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北端,簡稱“魯”,省會濟南市,為我國人口大省、經濟強省,是我國曆史上歷代經濟、文化都較為發達的地區,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山東有眾多的古城、名城,建國後,這四座縣改了名,僅一座不是改為歷史曾用名,但這四縣中僅其升為地級市。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萊州市,位於膠東半島西北部、萊州灣東南岸,為山東省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萊州,舊稱掖縣,縣域經濟發達,是全國百強縣,也是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自古有“齊魯之甲盛、天下之名疆”的美譽。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萊州歷史悠久,古屬萊國,後為齊國夜邑,秦時屬齊郡,西漢初置掖縣,為東萊郡郡治,南北朝時設光州,掖縣為光州、東萊郡治所,隋時改光州為萊州,掖縣為萊州州治。明初,萊州升為萊州府,掖縣為府治,清襲明制。民國初,萊州府廢。建國後,掖縣先後隸屬於萊陽專區、煙臺專區等,後屬煙臺市,1988年掖縣撤縣設縣級萊州市。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蘭陵縣,位於山東省南部,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為臨沂市下轄縣,歷史文化底蘊及其厚重。蘭陵縣之名由屈原所命名,荀子曾於此任蘭陵令二十多年,死後也葬於此,這裡是李白吟唱“蘭陵美酒鬱金香”之地,自元以後,蘭陵縣廢,建國前後曾短暫設立,但不久撤銷,2014年蘭陵古鎮所在地蒼山縣改稱蘭陵,可謂山東改名最成功的縣。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鄒城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濟寧市下轄縣,為我國曆史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亞聖”孟子的誕生地,自古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的讚譽。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鄒城,原名騶縣、鄒縣,秦統一六國後設騶縣,唐時改騶縣為鄒縣,屬兗州魯郡,縣名沿用至當代。北宋時期,鄒縣曾併入仙緣縣(今曲阜),元時屬益都府滕州,明清時屬兗州府。建國後,鄒縣先後屬尼山專區、滕州專區、濟寧專區、濟寧市,1992年鄒縣撤縣設縣級鄒城市,仍由濟寧市代管。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南部,為山東省地級市,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是山東面積第二小的市。棗莊是一座新興城市,其市境原為嶧縣、滕縣轄地,而棗莊市最早由嶧縣撤縣設市而來。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嶧縣歷史悠久,曾為蘭陵縣地,西晉時設蘭陵郡,郡治就位於今嶧城區,唐時名承縣,金時於此置嶧州,明初廢州置縣稱嶧縣,屬兗州府,清承襲之。建國後,嶧縣先後屬臺棗專區、滕縣專區、濟寧專區,1958年嶧縣駐地由嶧城遷往棗莊,1960年嶧縣撤縣設縣級棗莊市,嶧縣成為歷史。1961年,棗莊市升為省轄市,成為當時山東省濟南、青島、淄博之後的第四個省轄市,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而原嶧城則為棗莊市嶧城區。

山東四縣,建國後改了名,僅一縣升為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