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為什麼會發生“入園哭潮”?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哭著入園!

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情景是這樣的。

為什麼會發生“入園哭潮”?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哭著入園!

心肝寶貝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止不住地哭?哭得讓媽媽都忍不住落淚。

“入園哭潮”的發生是有科學理論的,依照這個理論和方法,能有效地降低這種哭潮的波瀾。

01.入園哭鬧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第一次來到幼兒園,寶貝們心裡滿滿都是恐慌。

  • 這裡是哪裡?
  • 有好多不認識的人!
  • 媽媽也要離開我?
  • 接下來會要怎麼辦?
  • 我好害怕!

孩子一直在家裡,接觸的環境是熟悉的,接觸的人也就這麼幾個,現在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周圍都是陌生的人,爸爸媽媽也要離開,留下他一個人。

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擔心、焦慮、害怕,一瞬間轉化為他們最擅長的表達方式——哭。

為什麼會發生“入園哭潮”?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哭著入園!

有的孩子是不停地哭,有的孩子看到別人哭也哭,有的孩子可能剛開始忍住了,等爸爸媽媽走了,還是嚎啕大哭。

孩子還小,說不出是什麼原因,本能地就哭,心理學家用了一個概念很好地形容和總結孩子此時的心理——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的定義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現為需要確定感和可控感。

孩子也需要安全感?

需要。孩子雖然很多事情都不太懂,但安全感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很多人說不出來,但能感受到。

孩子對周圍環境不確定,不能控制即將發生的事情,這種安全感的缺乏,就掀起了入園哭潮。

02.如何應對孩子入園哭鬧呢?

為什麼會發生“入園哭潮”?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哭著入園!

既然入園的不安全感是因為不熟悉、不確定,那就讓孩子先熟悉,有確定感。

1、提前去幼兒園參觀

在正式入園前,帶寶寶一起去幼兒園看看,走走,熟悉環境。並提前告訴他,不久要在這裡上學,引導他的反應,完成心理上的過渡。也可以找共同入園的孩子一起參觀,增加熟悉度,減輕緊張的感覺。

2、第一堂課陪同

得到老師的允許後,可以試著與孩子共同上第一堂課,鼓勵與其他的小朋友溝通交流,告訴寶寶,周圍的人都是友好的,降低“分離焦慮”。

3、承諾來接孩子放學

要離開時,給孩子一個任務,上好課,承諾孩子上完課就來接他,給他一個很好的期待,並鼓勵孩子要勇敢。

如果這時候孩子還是哭,家長適當安撫就好。決定離開後,不要在幼兒園逗留。

4、頭一個星期及早來接

入園頭一個星期,家長可以稍微早點來接,不要遲到。接到之後,可以在幼兒園走走,和寶寶談談心,交流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出現問題及時解決,也可以減輕孩子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

在這個過程中,哭鬧可能無法避免,但家長應對的方式和態度能給孩子很好的鼓勵和信心。

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僅是因為剛入園當時的情景,還來自過往的生活經歷。

孩子入園前的生活經歷主要來自家庭,從父母那裡獲得充分的安全感,有助於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安全感的遷移。

為什麼會發生“入園哭潮”?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哭著入園!

03.怎樣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家庭較和睦的氣氛是孩子安全感的部分來源。

家庭關係緊張,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他們看得出喜和怒,可能具體的情景會忘卻,但當時心裡的感受會印在記憶裡,對安全感甚至有摧毀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0-3歲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最佳時期。

0 一 6個月

及時反應,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剛出生的寶寶一哭,爸媽就知道他們餓了、困了、冷了、熱了、尿布要換了。家人時刻關注、反應與處理,寶寶得到及時地滿足,就有了最初的安全感。

6個月 一 1歲

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安全感。

6個月的孩子已經添加輔食,生活作息趨於正常和平穩。讓寶寶安心,能預測什麼時候會做什麼,慢慢形成安全感。據發現,進食、睡眠不規律的寶寶更愛哭鬧,是一種不安、不適感的表現。

1歲 一 2歲

適時幫助,維持孩子的安全感。

1歲以上的寶寶已經開始自己走路了,寶媽們要鼓勵孩子探索世界。在安全的範圍內,他想玩隨他去,寶媽在一旁守護,眼光好像風箏那根看不見的線,在需要的時候出現。這時候的安全感不是依賴,而是幫助。

2歲 一 3歲

講道理,保護孩子的安全感。

這時候的寶寶越來越活躍,會做出一些不正確的事情,比如為了玩具打其他的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做不安全的動作或行為等。

寶媽要耐心的講述不能這樣做的理由和道理,必要的管制和約束,讓孩子少犯錯,繼而減少被懲罰的不良情緒,是保護孩子安全感的方式。

入園哭鬧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安全感的缺乏,帶孩子熟悉環境,消除恐懼,是寶媽們在寶寶入園前要做的事情。同時,在0-3歲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能夠對孩子一生有益。

培養寶貝的安全感,不要讓她哭著上幼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