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有許多窮兇極惡的宦官,也有貪汙作惡的奸臣,但更多的還是清正廉明、敢於直諫的好官,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位清朝的清官——孫嘉淦。孫家淦出生于山西興縣一個貧苦的家庭中,他自小愛讀書,立志要做個清官,功夫不負有心人,康熙五十二年的時候孫嘉淦就考中了進士,自此步入了仕途,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在官場中,孫嘉淦一直以敢於直諫而出名,雍正帝曾評價他說:朕從即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能得到雍正帝這麼高的評價,實屬難得,不過孫嘉淦也著實配得上這評價。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駕崩之後,乾隆繼位,他再次上疏——《三習一弊書》,直言不諱,得到了乾隆帝的讚賞。《三習一弊書》也被稱為了清代“奏議第一”。對於皇帝來說,有孫嘉淦這樣一位諫臣實屬難得,而對於百姓來說,有孫嘉淦這樣一位清官,也實為大幸。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乾隆年間,孫嘉淦時任刑部尚書,當時河南鄭州有冤案,乾隆帝多次派欽差前往查案,都沒能得到滿意的結果,無奈之下,乾隆只能命令孫嘉淦親自前往鄭州走一趟,終於,孫嘉淦一次就將疑案冤案審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了當地百姓一個公道。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後來孫嘉淦做了直隸總督,也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清初的時候,由於糧食短缺,曾經下令不允許百姓釀酒,孫嘉淦瞭解了情況以後,便上書朝廷,說民間釀酒不浪費糧食,只用麥皮、穀糠等,若一直禁止下去會引起大家的怨言,自此以後,這項措施才被取消。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還有兩次,有人被誣陷了,在嚴刑逼供之下,無奈屈打成招,被判處了死刑,孫嘉淦知道了以後徹查翻案,才還了老百姓一個公道。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太過清正廉明,所以65歲的時候,孫嘉淦辭官准備告老還鄉,才發現自己為官這麼多年,什麼都沒有留下。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都說秀才出去做了官,老了以後是要衣錦還鄉的,可孫嘉淦卻是兩袖清風,他越想越難過,別人都衣錦還鄉,可自己身居高位多年,卻什麼都沒有,回去豈不是要讓人笑話?無奈之下,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裝了十幾箱磚頭回家,反正大家不能來看他的箱子,就會以為他是帶著金銀財寶吧,於是孫嘉淦就這樣上路了。

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可沒想到這讓有心人知道了,報告到了皇帝那裡,說孫嘉淦表面清廉,實則貪汙了許多財產,乾隆皇帝一聽十分生氣,便派人去清查此事,可沒想到這箱子一打開,裡面裝的都是磚頭,這個事實讓乾隆皇帝非常震驚,瞭解了來龍去脈之後,乾隆皇帝感念孫嘉淦為官多年,敢於直諫、勤勤懇懇,便下令將他這十幾箱磚頭都換成了金銀財寶,也算是對他多年來清正廉潔等一個獎勵,還是好人有好報啊。清官太窮,無奈拉十多箱磚當金銀回鄉養老,乾隆下旨全部換成真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