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親戚之間沒有和平分手這一說

親戚之間沒有和平分手這一說

不知道其他地方是用什麼詞語,在我的家鄉我想要表達的情況就是斷親。我為此在網絡上搜索了斷親一詞,解釋簡單粗暴:斷親是不再是親戚。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悲涼且不合理的解釋。

親戚關係,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都在那裡,永遠存在。

親戚關係不是外交關係,外交關係是國家間通過簽訂協議建立的一種關係,親戚關係卻不是這樣。親戚關係是基於血緣的天然關係,從出生或者尚未出生便已確立。外交關係可以選擇,親戚關係卻不能選擇。

斷親是經過複雜原因後的一種雙方妥協和“默契”的選擇。

走親戚這個詞很好,親戚區別於普通關係的一點是走動頻繁,當親戚之間彼此不再走動時候,這個關係就面臨停滯的風險。為什麼不再走動,是因為有了矛盾,有了一種在雙方看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些矛盾可能是涉及價值觀、誤解等等。親戚關係是人社會性的一個重要特點和需求保障,因此親戚雙方都清楚,這種關係血濃於水,不能輕易放棄,同時,因為彼此對待這一關係期待值很高,遇到小的分歧很容易或者不需要處理,當遇到巨大分歧時,對彼此要求也會更高(我是你的親戚,你就應該更信任我,就應該對待我更熱情,就應該理解我),這時當缺乏有效溝通時候,就容易出問題。

所以所謂的斷親原因主要是缺乏溝通,彼此都自以為對方應該理解自己的想法,然後拒絕溝通,關係會變得嚴肅起來,然後惡化。假如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加上天然的親戚關係的加持,起碼做到求同存異是可以的。

缺乏溝通、溝通不暢是親戚關係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人很容易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很容易記得自己做的好的事情而忘記別人的好,很容易習慣性忘記自己疏忽和錯誤而記得別人做的不對的事情。這是人人都會犯的錯,這是人的弱點。

缺乏溝通是導致很多關係出現問題的原因,親戚關係也不例外。就像情侶之間缺乏溝通會導致分手,溝通不暢會導致漸行漸遠一樣,親戚也需要溝通,不僅要走動,還要有想法和心理的互動。溝通是處理關係問題的關鍵。兩個獨立的個體經歷、想法是有很大差異的,當彼此缺乏溝通,都是憑主觀猜測、道聽途說,是很容易產生誤判,導致誤會越來越深的,當雙方能夠有效溝通,讓彼此知道自己的想法,做事的出發點、目的,就能夠達到最大化的一致,或者及時的解決分歧,避免矛盾。

親戚關係有天然的親近因子,如果因此認為雙方不需要溝通,那麼隨著個體經歷的不同,想法和判斷也會逐漸差異,僅靠天然的親戚關係,是很難維繫這一關係的發展。因為這一關係的先天后天因素,它強大的牢固性決定了斷絕之後的修復性困難。所以,人艱不拆,親戚之間謹慎斷親,想想曾經的感情,有什麼事不能坐下來商量,為何要做最熟悉的陌生人。說到這兒,親戚關係又像情侶關係。但是,關係建立的方式不同也決定了親戚和情侶的關係修復方式不同。情侶之間可以說:分手之後還能做朋友,實在因為性格不合,無法繼續在一起,所以選擇分開,和平分手。但是親戚之間卻不能這樣,親戚之間不會說先斷絕,以後還是親戚,同時性格問題也不是問題。

休言斷親,加強溝通,斷親是不應該出現的,也是自私且不負責的

一個始終存在,不能割棄的關係,為什麼會中斷呢?雙方不願意溝通了,這是自私的不負責的表現。矛盾的本質對立統一關係,因為有血濃於水的關係,所以對待彼此之間經濟利益不是對立的根本,彼此之間的對立極可能是因為對待事情的看法和理解上的差異,同時這些差異是可以通過有效溝通來解決的。《老子》:“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意思就是家庭親屬不和睦,才有了所謂的孝慈;國家陷於昏亂,才有了所謂的忠臣。選擇斷親是自私且不負責的表現,心中的孝順和慈悲去哪兒了。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當面對問題時候不是破罐子破摔,不是指責彼此,而應該冷靜反省自己,然後在適當時機加強溝通,解決問題。真正的人應該是頭可斷,親不可斷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