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當博士後夫人遇上農村公婆,如何消除隔閡?

當博士後夫人遇上農村公婆,如何消除隔閡?

圖片來自《辣媽正傳》劇照

1

在蘇媽媽的心中,科學院是一個非常好的單位,福利待遇好,在科學院工作的人又體面,女兒能夠在科學院的後勤單位工作那是再好不過了。

蘇小茶在科學院的家屬區居住,這裡有一個很大的食堂。科學院的食堂有各種食品窗口,各種菜都有。王子航經常出差,一走就是三五天,他把自己的飯卡給蘇小茶。蘇小茶不做飯的時候,就去食堂吃一頓。

博士後王子航出差的次數多,他怕自己照顧不了妻子,就把父母從山區接到京州,讓他們照顧待產的蘇小茶。

王建平和張美蘭從老家來了,王子航把他們送到家門口就匆匆上班去了。不知道是王建平和張美蘭的性格如此,還是看蘇小茶不順眼,他們一進門就說廚房不乾淨,衛生間不乾淨。

蘇小茶是好脾氣,拿了一塊抹布趕緊擦廚房。兩個人來勢洶洶,像是生了一肚子悶氣的樣子。

“這個家哪裡比得了咱們山裡的家。”張美蘭說話了,蘇小茶知道她對自己的家懷著無比誠摯的感情,只聽她說,“咱們山裡的家院子大,上了房頂能看見鄰家。你們住的這叫個什麼家!”

蘇小茶心裡說我倒是想住從房頂上能看到鄰家的房子啊,但是城市裡的房子怎麼會建成那樣?

“你們還沒有吃飯,我去做飯。”蘇小茶去廚房開燃氣灶做飯,開了窗戶上的排風扇,排風扇旋轉起來。

只聽啪的一聲,蘇小茶愕然回頭,見張美蘭關了排風扇,對她說:“把油都吸走了!”

蘇小茶也是好脾氣,忙著做飯,沒有堅持開排風扇。小廚房裡很快瀰漫了油煙,蘇小茶咳嗽起來,把火關了,走出樓道的門在外面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她感覺到孩子在她肚子裡鬧騰起來,呼吸進去汙濁的空氣對胎兒很不利。

張美蘭走出樓道門,說:“你在外面站著幹啥?”

“以後可不能不開排風扇了!我肚子裡的孩子都在抗議了。”

“你說個啥?”張美蘭聽懂了之後,很不屑地說,“在我們那邊,哪個女人不是懷著孕在大灶臺下燒火,那煙多著呢,誰也沒像你這麼嬌氣!”

蘇小茶張了張嘴,想反駁,但想著他們剛來,不要惹出事端,就按捺下了心中的不滿。

“不是我說你,你這個身子骨兒可不行!推個碾子孩子能掉,做飯還要開風扇,風扇一轉把鍋裡的油都吸走了,那風扇轉一圈就是一毛錢呢!”張美蘭在她身後說。

張美蘭看不上這個兒媳婦,在她眼裡蘇小茶塗脂抹粉又得瑟,不是個過日子的人。

蘇小茶以前曾經聽王子航說過他媽媽的脾氣不好,可沒有想到不僅脾氣不好,說起話來也很噎人。

既然不能開排風扇,那就不要爆炒,小火慢燉就行了。她往鍋裡放入半鍋水,先煮切面,麵條煮好後撈進一個面盆裡;再重新燒水,放入西紅柿和雞蛋,放醬油和醋等調味品,水開了之後再放入煮好的麵條,一大鍋西紅柿雞蛋麵就煮好了。

蘇小茶給他們每人端上來兩碗西紅柿雞蛋麵,一是蘇小茶懷孕不能做太複雜的飯菜,二是知道他們兩人喜歡吃麵食。

張美蘭把西紅柿都挑出來扔掉,說自己從來不吃西紅柿。蘇小茶好脾氣地對她說:“您不吃蔬菜可不行,人要吃蔬菜身體才健康。”

張美蘭說:“我們喜歡吃黃米湯,滾上一鍋黃米湯就夠了。”

他們的方言把“煮”叫“滾”。

張美蘭把各個房間都看了一遍,對蘇小茶說:“看如今,就你最享我兒子的福,我們倆老都沒有你沾他的光多。他那幾個姐妹就不要說了,將來你們吃好飯,別忘了給她們分點。”

一席話說得蘇小茶愣愣的。

2

張美蘭神情得意:“要不是我養的好兒子,你能到京州來?”

王建平悶悶地說:“這回你懷上了,是啥個意思?”

“什麼是什麼意思?”蘇小茶不懂。

王建平說:“等生了,這個不上戶口,讓我們倆老抱回家去養。”

蘇小茶詫異地抬起頭,見王建平的態度是認真的。

“爸媽,這怎麼可能呢?”蘇小茶不高興了。

“咋?我們的孫子抱回去養咋了?再說你們掙夠了錢也得回村裡住。”張美蘭說。

蘇小茶忽然懂了,這兩人口口聲聲讓他們回農村住,是怕兒子和媳婦不管他們,農村有養兒防老的思想。

可是蘇小茶他們如今沒有錢,生活窘迫。等她也上班掙錢了,她願意回報王子航的父母。

王建平和張美蘭不知道她心裡想的是什麼,看她不說話,更生氣了:“咋了?我們的孫子,我們抱回去咋了?”

蘇小茶嘀咕著,心裡想也許他們真的想讓他們回家種地?那讓王子航讀書幹什麼?簡直難以理解他們的思維。別人家的媳婦懷了孕,公婆是高興的吧?到他們這裡卻是一臉的不高興。別人家的兒子在京州做博士後,做父母的是高興的吧?到他們這裡卻氣得不得了,蘇小茶聽見他們在電話裡對王子航說你為啥要上博士後?讀個初中就夠了,誰讓你一不小心讀到了大學,還讀書讀個沒完了?中國字都讓你認全了吧?

她的性格太好,沒有爭辯,轉身去洗臉了,洗完後她開始擦抹護膚品。

張美蘭走過來,拿起她放在桌子上的面霜,看了看,問:“你這一小盒子油多少錢?”

“二十塊錢,很便宜。”蘇小茶回答。

“這一小盒擦臉油,就二十塊錢?敗家啊!”張美蘭說。

蘇小茶愣了,心想別人都用的美寶蓮,我用的妮維雅已經是最便宜的護膚品了。

“依我說,女人結婚了就不要抹臉了,女人結婚了還抹什麼臉啊?”王建平也說。

蘇小茶哭笑不得,連忙轉移話題,“爸媽,你們來了,晚上咱們去對面的飯館裡吃涮肉吧,我還有一些錢。”

果然王建平說有錢也不能亂花,張美蘭說自己吃肉會噁心。

蘇小茶想開導一下他們:“爸媽,人活著不能太委屈自己,護膚品、飲食不能太差。雖然我現在待產,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可是我來的時候帶了一萬元過來,你們不要太擔心錢的事。”

王建平對蘇小茶說:“小茶,這次我們來就是為了這個事兒,你這一個孩子先不要報戶口,城市的戶口有啥好上的?我們倆老抱回去山裡養著,將來好給我們頂門立戶。”

蘇小茶愣了愣,心裡琢磨著他說的話是在開玩笑還是真心話。

張美蘭說:“就是,在山裡要是沒有一個男人頂門立戶就會被人笑話死。這一個娃不管是男是女,我們倆老都要。”

蘇小茶發現無法說清楚,無語到極致,她說:“你們和王子航說吧。”

王建平和張美蘭到房間睡覺去了。

蘇小茶擺弄著自己的首飾,看了一會兒言情小說,悶悶不樂地躺在床上假寐。

她和公婆之間,不僅僅是代溝的問題了,還有地域和思想的差異。

最後晚飯還是沒有出去吃,張美蘭以痛恨的態度表現出了對城市肉食的厭惡,她不停說:“我吃肉會噁心!”

蘇小茶蒸好了米飯,為他們從食堂買了一份扁豆燒肉和紅燒豆腐,還買回來了幾個奶油小麵包。她從少女到少婦的角色轉變得很快,勤儉持家,米飯自己蒸省錢,來不及做菜了,去食堂買兩個菜回來招待公公婆婆。

王子航下班回家,看到的就是兩代人同堂這樣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他的妻子笑靨如花,賢惠勤快地把飯菜端上桌,屋子裡飯菜飄香。他的臉上泛起了一絲微笑,他希望的就是這樣,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坐在一起吃飯。

王子航去洗了手,心裡非常欣慰,他願意父母和妻子坐在一起,他們都是他的親人。

沒有想到張美蘭說自己吃肉會噁心,她把扁豆燒肉裡的肉全部夾給了王建平。然後她又問米湯呢?她說自己每次吃飯要喝兩大碗米湯,要不然嘴會幹。蘇小茶一臉的茫然,不知道什麼是黃米湯。王子航給她解釋說,黃米湯就是小米熬成的稀粥。

張美蘭不吃飯,坐在那裡等著要喝黃米湯,她還不會使用煤氣灶。

“我給您做一碗雞蛋湯好不好?”蘇小茶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喝黃米湯。她不擅長廚藝,最拿手的就是雞蛋炒飯和雞蛋湯。

張美蘭瞪她一眼,大聲說:“你懂個啥?黃米湯是養人的。”

王建平看了一眼妻子,說:“一頓不喝黃米湯咋了?”

張美蘭的脾氣很大,啪地把筷子一放,“咱們家裡吃飯哪一頓不喝黃米湯?”

王建平不吭聲了,他看起來有點怕妻子。

於是王子航出門去對面超市買了一袋子黃小米,開了煤氣灶熬黃米湯。

蘇小茶有些無措地站在那個狹小的廚房裡,看著王子航熬黃米湯,悄聲問:“為什麼每一頓飯都要喝黃米湯?”

王子航頭也不抬,回答:“因為我們老家沒有蔬菜,人們如果不喝黃米湯,他們的腸胃會不舒服。”

王子航為張美蘭熬好了米湯,她喝了兩大碗,吃了一個奶油小麵包,說這是京州的饅頭,吃一個就飽了。

“這裡的吃的哪有家裡的好?”張美蘭喝著黃米湯,說話了:“都說京州多好,我看也沒什麼好!”

如果蘇小茶夠聰明,不接她的話茬也就算了,偏生蘇小茶做幼師做出了職業病,話特別多,問道:“您說京州怎麼不好?”

張美蘭大聲說:“在咱們家裡還能吃個南瓜飯,這裡的飯要麼把人鹹死,要麼就是辣翻天。”

蘇小茶驚奇地睜大了眼睛,心想這位婆婆不好伺候啊。這個時候王子航接過話頭來,對張美蘭說:“媽,食堂裡的菜都調料多,你要是不喜歡吃,我們在家裡給您做菜,一點兒調料都不加。”

張美蘭氣哼哼地說:“都說京州的飯好吃,我看一點兒也不好吃。我別的沒吃出來,吃了好多醬油!醬油是能經常吃的嗎?”

一席話弄得蘇小茶不知道張美蘭到底想吃什麼,她性格單純,問:“您喜歡吃什麼?”

張美蘭說:“我要吃發糕,你們這裡有嗎?”

沒等蘇小茶說話,張美蘭大聲說:“說京州好,京州連個發糕都沒有!”

蘇小茶說:“外面一定有賣發糕的,您想吃,我給您買。”

張美蘭說:“你倆啥時候不工作了回老家住?那才是你們的家。”

王建平說:“咱家的好窯洞都是給你們留著的,你們不住就會塌了。為了窯洞不塌,你們得回去住窯洞。”

蘇小茶真的不懂,別的農村的父母都是很想來城市生活,或者希望在城市有一套房子,而王子航的父母總是想著把他倆拖回農村去。

王子航對張美蘭說:“哪裡不是家啊?非得山裡才是家?有人才有家啊!”

張美蘭大聲說:“外頭兒的家不是家!山裡的家才是家。”

王建平怕妻子,此時見氣氛不好,連忙打圓場,說:“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

四人沉默地吃完飯,吃得都不自在。

3

王建平和張美蘭出去遛彎兒了。蘇小茶對王子航說:“你媽那個胃口,我實在是不懂啊!吃飯要喝好多稀飯,我看出來了這是在灌一個水飽,不至於啊,咱家又不是吃不起飯,這是你媽的飲食習慣不好。”

王子航向她解釋:“我們那裡不生產糧食,地很少,都是石頭山。我父母珍惜糧食。”

“為什麼不搬遷?”她問。

他回答:“他們能上哪去?外面沒有他們的生活空間。”

蘇小茶很快發現兩代人生活在一起的不和諧,不僅僅因為是兩代人,最大的原因是張美蘭和王建平對待飲食的態度。無論蘇小茶做多少飯,張美蘭一定會說做多了,而且堅決不吃肉,不喝牛奶,不吃任何有營養的食物,只吃糧食不吃蔬菜!以他們的話就是:“我怕吃了上火!”

張美蘭經常如此說:“這個飯這麼多油,不嫌上火嗎?”

王建平厲聲說:“你吃雪也會上火!”

蘇小茶對她說:“要不咱們到別人家看看人家怎麼吃飯,我只做每人一碗飯加一碗菜的量還說多了。”

王子航說以後他來做飯,他說自己對飯菜的量掌握得好,不會剩下飯菜。

實話說,張美蘭非常勤快,家務活兒幹得多。她每頓飯必做米湯,也就是小米熬成的稀粥。

張美蘭一定要蘇小茶每頓喝上一大碗小米稀粥,其實蘇小茶很想吃雞蛋、喝牛奶,或者燕麥和麵包也行。

張美蘭喜歡挑毛病,比如大清早蘇小茶還迷迷糊糊地睡著,就被她的大嗓門吵醒了,她對王子航說:“我翻了你的鞋櫃了,你的鞋墊都壞了,怎麼這麼不會收拾自己?不成個人家,我把你的鞋墊都收拾利落了,我走馬給你做幾對鞋墊出來!指望著你那個媳婦,做不出鞋墊子來!”

走馬就是立刻的意思。

王子航的聲音,“媽,小茶還睡著呢!”

比如每次蘇小茶炒菜往鍋裡倒油,她都看著,然後高聲大嗓地喊:“油又倒多了!在京州生活不會省儉不會過日子可是不行!你如今吃的是我兒子的,多了你這一張嘴,油放那麼多,菜都被油泡著!”

“媽,小茶是孕婦,她想吃好的。”王子航連忙打圓場,他感激妻子願意和母親同住。母親在山裡這麼多年,吃了這麼多年的苦,在自己身邊生活一陣子,多少享點福。

張美蘭說:“清炒白菜吃了不上火,生孩子時好生,你吃那麼多,吃胖了孩子不好生。”

蘇小茶生氣了,被她刺激到了:“可是我想吃砂鍋,想吃烤肉。”

“別那麼大聲嚷嚷嘛!”王子航扶著她的肩膀出了單元房的門,悄聲對她說:“我陪你去吃砂鍋。”

蘇小茶呆了一下,立即挽住他的手臂,說:“你發錢了?你真好!”

蘇小茶歡歡喜喜地和王子航出門去了。

張美蘭惡狠狠地說:“還砂鍋!還烤肉!倒是會吃!害了饞癆病了?”

王建平悶悶地說:“你懷孕的那陣子不也稀罕吃好的?讓我出山去給你買肉吃。”

蘇小茶發現張美蘭對吃飯極度挑剔。有一次,蘇小茶從食堂買來了肉餅,說熬一鍋粥,再拌上一個黃瓜,既簡單又經濟實惠。張美蘭不答應,一定要按照她的吃法,要熬黃米湯,蒸饅頭。蘇小茶說自己已經買來了肉餅,張美蘭就讓蘇小茶把肉餅放進冰箱裡明天再吃。在這個時候,王子航會說:“晚上吃肉不好消化。”

而蘇小茶把飯菜放進冰箱,張美蘭又說冰箱走氣味,冰箱把飯菜都弄得不新鮮了。家裡有饅頭你為什麼要買肉餅?你不看看冰箱裡有什麼就一直買!

反正一天三頓飯菜必須依著張美蘭的想法來做,而且張美蘭喜歡數落她,盯著她的一舉一動,特別看不上她看書。

蘇小茶曾經問過王子航:“你媽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王子航如是回答:“我媽就說你不會收拾家,不會幹家務,這些事情上說你,其他沒有說你。”

而王子航的節儉讓蘇小茶不可理解,洗髮水用完了,蘇小茶把洗髮水瓶子扔到垃圾筐裡。王子航看見了,拿起來洗了幾遍洗髮水瓶子,在瓶子裡兌上水,說還可以洗三四次頭髮。

蘇小茶對他說:“過分了,你這樣做像葛朗臺。”而這時王子航就會很生氣,說:“再有錢也不能敗家。”

王子航那個大山深處的龐大家族體系還在貧困線上掙扎,與王子航同輩的人不像老一輩那麼保守,他們來過城裡之後漸漸有所覺悟,要讓孩子上學。不能不說山裡的人很聰明,幹起來了各種生意,有人做起了根雕生意,就是樹根雕刻。沒有經過培訓的山裡農民做的根雕竟然很有藝術性。

而王子航作為從大山裡出來的鄉親,他們在重大的家庭事件上都會想到他。作為鄉親們眼裡“王五千”的存在,王子航說:“我就當自己在做慈善事業了吧。李連杰還做慈善事業呢。”蘇小茶當時問他:“你是李連杰嗎?”

蘇小茶不知道王子航自從博士後入站有了收入之後,他的大姐夫要蓋窯洞向他借錢,他的二姐夫要開一個窯廠也向他借錢,他的五個姨每個人都向他借錢,王子航是來者不拒。以他的話說就是他們過得太苦了,自己有錢一定要借給他們。

王子航支撐的不是他的家,他支撐了八個大家庭。

有一次,手邊實在沒錢了,他向蘇教授借了五千元給了他的姨的兒子做生意買鋼材。蘇媽媽這才知道了王子航那龐大的家族體系,驚呼:“這是一個無底洞!”

博士後家庭的酸甜苦辣,可謂一言難盡。

本文摘自《博士後的陪讀夫人》

-END-

林緋,擅長寫古代言情、女性玄幻、都市情感、歷史傳記題材。2002年,其所寫短篇入選第十三屆“齊越節”經典朗誦稿。2005年發表靈異中篇《胭脂血》《盂蘭會》。2009年出版言情長篇小說《絕美探花擄皇妃》,同時在雜誌上連載。2013年出版童書系列《競速少年》三本。


-相關閱讀-

《博士後的陪讀夫人》

當博士後夫人遇上農村公婆,如何消除隔閡?


About us

真誠講述世間每個平凡人的職業和人生故事

帶你遇見“一千零一種人生”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