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河北易縣清西陵龍泉峪,清道光皇帝的慕陵就坐落在這裡。自雍正皇帝新闢西陵為皇家陵寢地之後,乾隆皇帝就為今後各代皇帝的陵寢該如何安置而煩惱,最終他做出了決定:今後各代皇帝的陵寢在東陵和西陵依次輪換安置。因此乾隆皇帝就將陵寢建在了東陵,嘉慶皇帝的就建在了西陵。按照這個制度,道光帝的陵寢應該在東陵才對,那怎麼又建在西陵了呢?咱們就從道光皇帝曲折的建陵過程說起吧。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慕陵龍鳳門

道光皇帝繼位後,確實在東陵的寶華峪建設了自己的陵寢。歷時六年建成的寶華峪陵寢剛過一年,就發現地宮進水,這讓道光皇帝極為惱火,將當年負責陵寢建設的官員重罰裁撤,並立即開始在各地尋找萬年吉地。其實乾隆皇帝的陵寢也曾進過水,但經過改造修繕是可以解決的,但道光皇帝態度堅決,必須重建。最終西陵的龍泉峪讓道光皇帝極為滿意,他也不管祖制如何規定,就將自己的陵寢定在了這裡。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隆恩門

道光皇帝是清代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對眾多的傳統或祖制都進行了改革,厲行節約,杜絕浪費。但在自己陵寢的問題上,他又表現得非常矛盾。在將陵寢定在龍泉峪後,他命令將東陵寶華峪陵寢全部拆除,所有木料都運至龍泉峪。這一建一拆,耗費可謂巨大。在龍泉峪再建陵寢時,他多次強調要縮減規模,神道不接至大紅門,取消了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明樓等建築,因而形成了與其它帝陵風格迥異的陵寢形式。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隆恩殿

沿著慕陵的神道一路走來,可以看到一面華麗的龍鳳門,正面鑲嵌琉璃盤龍,背面鑲嵌鴛鴦荷花圖案,寓意帝后永結好合。走過隆恩門,來到隆恩殿前。隆恩殿採用單簷歇山頂,看起來並不起眼,但細細看來,奢華程度卻令人咂舌。整座隆恩殿全部採用金絲楠木建成,不施彩繪,原木色彩,但在木質表面採用浮雕手法雕刻了1096條楠木雕龍,不論木材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都極其昂貴。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楠木雕龍

來到隆恩殿的後面,一條筒子河上架設三座三孔平橋。地宮內設兩條龍鬚溝與筒子河相連,以解決地宮排水問題。這是清代陵寢中第一座設置下水的陵寢。平橋後的陵寢門由一座石牌坊代替,有點不倫不類也算是一大特色吧。陵寢園內地宮上方建設方形月臺,月臺正中建一寶頂,寶頂周圍環砌一圈圍牆作為寶城。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陵寢門

如果只從表面上看慕陵的建設規模,並不會覺得奢華,相反還覺得符合道光皇帝節儉的作風。但是如果你對古代建築知識有所瞭解,就會發現慕陵的所有牆體與其他陵寢有很大的不同。慕陵的牆體全部採用澄漿磚幹擺到頂。所謂幹擺,俗稱磨磚對縫,是一種工藝高超、工序複雜、費工費料的砌牆方法。通過磨磚的方法使得磚縫細如髮絲,甚至幾無磚縫。而磚與磚之間全用細灰粘接,渾若整體。幾乎沒有哪座建築會完全採用這種高成本的砌牆方法,然而慕陵做到了。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慕陵陵寢

在位29年,一向以儉樸自詡的道光皇帝,卻用了近15年的時間為自己建造陵寢,而且是兩建一拆。單就慕陵的建設成本就達243萬兩白銀之多,已經與雍正皇帝的泰陵相當,再加上寶華峪陵寢的一建一拆,總計耗銀數量為清代皇陵之最。這也體現出道光皇帝人性中自私與虛偽的一面。

遊覽清西陵,看看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為自己建造的最昂貴的皇陵

慕陵陵寢

最後再來說說道光皇帝為什麼堅決地把自己的陵寢改建於西陵,地宮透水事件真的就是唯一的原因嗎?在道光皇帝之後,東陵又建起了咸豐皇帝的定陵、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等等,也就是說東陵並不是沒有可再建陵寢的地方。究其原因可從他留下的一些詩句中窺得端倪。道光皇帝是個極其孝順和有依賴心理的孩子,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希望自己的陵寢可以緊靠父母的陵寢,以“長膝於父母跟前“。將陵寢建於嘉慶皇帝的昌陵之側,正好實現了他心中多年的”子隨父葬“的夙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