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為什麼老人去世後,親人的眼淚不能滴到逝去的老人身上?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將禁忌當成迷信,殊不知禁忌行為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禁忌除了迷信的成分外,在人的行為規範中有著自我調節的約束作用,畢竟它是來自生活經驗,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兇。

為什麼老人去世後,親人的眼淚不能滴到逝去的老人身上?

古今注之禁忌文化注,此時無淚勝有淚。

長者去世以後,親人的眼淚不能掉在逝者身上。這個禁忌,老一輩的人都應該知道,而當你詢問原因時,長輩會告訴你,眼淚一旦掉在逝者臉上,會讓逝者走的不安心,使其在黃泉路上徘徊不前,影響死者投胎。而生者也會因此沾染上一絲陰氣,使其運氣一落千丈,今後人生倒黴連連。

人死之後,投身之前,亡者靈魂不會離開,看見自己的身體,又看見周圍的親人,亡者意識之中難免有著一份對親人的不捨和對自己的執著。此時眼淚滴在壽衣之上,最怕淚水被屍體吸收,死者靈魂就會尋找淚水的主人,將其帶走。

為什麼老人去世後,親人的眼淚不能滴到逝去的老人身上?

這種說法恐怕,不能讓年輕的朋友信服,所以,我們再從科學的角度談一談。

死者在呼吸和心臟停止跳動時,其大腦還未立即死亡,亡者對周圍環境仍然有著一定程度的感知。親人此時放聲大哭,將眼淚滴在亡者身上,可能會讓已故之人產生情緒,甚至留下血淚。

這樣一來,不吉利我們暫且不說,光是破壞了儀容儀表,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為什麼老人去世後,親人的眼淚不能滴到逝去的老人身上?

此時沒有放聲大哭,不是心中不悲,而是對死者的尊重,此時無淚勝有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