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调色,看似很简单的事,操作起来挺复杂的。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感觉在调色。觉得画面该亮一点或者暗一点、偏暖一点、偏冷一点。把最终的效果交给眼睛的判断,这种跟着感觉调色真的好吗?

你的判断有可能是错的

如果我们调色没有一个可参考或者自己预想的目标和方向,跟着感觉调色,往往最终的结果与我们想要的效果差了很远。

首先你显示器色彩并不准确,你花费半天时间调的色彩,换台电脑你会发现,之前的调色就变了。其次,视觉会疲劳,调色久了,眼睛会产生错误的判断。最后,你并不是清楚最终想要什么效果,大多数情况是觉得这样好就好了吗?或许你只进行了一半就结束了。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同样一张照片,我们往往会有几种色彩倾向,自己也拿不准到底哪个好。

调色前,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知道怎么调色非常的重要。可能你会说,我知道呀,画面太暗,我需要调亮一点,画面太灰我需要调艳丽一点……这些是你对画面的感觉,怎么调色又是另外一件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想要把一个画面调成暖色调,怎么调?改变色温?增加暖色?还是要调色阶、曲线等。方法有很多,实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以这张照片为例,拍出的照片比较灰,整个画面的色彩很平淡。后期调色,我们主要针对天空,如何让云的暖色与天空的冷色对比更明显一点?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调冷暖对比色。下面以Camera raw为例: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在Camera RAW中打开RAW格式照片,在“HSL/灰度”选项中,直接把暖色调的红色、橙色、黄色拉高,天空需要冷暖对比,然后把蓝色也拉到高。这样调,很方便直接就调出了天空云彩的冷暖对比色调,初看效果似乎还不错。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但我们放大一看就出问题了,色彩出现了断层,过度没有了。当画面出现惨白或死黑的时,后期是调不会来的,因为相机就没有记录相关的信息,就没有更多的细节。

这张照片也一样,原照片的暖色(黄色和红色)、冷色(蓝色),本来信息就比较有限。这里我们使用粗暴的方法提升冷暖对比,忽略原相片本身的情况。

这里并不是说这种调色方法不可,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考虑调色的方法。

调色的基础,了解色彩模式

很多新手不知到怎么调色,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不了解色彩,色彩是怎么产生的。比如下面两个图是了解色彩的原理和调色的重要基础。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这两个图很多人都头疼,要解释清楚必须长篇大论。关于理论的知识这里就不讲了,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了解)。

调色,掌握相邻色和补色的关系是调色的重要基础,它是我们后期调色的科学依据。

红色的临近色是黄色和品红,对比色是青色;绿色的临近色是黄色和青色,对比色是品红;蓝色的临近色是品红和青色,对比色是黄色;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比较简单。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要增加一种颜色,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其相临色,比如要增加红色,可以增加相邻色,黄色和品红色(Photoshop中叫洋红),也可以减少红色的补色——青色。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要增加蓝色,我们可以提高蓝色的临近色,品红和青色,降低对比色黄色。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这样调出的颜色,也达到了我们的想要的效果,但画面色彩并没有出现上面色彩断层,过渡很自然。

曲线的调色功能

许多人误以为,曲线工具只能调画面的明暗关系,其实同样可以用于调色。

如果你对色彩模式的调色原理掌握得比较好,加上对曲线工具理解也足够,那么调色更加的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以一张照片为例: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这张照片是以蓝色基调为主,我们要改变蓝色的亮掉、中间调、暗调,怎么用曲线工具调?我们打开曲线调整,选择蓝色通道。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在曲线上建立三个描点,这三个点从上到下分别表示高光、中间调、暗部。我们拖动第一个描点向上,另外两个描点不动。可以看到画面只是高光区域发生变化。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拖动中间的描点向上,其余两个不动,可以看到画面蓝色中间调变亮。

调色是跟做感觉走,还是有科学的方法?

拖动左下角描点向上,其余两个不动,可以看到画面蓝色暗部变亮。

以上是对单通道(蓝)曲线里,上下拉动曲线不同位置的点的应用。它会影响图像中相应的亮度和颜色。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调色过程,讲完一个案例涉及的内容太多。

如何才能掌握利用好曲线和色彩通道调色呢?总之,调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能掌握调色的基本原理,比跟着感觉走要靠谱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