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戰時期,趴在山上打伏擊,敵方指揮官用望遠鏡應該可以看到,為什麼還能伏擊成功呢?

91飛歌影視


我生活在太行山區,平常喜歡戶外運動,也算是半個軍事迷,年輕的時候曾經到抗戰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神頭嶺和響堂鋪伏擊戰遺址探遊,還曾有當時參加支前的老人,給我們講解了一些細節。

千萬別被電視劇,尤其是現在的抗日神劇所欺騙。電視劇裡的打伏擊,就是我們事先挖好了戰壕,把部隊埋伏進去。等敵軍一到,我軍一通手榴彈轟炸後,衝鋒號一響敵軍投降,我軍大獲全勝。如果這麼簡單,誰都可以當將軍指揮戰爭了。

伏擊戰是軍事戰術中,最具作戰智慧和指揮藝術的戰術之一,它需要指揮員有極高的戰術修養,強大的心理意志力,以及對敵我雙方力量的瞭解。尤其對伏擊地點的選擇,伏擊前的埋伏準備,都需要一絲不苟認真細緻。

據資料記載,為這次伏擊戰,總指揮徐向前副師長,曾經數次深入響堂鋪查看地形,親自制定埋伏措施。

每一場戰鬥,都是敵我雙方指揮員鬥智鬥勇,戰鬥意志和指揮藝術的較量。彼此都熟悉伏擊和反伏擊戰術,伏兵過近容易暴露,伏兵遠了,又不利於突然襲擊。所以伏擊地點的選擇正確與否,是決定伏擊戰是否成功的關鍵。

響堂鋪地處河北涉縣和山西黎城之間,中間是東西向的一道河谷公路。南北兩側是高山,南側山勢陡峭,不易大部隊埋伏,北側山勢較緩且谷口溝壑較多,易於埋伏部隊。當時,一二九師參與這次伏擊戰的部隊,大部隊就埋伏在北側,南側只有少量的警戒部隊。

埋伏部隊有山谷溝壑作掩護,且當時的樹木植被茂盛,儘管是初春,仍然為部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不要說敵軍指揮官用望遠鏡看不到,就是沿路放出的偵察兵也很難發現。

此次伏擊戰取得了圓滿勝利,炸燬日軍汽車181輛,繳獲迫擊炮,重機槍及各種槍支三百多支,以及其它軍用物資。

軍事戰爭指揮也是一門藝術,是雙方指揮員的智慧和勇氣的較量。決不像那些神劇所描述的那樣奇葩。戰爭是人類的災難和罪惡,維護和平消滅戰爭,才是人類發展的最高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