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說起北京,人們一般會說是元明清三朝古都。這種說法沒錯,元朝的大都就是在北京,清朝入關之後也確實是定都與北京,不過明朝有些不一樣,其實最初明朝的都城是在南京,北京之所以能代替南京成為明朝都城,是因為一個人瘋狂的決定,此人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朱元璋晚年,糾結來糾結去最後選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做接班人繼承皇位,可是他低估了他已經成為藩王的兒子們,尤其是在北地的朱棣。本來他們對侄兒的即位非常不滿,再加上朱允炆剛剛繼承大位就開始了削藩,野心勃勃又羽翼豐滿的燕王朱棣再也無法忍下去,反覆思量下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他冒著被世人永遠指責謀反的危險,找準機會、揮兵南下、兵鋒直指皇宮,最終把侄兒朱允炆推下了皇帝寶座,並牢牢把治理天下的權柄攥在了自己手中。朱棣的藩地正是在燕京北平,榮登大寶之後也對南京喜歡不起來,所以也不管那些老臣怎麼反對,執意把都城遷回了自己的老巢北京。從此北京就成了明朝的首都,也就有了今日的這種說法。

登上皇位之後,一個人要承擔起管理天下的職責,除了不停地工作和去後宮與找他的女人們,朱棣在偌大的宮城裡倍感無聊。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這一天,他聽說在江蘇溧陽這個地方,有一個叫彭印山的小孩特別的聰明,小小年紀學東西就特別快,讀書看一遍就能背下來,天生就是個讀書的好料子。不僅溧陽附近的人們知道彭印山,就是遠點地方的人也聽過他的才名。只要是看過他讀書學習的人們,都對彭印山非同一般的才華感到驚奇。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朱棣聽過彭印山的事蹟之後,又好奇又懷疑。他也是從小就習文寫字過來的,自知這並非是件容易的事,而且這世上還有流言這種東西,不管是真是假,都會被傳得到處都是。朱棣越想越對彭印山這個傳說中的神童好奇,於是下旨命令使者親自跑一趟溧陽,把這個孩子接到京城來看一看。

使者不負使命,沒過多久就帶著彭印山來到了京城。到的時候恰逢正月十五,京城裡張燈結綵,火樹銀花,好不熱鬧。官員們連著好幾天都不用去衙門,在家陪著家人歡度佳節;老百姓們紛紛攜子帶女,帶著家人出門去看花燈、賞煙花、坐遊船,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當晚,朱棣帶著群臣和彭印山一起去奉天門外觀賞花燈,只見人群攢動,當空一輪明月正照耀大地,整個京城都籠罩在燈火的光輝當中。朱棣為眼前的這一片盛景所感,當下和群臣說:“朕出一副對聯,來形容一下如今的盛世!”

接著,他朗聲出了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說完之後,他讓同行的大臣們對下聯。過了一小會,群臣們還未思索出合適的下聯,但是6歲的彭印山已經規規矩矩地跪了下去,對皇帝恭恭敬敬地說:“皇上,草民已經想出了下聯”。

朱棣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無人能對,結果6歲孩童張口就來

朱棣和驚喜地看著彭印山,趕忙讓人扶起了眼前這個小小的孩子,然後溫聲對他說道:“好孩子,你想出的下聯是什麼,快說給朕說聽”。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彭印山氣度從容地回答道:“君樂臣樂,永樂萬年。”聽完朱棣就朗聲笑了出來,激動地一下子把將眼前這個聰明的孩子抱了起來:“哈哈哈,孩子你不愧是神童,対得好極了”。之後,彭印山又在京城裡陪了朱棣一段時間,不僅被賜予了很多金銀,而且還得到了免除他們家十年賦稅徭役的恩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