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房價上漲,中介背鍋?

房價上漲,中介背鍋?

最近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房租上漲,引起了輿論關注。尤其是北京有一個流行的段子,說是某人在天通苑120平方的房子,經過兩家中介的PK,本來打算7500元出租的房子,最後到了1萬多元。這引起了輿論的公憤,高房價消滅了中產,如今高房租又要消滅窮人了。

為此,北京房地產中介協會召開了座談會,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10家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參加。在會上,共同承諾落實"三不得"要求,並承諾不漲租金且拿出手中共計超過12萬套的全部存量房源投向市場。

這"三不得"主要是指什麼呢?一、不利用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獲取的資金惡性競爭搶佔房源;不以高於市場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搶佔房源;二、不通過提高租金誘導房東提前解除租賃合同等方式搶佔房源。三、各企業還明確承諾全面加強對業務人員的管理,決不允許哄抬租金搶佔房源,對於觸碰這條"紅線"的業務人員,一經查實從重處理直至開除。

這些可都是實錘。以共同承諾的形式,對住房租賃企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也通過住房租賃企業制定了業務人員工作的“紅線”。特別重要的是,這10家住房租賃企業共拿出了125725套存量房源,以增加市場的供應。如此以來,不敢說北京房租很快會趨於穩定吧,但是這些有效的措施肯定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說實話,我以為很難說。的確,從目前各種流行的段子,和網絡上文章的舉例來判斷,這住房租賃企業在房租的上漲中,不敢說是主要推手吧,但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肯定是有的。

憑藉著資本的優勢,從市場上零散的房東手中收集房源,然後進行“包裝改造”,並提供“管家服務”,從而就有了要價的資本。比如說,有很多北京的租客吐槽的,幾乎目標都是租賃中介。租賃管家打電話要漲房租了,或者500或者1000的直接增加,以至於有些租客抱怨寧願租住“老破小”,也不想承擔著不斷上漲的房租。

其實,中介真那麼重要嗎?我以我熟悉的發生在西安例子來說說吧。第一個例子,租賃中介,也就是俗稱的“二房東”,看上了某處我朋友的房子,說服朋友用低於市場價10%的價格租給他,說要租3年,且要求免45天房租。二房東將這套房子簡單改造後,三室兩廳的房子改成4小間,開始分別租賃。朋友很高興,省事很多,房租雖少可很準時。誰知不到一年,二房東失聯了。後來,朋友與租住的客戶溝通,才明白4間房子經常有空的。要知道,一旦有空的,就意味著二房東就是虧本的。

第二個例子,此後朋友將房子收回,又交給了一家東北人負責的租賃中介公司,本以為這下會很正規的。誰知道,依然不到半年又出問題了。同樣是總有房間不能及時租賃出去。當然了,這家租賃公司明確說資金鍊斷了,無法支付房租。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住房租賃公司的風險也是蠻大的。畢竟,住房租賃公司只是“二房東”,不過是時間長些,能夠對房子的“包裝”高檔些,對租客服務更好些。然而,所有的收益有且只是建立在房子租金的差價上。一旦租金無法提高,或者有空房間,就意味著收入的減少,甚至也許還會倒貼的。畢竟,這租客可是完全來自市場的,沒有租賃中介能夠達到“壟斷”房源的程度,而市場上“謀食”本來就是風險很大的。

至於按照潘石屹先生的說辭,這些長租公寓並不掙錢。因為資金成本高,而且房租收益有限,基本都是虧本賺吆喝而已。也許,這些長租公寓企業在乎的是未來的收益,就如共享單車一樣先搶佔市場,站立在風口之上再說。

北京的房子之所以能夠漲價還能租賃出去,關鍵的是有足夠的市場需求。假如如西安市場一樣,我朋友的房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租賃中介沒有掙到錢不說,反而用失聯來逃避虧損。這樣的行為,明顯的就是一錘子買賣,根本不可能長久的。北京與西安的差異,就在於租客的供需差額不同。

因此,我以為北京房租上漲,或者用有的媒體的話來說,是暴漲,其前提就在於租賃房屋的供給減少,而需求龐大。因為有了供需之間的龐大差額,才導致了租賃中介房租雖然上漲,可是總能找到有當“接盤俠”的新租客。

對北京市場的供需差額已經有很多分析了。舊城改造,拆除城中村,中低端房屋有限,房價高,使得北京的可租賃的中低端房屋減少;而與此同時,擁有強大的政策資源文化資源金融資源與醫療資源的北京,對新人口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此以來,這租賃房屋市場不斷減少的供給與日益增長的需求就形成了矛盾,而這個矛盾就是房租暴漲的最主要因素。

儘管這情況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是要想增加供給,這不是朝夕之間短期能夠解決的事情,於是乎,就有了能夠令行禁止的“三不得”或強令租賃企業增加房源的舉措。這“三不得”能否實施,不好說,而這12萬多套新增房源,卻值得懷疑。

總之,租賃行業是完全市場化的領域,房租上漲或者下降主要取決於供需矛盾。要想解決當下房租暴漲的問題,關鍵在於增加供給。只要有形的管制少點,新增租賃房屋根本不是問題。當然了,最能立竿見影且顯示工作成績的,則是“管制”租賃中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