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完善自我監督 破解歷史週期率

歷史週期率問題至今對我們黨仍有很好的鞭策與警示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對破解歷史週期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賦予黨自我監督的決心、勇氣和能力,執政後黨始終在完善自我監督的道路上探索前進,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自我監督體系,是破解歷史週期率的根本舉措。這條破解歷史週期率的新路,為人類政治文明提供了內涵豐富的中國智慧。

完善自我監督 破解歷史週期率

“歷史週期率”,指中國歷史上的政權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週期性現象。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在被稱為”窯洞對”的談話中,討論了中國歷史上“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歷史週期率問題,並提出了對策思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這個問題,並且指出歷史週期率問題仍然是對我們黨很好的鞭策與警示。在新形勢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特別是強調自我監督,對破解歷史週期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賦予黨自我監督的決心、勇氣和能力,能夠以自我監督破解歷史週期率難題

放眼世界,政黨如何應對執政的考驗,也是世界政治發展史上的難題。一個政黨通過種種努力取得政權後,由於地位的改變、權力的腐蝕和利益的誘惑,往往會喪失進取精神和鬥志,逐步背離黨創立時的初衷,漸漸滋生消極情緒和腐敗現象,最終失去執政資格。對此,西方政治理論給出的解釋是,由於權力的腐蝕性、擴張性,執政黨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通俗的說法是一個人的右手不能給自己的左手動手術)。其開出的“藥方”便是實行多黨制,以在野黨制約、監督執政黨,用多黨競爭和輪流執政的辦法來對執政黨的權力進行監督。事實表明,西方多黨制實行多年,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造成黨派之間互相傾軋、紛爭不斷,影響社會穩定和政策的連續性,不時爆出腐敗等政壇醜聞,甚至鬧出“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象。就在公眾日益對西方政黨制度失去信任之時,黨的十九大強調,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四個自我”和完善黨內監督體系是高瞻遠矚的戰略舉措,表明黨正在卓有成效地探索依靠全面從嚴治黨、完善自我監督來破解歷史週期率這一千古難題。

所謂自我監督,就是黨主動進行的、以先進性為基礎,以黨章和黨規黨法為依據,對黨員、幹部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自我約束,對違揹人民利益行為的自我糾正,以及對違紀違法行為的自我查處。這種自我監督和人民的民主監督是相輔相成的,有助於促進和保證人民的民主監督。歷史經驗一再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政權更替的主要責任在執政者自身,如果執政者脫離人民、違揹人民利益,就會逐步喪失執政基礎。所以破解歷史週期率的關鍵是在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下,執政黨加強自我監督,防止因腐敗而脫離群眾、失去民心。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提出並踐行自我監督?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完全不同於西方政黨的新型政黨,具有許多其他政黨難以比擬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優勢。

其一,黨肩負著徹底改造社會,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歷史使命。這一空前偉大而艱鉅的事業要求共產黨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黨的根本性質、根本宗旨使黨能夠突破其他政黨的狹隘眼界和自私本質,給了黨自我監督的決心和勇氣。

其二,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在科學理論指導下,能夠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面臨的複雜形勢、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其性質,使自我監督能夠按照社會需要和人民意願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並取得最佳結果。

其三,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組織制度和嚴格的紀律,能夠保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使自我監督能夠在黨中央領導下有序實行。既解決問題,又防止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保持全黨的團結統一;既制約權力、防止權力的異化,又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其四,黨制定了管黨治黨的基本遵循——黨章和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保證自我監督得以依規進行,突破阻力、防止偏差。

其五,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為自我監督、自我改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效方式,並使這種自我監督得到人民的支持,又從人民的支持中吸取新的動力。

所有這些特徵和優勢,使中國共產黨不僅成為具有強大革命領導力、社會動員力的政黨,而且成為具有強烈的自我監督意識、堅定的自我監督決心和強大的自我監督能力的政黨。這是黨能夠破解歷史週期率的基本條件。

中國共產黨執政後始終在完善自我監督的道路上探索前進,黨的十八大後自我監督發展到新高度

黨執政後的歷史,既是帶領人民艱辛開拓,取得建設和改革勝利的歷史,也是一以貫之地加強自身建設,以自我監督、自我改造成功地應對執政考驗、破解歷史週期率的歷史。

黨對於執政條件帶來的考驗是有充分思想準備的。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就提出“進京趕考”,表現了強烈的自我警醒。宣誓共產黨人“決不當李自成”,即要防止農民起義領袖“打天下十幾年,坐天下幾十天”,很快陷入週期率的歷史悲劇。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把奪取全國勝利看做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求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實踐方面,七屆二中全會提出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制定了七條反腐蝕的措施。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嚴肅處理極少數幹部出現的貪圖享受、腐化變質行為,果斷處決了兩個由革命功臣墮落為人民罪人的鉅貪,起到了極大的教育和震懾作用。毛澤東同志在作出這一重要決定時說,正是為了挽救20個、200個、2000個甚至20000個幹部,才必須對於不可救藥的腐敗分子處以極刑,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從黨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嚴於律己,對嚴重貪腐行為毫不手軟的決心和勇氣。1949年,中國共產黨決定成立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為黨內監督的重要機構。黨實行嚴格的自我監督是一以貫之的。正是由於採取嚴格的自我監督措施並和人民民主監督相結合,才在總體上保持了黨的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保持了黨的戰鬥力、凝聚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執政考驗新情況,把黨的執政地位與改革開放事業、市場經濟體制和外部環境變化聯繫在一起,明確提出“四大考驗”的長期性、複雜性,提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在管黨治黨、自我監督方面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堅定信心,徹底改變了以往一定程度存在的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刮骨療毒的堅決態度帶領全黨進行了偉大的革命性鍛造。

這次鬥爭圍繞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任務進行,旨在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執政能力建設,目標明確、措施得當、部署全面、重點突出。具體體現在: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為自我監督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以改造思想、提高思想覺悟為基礎,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廣大黨員幹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理想信念更加堅定,自我約束的意識更為牢固;提出和貫徹新時期好乾部標準,強調自我監督在幹部隊伍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對選人用人失職實行責任追究,使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以轉變作風為突破口,制定貫徹八項規定,並採取一系列後續措施,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狠剎不正之風頑疾,讓多年來被視為老大難的問題在短期內得到有效解決,堅定了全黨自我監督的信心;以反腐懲惡、打虎拍蠅為關鍵性舉措,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形成並鞏固了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有力地彰顯了自我監督的效果;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進一步強化了黨內監督,豐富了自我監督形式;制定《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開展黨內監督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規保障。

實踐證明,一個先進的政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只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舉措,完全可以通過自我監督搞好反腐倡廉建設,完全可以自己為自己治病、動手術,使一個大黨始終保持強大的生機活力。

不斷完善自我監督體系,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破解歷史週期率的根本舉措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只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歷史週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九大後,黨既肯定從嚴治黨取得的成績,黨內政治生態好轉的事實,又強調黨內仍然存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不純的問題,提出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涵蓋領域的廣泛性、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鉅性、進行偉大斗爭的複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從而為自我監督提供了更充足的理論依據和更強大的動力。自我監督的難點和重點是監督權力。以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成功經驗為基礎,黨的十九大制定了一系列執政黨自我監督新舉措,核心是完善自我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完善這個體系的要點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形成“五加二”的黨建格局,要求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新格局強調了制度在自我監督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把紀律列為五項基本建設之一,突出了紀律作為黨內監督決定性手段的意義。為把紀律挺在前面,黨的十九大充實了紀律的內容。

一是特別增加了生活紀律的要求。生活方式並非小事。馬克思參與制定的第一個共產黨章程《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就規定,“盟員的生活方式必須符合同盟的目的”。反腐敗鬥爭經驗也證明,腐敗分子往往集政治蛻化、經濟貪婪與生活奢靡於一身,而不少人是從生活上被打開缺口的。為滿足追求腐朽奢靡的生活需要,大肆貪佔國家資財,進而在政治上與黨和人民離心離德,這是許多人墮落的軌跡。鑑於此,對黨員幹部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是自我監督的深入,是反腐敗鬥爭的需要,也是對幹部的愛護。

二是強化了執行紀律的科學性,提出運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些黨員違法亂紀也有一個從輕微違紀到嚴重違紀,從嚴重違紀到嚴重違法的過程。前些年的一個教訓是,監督失之於寬,糾正又失之於晚,乃至以信任代替監督。其實,人是會發展變化的,即使一些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時還不錯,如果因為信任而放棄監督,在權力腐蝕和利益的誘惑下,曾經被信任、寄予希望的幹部同樣會濫用權力,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這是嚴重的教訓。鑑於此,“四種形態”強調在問題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措施,“四種形態”分別對應的問題嚴重性是遞增的,而所涉人數是遞減的:發現苗頭及時提醒、嚴肅批評;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偵查的成為極少數。“四種形態”體現了嚴管就是厚愛,治病是為了救人,是黨一貫倡導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在新形勢下的應用和發展。

第二,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實現監督的全覆蓋。完善的黨內監督體系特徵是,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實行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以及黨員民主監督相結合。為推進黨內監督的系統化,黨的十九大既突出監督的重點又強調監督的全面性,彌補短板。毫無疑問,領導幹部作為“關鍵少數”是監督的重點,黨章既強調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又要求領導幹部自覺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和監督。同時,要求監督向基層延伸。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以往黨內監督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基層發生的腐敗和不正之風,不僅直接損害群眾利益,而且往往具有頑固、反覆、變異的特點,嚴重影響黨群關係,需要重點加以解決。為讓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一是在市縣黨委建立巡察制度。巡察是巡視的延伸和具體化,巡查加大了懲治群眾身邊腐敗的力度,暢通了基層群眾直接反映問題的渠道。巡視和巡察結合,形成上下聯動、疏而不漏的監督網,讓監督延伸到黨組織的神經末梢,解決“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難題。二是賦予黨支部監督職責。黨章第一次明確確定,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為黨支部監督黨員提供了可靠的法規保證。三是發揮黨組在落實基層監督方面的重要作用。黨章規定,黨組的任務之一,是討論和決定基層黨組織設置調整和發展黨員、處分黨員等重要事項。上述措施有助於及時查處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小官鉅貪”現象,有效地消除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

第三,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為自我監督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中國歷史經驗表明,吏治腐敗是危害最烈、也最難根治的腐敗之一,黨的十九大後,黨內監督不僅強化了對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而且擴展到幹部工作的全過程。為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要求抓好乾部的培育、選拔、管理、使用各個環節,建立健全乾部工作的完整體系,包括建立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的素質培養體系,這是選好苗子,為選拔使用幹部做好基礎性工作,幹部有了基本的黨性修養、築牢了信仰之基,廉潔從政才會有思想政治基礎;建立日常考核、分類考核、近距離考核的知事識人體系,知事識人把“知事”和“識人”結合起來,既是選拔的基礎,又是選拔後管理的要求;建立以德為先、任人唯賢、人事相宜的選拔任用體系,這是在幹部工作中把好入口關和提拔關,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位的關鍵環節;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 的從嚴管理體系,事實證明,如果重選拔輕管理,會使選拔上來的幹部發生蛻變,必須把選拔和選拔後的管理結合起來;建立 崇尚實幹、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體系,對幹部的監督不僅防止幹部“不出事”,還要讓他想幹事、幹好事、幹成事,為此必須在加強監督的同時進行正向激勵。上述五大體系,深刻反映了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後從嚴治黨的歷史經驗,涵蓋了幹部工作的各個環節,而且互相聯繫,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讓幹部工作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有章可循,能夠監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不正之風和腐敗。

第四,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相結合,形成監督合力。黨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制度創新,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並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職責和調查手段。我國80%的公務員、95%以上的領導幹部是共產黨員,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既具有高度內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補性,二者本質上都屬於黨和國家的自我監督。反腐倡廉的新形勢,不僅需要使黨內監督覆蓋所有黨組織和黨員,而且要構建國家監察體系,對黨內監督覆蓋不到或者不適用於執行黨的紀律的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紀律檢查機關與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解決了檢察機關與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行政監察機關職能交叉重疊,反腐敗力量分散、紀法不銜接、體制機制不暢等問題,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總之,黨的十九大打造的監督體系將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在受約束和監督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自覺運用權力為人民服務,達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標。這個監督體系會形成“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命運共同體:黨帶領人民群眾前進,在發展中增加福祉;人民群眾更加信任和擁護黨,從而使黨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這條破解歷史週期率的新路,為人類政治文明提供了內涵豐富的中國智慧。

(作者簡介:姚桓,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工業大學)特約研究員;北京黨建智庫首席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