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話就像印記一樣嵌在每一個風光攝影師的身體裡,只要操作不失誤,你吃的苦和你的出片效果往往是成正比的。

而壞天氣就是風光攝影中的“苦中苦”,下面就來跟大家嘮嘮如何運用壞天氣來拍出不一樣的風光片!

一、關於下雨前後的小秘密

最常見的幾種壞天氣無謂就是有雨、雪、大風、大霧、烏雲和閃電這幾種情況。

而且通常情況下,它們還是結伴而來的,有雨必有風嘛。

那在這種情況下,躲都來不及了,還拍啥片啊?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其實在降雨前後是拍攝流雲的最佳時間,因為在這個時間段雲的流速是最快的,不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就能得到完美的流雲效果。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蘇旭

其次在下雨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暗調的背景來襯托雨滴,可以更好地展現下雨的過程和雨滴的狀態。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蘇旭

說到下雨,就不得不提烏雲,其實烏雲在壞天氣的風光片中的出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利用長曝光來拍攝烏雲能為整個畫面帶來較強的衝擊力。

另外雨後的烏雲與太陽光散射所形成的丁達爾效應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特殊光影效果。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蘇旭

當然這樣的光影效果可遇不可求,往往是出現在大暴雨之後,不過還是有很高的概率能夠遇到的!

二、大霧

咱再來說說大霧天氣,大霧可是概念攝影的好幫手,要氛圍有氛圍,要層次有層次,關鍵就在於你怎麼去把握它。

因此在拍攝大霧的風光片時,一般選擇略微欠曝來保證更多高光細節,同時減少畫面邊緣的失光率,保持畫面的銳度和分辨率。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三、閃電

接下來就到我最感興趣的題材了,閃電!

每次看閃電都會被震撼到,因為實在是太美了,黑壓壓的天空裡突然劈出一道閃電,就像徒然蹦出的裂痕,一瞬間整個空間都亮了,但又很快暗沉下去,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閃電之美在於絢爛而短暫,而記錄閃電恰巧是定格了瞬間的永恆之美。

在拍攝閃電的時候一般選擇廣角鏡頭和長曝光的方式來拍攝。

因為閃電的速度很快,無法預測其走向,你是很難準確地去抓拍到那個瞬間的。

儘量選擇比較小的光圈,在f8-11之間比較好。

因為閃電出現的一瞬間整個天空是被照亮的,光圈太大可能會過曝,光圈太小那一瞬間可能會收不進來。

但是在進行閃電拍攝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如何曝光,取景也是一個難題。

這個時候一個好的前景就能成為照片的靈魂,觀測積雨雲的位置,再去尋找合適的前景,最後就是耐心等待閃電的到來了。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PS: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拍攝安全!

閃電拍攝還是很危險的,在拍攝的時候要儘量遠離金屬建築,比如說鐵欄杆之類的地方。

永遠讓自己站在相對地勢較低的地方,記住安全第一!

四、風

最後再跟大家簡單說說如何拍風,其實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慢門攝影就是打開這扇隱形門的鑰匙。

這個時候拍攝的主體就決定了風的形態,想要比較明顯的流動效果就可以選擇蘆葦之類重量較輕的主體。

除此之外,在白天使用慢門攝影拍攝風光時ND濾鏡可以說是必備裝備了。

在白天光線比較強烈的時候,會影響慢門攝影的成像效果,ND濾鏡可以減少通光量,避免曝光過度的情況。

壞天氣才是拍攝風光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知識點可不是看了就會的,尤其是對攝影而言,真正實踐起來還是會有很多細節上的難題。

例如在壞天氣當中如何保護器材?總不能只拍一次吧?

還有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佳的曝光組合?

ND濾鏡種類這麼多,哪種才是最適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