困難重重

2014年4月,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決議。此前日本原則上禁止武器和相關技術的出口,而“新三原則”放寬了限制,規定如果符合“有助於日本安全保障”“有助於促進國際和平”等條件,就允許出口和共同開發。日本政府認為這次招標的雷達考慮到是防禦性裝備,所以同意三菱電機參加泰國雷達招標會。

眾所周知,軍火貿易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貿易之一,並且還可以作為國家縱橫捭闔的一種工具,具有一定的政治屬性。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能夠生產大多數武器裝備,這是進軍國際軍火市場的物質基礎,而日本謀求大國地位的戰略目標決定了其加強武器出口的政治意願。但武器和政治意願只是在國際軍火市場有所作為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政治、價格和口碑等都會影響軍火貿易。日本在澳大利亞潛艇招標和向印度出口水上飛機兩個項目上的受挫,表明日本躋身世界重要軍火出口國的路還很長。

日本武器出口屢戰屢敗的背後

2007年,澳大利亞政府宣佈建造新一代常規潛艇替代現役的柯林斯級潛艇。2008年10月27日,澳大利亞國防部正式啟動了新型潛艇的預研工作,項目代號大洋-1000。澳海軍認為澳大利亞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需要在近海部署一定數量的潛艇,再加上潛艇部署海外的需求,現役的6艘潛艇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需要擴充潛艇部隊的規模,通過論證,澳海軍需要12艘潛艇。這份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大單吸引了全球眾多造船企業的關注和參與,法國、西班牙、德國、瑞典和日本等國都拿出了競標方案,為了獲得如此鉅額的訂單,各造船企業也是使出渾身解數。

日本拿出的方案基於蒼龍級潛艇。蒼龍級潛艇是日本繼親潮級潛艇後研製的又一級新型潛艇,也是日本第一型實戰型AIP潛艇。蒼龍級潛艇水面排水量為2950噸,水下排水量4200噸,是日本戰後建造的最大潛艇。該級潛艇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及新工藝,潛艇的水下續航力、隱蔽性、探測能力、攻擊威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蒼龍級潛艇柴電系統和斯特林AIP系統組成混合動力系統,先進的動力系統使潛艇可以在水下連續潛航3周左右(低於5節),水下續航力是親潮級潛艇的5~7倍。蒼龍級潛艇裝備大量的先進電子設備,其作戰指揮系統為ZYQ-4型潛艇作戰指揮系統,該系統可同時控制6枚魚雷攻擊6個目標。潛艇的綜合聲吶系統由裝備親潮級潛艇ZZQ-6綜合聲吶系統改進而來,該聲吶系統集成了艇首大型主/被動聲吶、舷側陣聲吶、拖曳線列陣聲吶、避雷聲吶等,先進且完善的聲吶系統使蒼龍級潛艇具有世界一流的水聲探測能力。該級潛艇裝備了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日本國產的89式重型線導魚雷、魚叉潛艦導彈等武器。

蒼龍級潛艇是當今世界上先進大型常規潛艇之一,各方面性能都非常優秀,其尺寸也滿足澳海軍的要求,加上進入21世紀後,日澳防務關係日益密切,外界認為蒼龍級潛艇最有可能勝出。然而,最終的勝利者是法國。2016年4月,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表示,法國已擊敗德國和日本,奪得澳洲新型潛艇招標項目,為澳洲海軍建造新一代潛艇。法國DCNS公司參與競標的方案基於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採用常規動力。澳大利亞之所以選擇法國方案,主要是因為蒼龍級是針對日本作戰需求研製的潛艇,技術上比歐洲產品封閉。反觀法國,其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潛艇出口國,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參與競標的方案能夠使用巡航導彈、水下潛航器等先進武器,性能上超出日本的蒼龍級。此外加上考慮到中國因素,促使澳大利亞最終選擇了法國方案。

野望與現實—日本尋求擴大武器出口困難重重

JFPS-3相控陣雷達

而在向印度出口US-2水上飛機項目上的停滯不前,也反映了日本武器出口之路的艱辛。印度從2014年起就購買12架US-2水上飛機開始與日本接觸,但由於價格、技術轉讓等方面的原因,交易一度停滯不前。US-2水上飛機最大航程為4500千米,印度海軍已初步計劃把US-2水上飛機部署在孟加拉灣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在那裡,它們將可以對印度洋東部地區進行偵察巡邏。印度軍事專家安吉特·帕達認為,“對於印度,US-2最具吸引力的特點是它的多功能性,並且由於短距離起飛能力而在海上搜救行動中具備實用性”。印度媒體2017年7月報道稱,印度可能重啟購買日本US-2水上飛機的交易,但目前還未有進一步的消息。

日本錯失澳大利亞潛艇項目訂單被批是安倍對蒼龍級潛艇的性能過於自信,而沒有理解澳方對潛艇的要求。日本防衛省官員稱“都是因為(安倍)急功近利,胡亂兜售”。而向印度出口水上飛機項目停滯不前,則被認為日本武器出口缺乏靈活性,是經驗不足的表現。武器設計主要針對日本需求,價格高昂、政治和武器出口靈活性不足等原因都是限制日本爭取國際軍火貿易份額的原因。以US-2水上飛機出口印度為例,日本方面的報價為1.33億美元,而國際上同級別的水上飛機單價約為1億美元(俄羅斯別-200水上飛機原計劃單價為2500萬美元,後來單價約為1.1億美元),雖然後來日本有意降價到1.13億美元,但在價格上仍沒有競爭力。在技術轉讓和合作方面,日本也出現了靈活性不足的問題,像韓國、土耳其等新興武器出口國,在這方面都是“可以談”。如果日本不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武器出口依然要面對重重困難。

技術合作是武器出口的現實途徑

在實踐中,日本為了擴大武器出口,採用了多種途徑,雖然整件武器出口並不順利,但在技術合作、武器租借等方面依然有一些收穫,前景依然值得關注。

目前正在推進的泰國雷達招標反映出日本近年來加緊對東南亞轉讓武器的跡象。“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大為放寬之後,日本官民聯手推動防衛裝備出海,搶灘國際武器市場。出於地緣政治等因素考慮,日本將東南亞視作武器出口的重點目標。近兩年,安倍政府一直在從外交層面積極佈局,為擴大在東南亞的武器租售鋪路。2016年11月,日本和東盟在老撾簽署防衛合作協議“萬象願景”,同意開展包括“防衛裝備及技術轉讓”在內的防務合作。此外,日本已和菲律賓簽署《防衛裝備及技術轉讓協定》,並正在爭取和其他東南亞各國也簽署此類協定。

當下,日本出口東南亞武器的策略主要是兩種:以政府開發援助(租借)和直接出售武器。2018年3月27日,菲律賓正式接收從日本租借的5架TC-90教練機中的兩架,服務於該國海軍巡邏工作。未來,日本可能直接將這批飛機贈送給菲律賓。除此之外,日本還向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贈送巡邏艇。目前,日本法律禁止自衛隊無償向外國轉讓防衛裝備。安倍政府已決定修訂相關法律,然後向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無償提供P-3C反潛巡邏機等二手裝備。這些贈送的武器裝備售後服務將由日本承擔,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出口軍事裝備的目標。

在直接出售武器方面,日本也通過多種方式向東南亞國家提供武器裝備,競標泰國雷達就是例子之一。在2017年日本舉辦的防務展上,日本三菱重工重點展示了一款兩棲裝甲車模型,該裝甲車不僅可能裝備陸上自衛隊,還將用於出口,東南亞一些國家對水陸作戰裝備有一定需求,是其潛在客戶。展覽結束後,日本防衛省還專門召集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各國國防部門人士開會,瞭解各國在防務方面的課題和需求,並介紹日方能夠提供涵蓋裝備運營維護、訓練指導等環節的一條龍服務,尋求向這些國家出口防衛裝備。

直接出售武器的政治敏感性比較高,但出售一些軍民兩用裝備則無此顧慮。日本已經成功向越南出口兩顆ASNARO-2雷達遙感衛星。根據日本公開的資料,ASNARO-2搭載了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該雷達最大的特點是不受天氣的影響,具有穿透雲霧、全天時和全天候的工作能力,能夠彌補光學遙感衛星的不足。從表面上看,ASNARO-2是一顆民用遙感衛星,可以作為災害發生時偵察災情和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的監測衛星,但由於衛星的分辨率較高,一定程度上可作為軍事偵察衛星。

野望與現實—日本尋求擴大武器出口困難重重

正在下水的”蒼龍“級潛艇

由於價格比較高,日本武器性價比短板明顯,日本硬拼東南亞市場難度不小。而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國防預算有限,採購裝備也是精打細算,對於日本贈送或者低租金租借的武器會“笑納”,但是對於購買“日貨”卻望而卻步。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只能一邊積極參與國際武器競標,試圖逐步獲得一定的訂單,一邊通過合作研製武器的方式獲得一些軍火出口成績。加強與美國軍事技術合作,是日本實現武器技術出口的主要途徑,而反導技術則是重要項目。1998年12月,日本以朝鮮開發彈道導彈為理由,正式決定與美國開展反導系統的研究。在反導技術中,日本承擔了一些雷達分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方面的研究。以目前正在研製的標準-3Block IIA攔截彈為例,該導彈的研製工作由美國雷神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共同承擔,日本公司主要參與導引頭、軌控和姿控發動機、二級火箭發動機和蚌式結構頭錐。據稱美國在該導彈項目上投入了近22億美元,日本也投入了約10億美元。

除了美國,日本還與英國及德國加強防務技術的合作。日本和英國正推進共同研製“聯合新型空對空導彈”(JNAAM)項目。該項目旨在結合歐洲流星空空導彈和日本AAM-4空空導彈的相關技術,研發更為先進的空對空導彈。流星配備了衝壓發動機和雙向數據鏈,可進行超視距攻擊,而日本傾其工業能力研發的AAM-4B更是世界第一款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的空空雷達,具備很高的制導精度與抗干擾能力。二者之間的合作也可謂是“強強聯合”。這是日英加強防務合作的一部分,此前英國颱風戰機還首次前往日本參加聯合演習。

2017年7月,德國國防部和日本方面簽署了“深化防務技術合作”的協議。日本駐德國大使八木毅和德國副國防部長凱特琳·蘇德爾共同簽署《防衛裝備品與技術轉移協定》。由於德國方面要求保密,本協定日本防衛省既沒有預告也沒有公佈,僅僅是外務省事後在網絡上刊登了相關內容,而相關的報道稍晚才出現。其實,德國和日本之間的軍事技術轉移協議自2015年就開始談判,直至2017年7月才簽署該協議。根據協議,日德雙方將在“防衛裝備品及技術的聯合研究、聯合開發、聯合生產和加強其它安全及防衛合作方面”加強聯合。德國官方發言人表示該協議還未涉及具體的武器裝備計劃,但日本方面對此“高度重視”。日本防衛省官員此前表示,“將與德國合作提高研製武器的能力,這對未來有積極意義”。日本有關媒體認為,此舉“將為國防科技發展開闢大門”。

結 語

自2014年制定《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以取代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以來,日本已與美國、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英國、法國、意大利7國簽署類似協定,各種技術合作項目也悄然展開。雖然在國際軍火市場,日本屢戰屢敗,但展現出了屢敗屢戰的姿態。日本武器出口前景如何?可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