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關於牡丹觀光園設計的六項原則

關於牡丹觀光園設計的六項原則


一、首選因地制宜

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必須根據各地區的農業資源、農業生產條件和季節特點,充分考慮其區位條件和交通條件,因地、因時制宜, 突出區域特色。特色是休閒農業發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會越強,因此園區建設要與實際相結合,明確資源優勢,保持其“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我精、我特”的壟斷性地位,使園區建設更直接地為園區服務、為旅遊服務。如門頭溝區的“妙峰櫻桃園”、平谷區的“桃花海觀賞採摘區”、順義區的“龍灣屯萬畝優質梨觀光采摘園”等無一不是以特色取勝的範例。

二、經濟性原則

開展旅遊觀光和進行園林的改造無非是為了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規劃設計當中要把經濟生產融合到園區建設中來。尤其對於各類採摘園來說,採摘的經濟效益很高,規劃設計要能夠使採摘進行得更好,同時注重在非採摘季節吸引遊人,更好地提高經濟效益。

三、參與性原則

親身直接參與體驗、自娛自樂已成為當前的旅遊時尚。休閒農業園區的空間廣闊,內容豐富,極富有參與性特點。城市遊客只有廣泛參與到園區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層面地體驗到農產品採摘及農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遊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氛圍。

四、突出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旅遊發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會愈強,因而規劃設計要與園區的實際相結合,明確資源特色,選準突破口,使整個園區的特色更加鮮明,使景觀規劃更直接地為旅遊服務,為園區服務。

五、文化性原則

通常我們談及農業,首先想到的是其生產功能,很少想到農業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所以在園區的景觀設計中應深入挖掘出其內在的文化資源,並加以開發利用,提升園區的文化品位,以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六、多樣性原則

園區景觀規劃的多樣性原則既是要求在旅遊產品開發、旅遊線路、遊覽方式、時間選取、消費水平的確定上必須有多種方案以供選擇,更要求園區品種選擇、景觀資源配置突出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要為旅遊者提供多種自由選擇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