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古公亶父:管理民眾負面需求,轉危為機

古公亶父:管理民眾負面需求,轉危為機

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

——《史記·周本紀》

初讀這段故事,古公亶父勵精圖治,指導民眾耕種,積累德行,普施仁義,國人都愛戴他。戎狄看著周朝興盛起來,就想掠奪其財富。古公亶父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對戎狄要錢給錢,要地給地,要民眾給民眾,就是不願意發動戰爭。但人民不答應,為了避免衝突,於是遷移到其他地方居住,感慨古公亶父的仁德。

但結合地圖再讀的時候,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周朝在緊急關頭,不是漫無目的的遷移,而是目標明確的遷移到了岐下這樣一個“風水寶地”,不由得讓人懷疑“遷都”這件事蓄謀已久。

一、遷都是周朝前期統治者們一直想要做的工作

1、遷都前後的都城地理位置及其周邊環境

古公亶父:管理民眾負面需求,轉危為機

周遷都前後的都城地理位置及其周邊環境

(1)遷都前豳地,在現今中國陝西省彬縣,旬邑縣西南一帶,即圖中橙色圓圈位置,多山地,但沒有險要的大山或大河,基本上無險可守,很容易被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攻擊。

處於商朝與戎狄的交界處,離商朝的都城較遠,之前離戎狄也比較遠,屬於三不管的地界,適合初創期,但不適合長遠發展。

(2)遷都後岐下,在現今中國陝西寶雞的東北部,大概在圖中黃色橢圓位置,與西安同處於關中地帶,而西安則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十六朝古都。當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地勢險要,戎狄要攻打的時候會相當困難,離商場的國都又比較遠,非常適合建都。

2、之前為什麼不遷都?

(1)周朝統治者出身貴族,曾經世代為國家農業部長,戰略格局肯定是有的,知道豳地僅適於初創期,沒有長遠的發展。在公劉時代,曾經巡行考察過漆水、沮水、渭水周邊的情況,對關中西部地區的地形非常熟悉,知道岐下適合建都。

(2)但當時民眾的歸屬感有限,依舊是鬆散型組織,還沒有成型的國家機構。而遷都雖然符合國家戰略發展,但對民眾來說,無疑是件勞命傷財的事,盤庚遷都的時候就遇到了民眾極大的阻力。正面引導遷都,在民眾來去自由、忠誠度有限的情況下,遷都必然意味著民眾的流失,如同消費者專場對應的消費者流失。即使經過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到古公亶父時期,依然要謹慎對待遷都這件事。

二、遷都的契機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周朝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大量百姓歸附,人民富足。商朝的疆域太大,實力有限,主要集中精力應對國內貴族以及國外東夷的鬥爭,無暇顧及西部。但被跟前的戎狄盯上了。

1、周朝有沒有實力應對戎狄的薰育族的侵擾?

《史記》中沒有明確記載當時周朝和薰育族的實力對比,但我們可以從側面加以瞭解。

(1)當時商朝的對外政策,主要應對的是東部的東夷,而不是西部的戎狄,從商朝的大政方針來看,可以知道當時戎狄的實力不是太強。

(2)西周已經在豳地建都城,說明民眾數量很多了。在以漁、獵和採摘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時代,幾乎全部男性及部分女性都是戰鬥力,不需要訓練就可以上戰場的。

(3)古公亶父之後的繼承者是公季,公季的繼承者是西伯昌,在商朝位列三公。

由此可見,當時周朝的實力並不弱小,而且周朝的民眾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而被迫戰鬥,通俗的說法是站在正義的一方;人人為自己而戰,目標一致,士氣高昂,戰鬥力不容小覷。應該說周朝完全有實力來應對薰育族的侵擾,可能會失敗,但如果奮起抵抗,薰育族也撈不到好處。

2、面對薰育族的侵擾,民眾面臨的幾種選擇

(1)堅守豳地: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既然薰育族已經開始侵擾,面臨的只有兩個選擇,求和或戰鬥。求和就會損失財富、土地,甚至女人等。而戰爭則可能勝,可能敗,但不論勝敗,生產都會擱置,財富大量損耗,都會有傷亡。

(2)遷移岐下:長痛不如短痛,短期可能要放棄已有的成果,要重建家園,但獲得了較為長遠的和平。

沒有最優選擇,只有遷移岐下的相對優選擇。

3、古公亶父為什麼對薰育族逆來順受,甚至放棄祖宗基業,最終選擇避讓呢?

古公亶父:管理民眾負面需求,轉危為機

古公亶父像

首先明確一個前提,古公亶父是一個大有為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周朝國力日漸強盛。

(1)古公亶父在有實力對抗薰育族侵擾的時候,選擇了逆來順受,甚至放棄祖宗基業,承受罵名,這是不合常理的。

(2)古公亶父是聖人,但首先是一個君主。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看著百姓過上好日子就開心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周朝的統治者可以為百姓謀利益,戎狄不一定可以,百姓跟著周朝或戎狄還是有區別的,否則就不會有民眾來歸附周朝了,這個道理他是明白的。

(3)百姓不只是為他打仗,更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鬥,只是需要有人來組織和協調,士氣高昂,戰鬥力暴增,這個道理他也知道的,只是不值得為守衛豳地為發動戰爭,讓國家發展停滯。

(4)外族入侵不都是壞事,用的好了可能就是好事,可以不被消滅,就可以成為加強內部團結最好的契機。如美好的愛情故事往往都是有強大外力的干涉,但只要不拆散他們,就會讓他們抱的更緊,但當外力消失的時候,往往內部就會產生一些矛盾。

三、古公亶父的陰謀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都說明一個問題,古公亶父有更大的圖謀。

1、在薰育族侵擾周朝的時候,古公亶父發現危機背後隱藏著機會,可以利用民眾趨利避害的心理,藉助外部的力量來實現自己全民遷都的目標,既遷移了國都,為國家長遠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百姓又不會有怨言,甚至還感恩古公亶父的仁德。

回頭再來看的時候,古公亶父逆來順受的行為只是要激發民眾的怨氣,樹立反面的典型,即百姓所避的“害”,從而獲得民眾對他“遷都”決策的支持,同時也獲得仁德的美譽。

2、再腹黑一點,薰育族的侵擾會不會是古公亶父請來的呢?畢竟沒有小鬼作祟,就不需要大神護佑。神也是他,鬼也是他。在需要遷都的時候,就有異族侵擾,畢竟這樣的事可遇不可求,萬一薰育族趁周朝遷移的時候追殺呢?之前給的財物則是侵擾的酬勞?

這還真不是YY,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諸侯的大臣們藉助其他諸侯的力量而在國內顯耀或加強內部管理,如戰國時期齊國名將田單,在擺火牛陣反攻之前,就是大玩心理戰,樹立燕軍殘暴的形象,使齊國軍民上下一心,奮死抵抗。

古公亶父:管理民眾負面需求,轉危為機

田單火牛破燕

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多這樣的案例,比如獲得愛情時,有一種策略就是找“流氓”騷擾美女,關鍵時刻,英雄救美。

總結

西周發展迅猛,豳地不再符合國家發展的需求,古公亶父一早就想遷都,而且也已經選定了岐下這個地方,但沒有一個好的理由來說服民眾,國家的最優選擇不是民眾的最優選擇,正面引導會導致民眾流失,於是主動引入惡人(薰育族)或把握住了薰育族侵擾的契機,樹立負面典型,利用民眾趨利避害的心理,讓國家的最優選擇也成為民眾的相對優選擇,上下一心,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全民遷移到岐下。

評論

即使做對的事,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即使是忠言,也要注意語言的藝術,讓受眾更加樂意接受。

關於古公亶父的行為,友友們怎麼看呢?留言區和我互動,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本號特點:英雄權謀+厚黑歷史+現代商業

歡迎友友們關注、互動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