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葫蘆套爬山

一六年 我和妻子、兒子去了一趟位於曲阜市吳村鎮九仙山腳下的葫蘆套民俗村,那是曲阜創建國際文化慢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葫蘆套爬山

葫蘆套爬山

在參觀完葫蘆套村之後,我們來到村頭的文化走廊,這裡有孔子授課雕塑,還有論語走廊。

葫蘆套爬山

順著文化走廊向西,是上山的路。山看上去不很高,看著山頂就有想爬到頂的感覺。於是和妻子、兒子說好,要到山頂那塊看上去跟像檯曆樣的大石頭前看看,照個像的,體會一下站在山頂的感覺。

山路基本上沒有現成的,也不存在“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的情況。我想先上南邊的山頭,再從山頂去北邊的山頂,也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妻子嫌累,讓我自己去,只是說好在村西的扇形大岩石那裡匯合。

上山的路是曲折的,沒有路,只有目標。腳下除了石頭就是乾枯的小灌木,比我高的樹木不太多,帶刺灌木的比較多。在山上,我撿了兩根比較結實的樹枝,一手一個,協助爬山、防滑,也能打掃荊棘。爬山看到的與山下看到的情況截然不同,本來的一個白點,走到跟前卻是很大的岩石。山頂的岩石基本是砂岩,地上有不少粉化的沙子。

爬山挺辛苦的,一路的灌木,劃拉鞋子、褲子和衣袖是不可避免的,幸好手上有兩根樹枝,總算是身體沒受傷。

上山是不容易的,即使用了兩根樹枝,岩石陡的時候還是需要用手攀爬的。雖然不大的山,我卻理解了《西遊記》裡師徒四人翻山越嶺的艱難情形了,也想到了“山路十八彎”,上山何止十八彎?!

山上的樹木不太稠密,可一個人上山還是要小心的,畢竟不熟悉,還好手裡有兩根結實的樹枝,除了協助爬山外,也可以壯膽兒,防身吧!

山越爬越高,漸漸有了樹林, 都是乾巴的樹枝,還沒有葉,甚至芽都還看不清,在稀稀落落的林中,依然看得見山頂,只不過在前進的路上,時常要繞著前行。

手機的信號越來越弱,在半山腰接了妻子一個電話,告訴她找個木棍好爬山後,就在也沒能打通電話,用微信拍的小視頻也是發送失敗。臨近山頂,我撥打妻子的小號,居然提示我不能撥打……號,跟以前去外地時候一樣,我不確定是信號不好?還是這裡是不是濟寧的邊界,收到了泰安的信號?以前聽說過這種情況。

臨近山頂,岩石更多,基本以砂岩為主。岩石是散亂的,有堆在一起的,讓我想起了如來佛壓孫悟空的五指山,大概是這樣的吧?也有羅一塊的,像是老天專門這樣放的,看著就不穩當,感覺風大了會掉下來。走在這樣的石頭邊,自然也多了份小心。

回頭往下,看得出,山上在修路,幾乎快修到山頂了,不過盤旋曲折,繞得路遠,泥土、石塊很多,更髒。這個山還是開發階段,以後會更好,可以坐著車上山。各有各的好吧,我所走的上山路,必是絕對的原生態,別樣的風景。

終於我一步步靠近南山頂,是五六塊大岩石組成的,要想爬到最頂的岩石,就要手腳並用了,當然也離不開一路上的兩根木棍作助手。山頂的風大了許多,每爬上上一塊岩石我都小心翼翼的,工作多年,“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終沒有放鬆,在這裡爬山要求我必須謹慎!因為我是一個人上山,手機沒信號,而且電也不多了。可不服輸的我,也要求自己要站在山最頂看風景,體會那種“會當凌絕頂”的感覺,只有體驗了才知道的居高臨下的感覺!

當我爬上最高的那塊岩石時,心中的喜悅與興奮,只可體會,只可感覺,想象是不全面的,只有上去了才知道。在山之頂我的身體是半蹲著的,手還扶著腳下的岩石,風太緊了,岩石並不大,不足兩平米,沒有退路,我不敢輕易的站起來。因為只要身體不穩,一隻腳動了,就可能掉下去,周圍除了岩石就是懸崖。

我半蹲著身子,放開喉嚨“啊……啊!”了幾聲,是我在平時生活中都沒有過的,在這裡,我感覺不到任何的一點壓抑,聲帶和喉嚨是自然的,完全放開的,多長時間沒有的放鬆,如此輕鬆,如此自然。我又對著偏北的山喊了幾聲兒子的名字,沒有回應,大概沒聽見。

已經到了山頂,終於還是決定要站在最高的岩石上體驗一下,我一手一根樹枝,半扎馬步,腳上、腿上集中了全身的力氣,慢慢站起來。看山下的停車場像一朵花兒,村子是那麼小,來時的路成了一條線。特別而獨有的體驗!體會最深的還是山頂的風,儘管我站得很穩,可直覺告訴我,自己堅持不了一分鐘。就這樣,我總算站在了最高處,儘管時間如此短,儘管沒有昂首挺胸得站著,儘管不敢站著大聲得呼喊,可在大風中立於山頂之上是我的自豪!是我的驕傲!

最主要的是我時刻把握了“安全第一”,又獲得了在風中立於山之巔的豪邁與刺激,那一刻的我是脫俗的!自由自在的!我是勝利的!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