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河北省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貧困村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

“四個提升”補齊貧困村發展短板

●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 提升扶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帶貧減貧能力

● 提升村級治理能力和水平

● 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水平

日前,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貧困村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全省貧困村提升工程,通過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扶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帶貧減貧能力、提升村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水平,補齊貧困村發展短板,確保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實施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貧困村提升工程的目標。到2020年,貧困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人居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建立起對貧困人口脫貧帶動作用明顯的主導產業。村級治理體系得到完善,村集體經濟得到壯大。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貧困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206個深度貧困村實施“雙基”提升工程。按照“1+11+10”政策體系,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在符合條件的4724個貧困村開展貧困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項目;補助符合條件的貧困村每村50萬元,用於貧困村生活垃圾處理、汙水治理、村莊綠化美化等建設。

提升扶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帶貧減貧能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積極發展光伏產業,著力推進旅遊扶貧,鼓勵發展家庭手工業。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力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建立致富帶頭人創業項目減貧帶貧機制,把致富帶頭人培訓納入地方扶貧培訓計劃。

提升村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治理機制,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貧困村治理體系。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指導貧困村盤活各類集體資產。

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水平。推進移風易俗,促進孝道文化和精準扶貧相融合,成立農村孝心養老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設立孝心養老公益金。鼓勵孝親敬老,開展鄰里互助居家養老服務,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激發內生動力,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農民夜校”“微講堂”等形式,廣泛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和自強不息、脫貧光榮觀念,提升貧困群眾精氣神,擺脫“等靠要”思想。加強貧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質和實用技能培訓,增強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信心和能力。

實施意見要求市縣兩級要建立協調機制,加強對本地區貧困村提升工程的指導。縣級承擔貧困村提升工程的主體責任。鼓勵東西部“攜手奔小康”關係縣(區)之間建立鄉、村對接機制,“千企幫千村”行動村企之間完善結對關係,共同推進貧困村提升。駐村幫扶力量要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推動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河北日報 通訊員韓雪瑩 記者潘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