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侯安鳳:盲宣隊裡50載的引路人

侯安鳳

50年,從懵懂少女到滿頭銀髮,侯安鳳就是陵川盲人曲藝宣傳隊的“眼”,帶著他們走街串巷,帶領他們書寫著“太行山上文藝輕騎兵”的價值和信念。

省級勞動模範、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國家五部委的“愛心獎”……征途漫漫50載,耀眼光環背後是鮮為人知的艱辛,是一行行奮鬥的足跡。

1968年,侯安鳳還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舅舅侯松鎖希望她“到曲藝隊裡給盲人引引路”。第一次下鄉,艱苦的生存條件讓她後悔,差點做了老豹口中餐的險境更讓她害怕,她想回去上學,父母也甚是心疼,連鄰居都勸說不要再去了。可盲人們說:“有你引路,我們的眼睛好像是明亮的。”小安鳳的心軟了,如果自己離開了,誰來給他們當“眼”?她發誓要把愛和責任給予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盲人。

多年來,侯安鳳跟隨這支隊伍長年累月駐紮在山莊窩鋪,跋涉在陡坡、盤山路、羊腸小道、懸崖絕壁之上。行進的路上,常常是舅舅侯松鎖託著侯安鳳的肩膀,後面的人依次託著前面人的肩膀前行。盲人被石頭絆倒了,她扶起他們;鞋被踩掉了,她給他們穿好;他們發脾氣時,她耐心安慰……跑裡跑外是她的本分;到各村聯繫場次演出,結算演出費用是她的本職;回到隊裡給殘疾人洗衣做飯更是她的義務。甘當盲人“一雙眼”的誓言,時刻激勵著她前行的腳步……

在艱難困苦中,聰明伶俐的小安鳳磨礪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她憑著一股韌勁和勤奮好學,練就了一身說唱本領,很快成了隊裡的頂樑柱。1992年6月,她接過舅舅手中的接力棒,擔任了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隊長。在這個相親相愛而又特殊的大家庭裡,她是所有人的支撐,上至孤寡病殘下至襁褓中的殘疾嬰孩,她都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他們,孩子們也親切地管她叫“隊長媽媽”。其間,她絞盡腦汁開辦盲童盲文特教班、殘疾兒童學前班、各種才藝培訓班,讓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她披荊斬棘迎難而上開辦綜合福利加工廠、盲人按摩診所等服務實體,解決更多的殘疾人員就業;她把提升藝術質量作為生存之基,常年在全體隊員中開展“學藝術,練技藝”大比武,編創新曲目,精練基本功,努力打造藝術精品。在她的帶領下,這支隊伍也鍛造了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優秀品格。但她更希望看到這些慢慢長大的孩子能夠成家成才,渴望他們能有一個發揮自我的平臺,像健全人一樣在社會上展現自我、實現夢想。“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曲藝隊員小路來的歌聲唱出了大夥兒的心聲,唱出了無數的期盼。

整整50年,侯安鳳引領盲人曲藝宣傳隊在陵川縣的絕壁深淵裡摸爬滾打,帶著“太行山上文藝輕騎兵”走出陵川,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圓夢人生。他們連續參加全國第五、六、七、八屆殘疾人藝術匯演,分別榮獲金、銀、銅獎;陵川鋼板書《退錢》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器樂合奏《美麗家園》榮獲第八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銀獎;陵川小戲《你媽我媽咱媽》榮獲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二等獎。去年5月9日和6月20日,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幸福賬單》《向幸福出發》兩次播出了陵川盲人曲藝宣傳隊的精彩演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曲藝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采。

面對這些,侯安鳳只是說,沒有哪一樣不是靠奮鬥取得的,未來還得靠奮鬥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